某天晚饭过后,雨过天晴我和先生散步到附近的书店溜达,看到了一本很美的书,名字也相当美好——《没完没了的好时光》,随手拿起这本书翻开都是精致的生活,精心布置的餐桌,鲜花、美食营造出用餐的欢乐时光。每一张图片都十分用心和唯美,搭配清新的文字,展现出了一种极致的生活美学。
这本书成功地引起了我对这样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我的内心却仿佛亮起了红灯,感觉有一个微小声音在对我说:这样的生活太梦幻、太遥远、不属于你,你不配过这样的生活。一种匮乏感和无力感扑向我。
有品位的生活谁都喜欢,但我为什么会潜意识抗拒这样有鲜花、美食、精致美好的生活,总觉得不现实?是因为这样的生活需要很多钱,自己负担不起吗?但其实并不是,一束花能值几个钱,我最喜欢的绣球不过48一支罢了,一套精致的餐盘、一张漂亮的桌布,所有的加起来不会超过一千元。但心灵的匮乏感,让我觉得我不配这样的生活,我离这样的生活很远。就像我去厦门,买了一个我喜欢品牌花茶的大礼包,但是当我拿回家里的时候,我却没有马上打开好好享受,而是放在那里迟迟不愿意打开,花茶不仅没有好好享用反而成了思想的负担,为什么?
《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说过,父母对金钱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总给孩子灌输“金钱来之不易”、“买来的东西要好好珍惜,不要浪费”的沉重感,孩子就会得到匮乏感和愧疚感。
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影子一样和孩子相伴一生。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必须要很辛苦才能赚到钱,即便赚到钱也不能好好享受,因为一花钱就对钱有亏钱,即便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好东西,也不舍得用,直放到过期,这不就是我买花茶的感觉吗?
我曾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买小提琴的时候,她告诉我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坚持练琴,因为这是她省吃俭用、千辛万苦才给我买的,结果我对那把小提琴和妈妈都有很多的愧疚感,第二次练习的时候因为拉得太难听,甚至是一边哭一边拉完的,想想那种感觉的确是很沉重、很愧疚,因为觉得拉不好对不起妈妈,所以哭得特别伤心。
但是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如果还把这样的匮乏感归咎于父母、长辈未免太不成熟。好消息是,这种深藏在潜意识里的匮乏感是可以被改变的。甚至往大了说,整个潜意识都是可以破的。怎么破?很简单,像我一样去觉知,印度哲人克里希纳穆提说:觉知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可以说觉知就是一切。把你原本并没有意识到有破洞的意识盲区,上升到意识层面,就像潜入冰山的底下,把冰山下的冰块带出水面。当觉知出现的时候,改变就会发生了。不过这种改变,是很慢很慢的,就像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样,不过既然是好事就值得慢慢做,值得等待。
行动是可以带动意识的,就像我,知觉到这样的匮乏感后,我决定对自己更好一些,不去评判自己,让自己多和美好的事物在一起,去感受自己能够驾驭得了的好生活,比如去买一束鲜花,去买一个看起来很贵但是质量很好的东西并且使用它,这些都让我感觉我是值得爱,我值得过丰盛的人生,让我变得更加积极,因为我正在慢慢改变,因为我正在通往更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