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家开始共读《四十自述》。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共读,群内高手如云,内心很是忐忑。告诉自己,认真努力就好,跟着大家学习,快速提高自己。
1.关于《自序》
胡适先生在《自序》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他写自序的原因:使我们的文学里添出无数的可读而又可信的传记来。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资料,给文学开生路。
中国的传记文学一直不发达,这个问题胡适先生在他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中,就曾提到中国传记文学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三:没有崇拜伟大人物的风气,有诸多的忌讳,另外就是文字上的障碍。因为传记文学本身是要“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如见其人,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
作者于文学的热爱与贡献,诉诸笔端,一代文人的襟怀尽现眼前。
2.关于《序幕》
母亲对于我就是恩师,就是严父,在母亲的个人魅力的浸润里,我长大成人。对于母亲和外祖父、父亲等上代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的品格,作者在《我的信仰》一文中也写得比较清楚。比如外祖父的希望重盖祖屋的信仰支撑着他在艰难、动荡的年代里活下来,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母亲统一嫁给父亲,也有为父亲实现其理想的原因。正是这种上代人身上的优秀品格,让作者心中也有了理想。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里,作者就告诫理想对于人的意义所在。
3.关于《九年家乡的教育》
九年,作者说自己“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其实作者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父亲用方块红笺教我和母亲识字,那“都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纪念”;父亲亲自编写并抄写的《学为人诗》和《原学》成为我的蒙学课本;母亲渴望我读书,优厚的学金为我带来的是讲书的特殊待遇,而“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块儿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大量的读小说,对其一生治学作文都有大的帮助。更重要的在这九年里是母亲的身教,才使得“十二岁离开母亲,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正是因为亲情、人品、教育及人格的教育与影响,使得作者从没有迷失自己,终成为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