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曾经是一名北大考古学学生,对自行车,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说他去北大第一件事不是去报到,而是去参加自行车协会,在那之后认识了OFO的CEO戴威。
ofo在2014年年底到2015年初,都是以骑行旅游的模式运行的。ofo的标志就像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不断地飞奔。
02.
到了2015年5月13号,同事去银行查账,回来说账上没钱了,当时就问说账上还有几万,他说只有400了。
在那个时候,小黄车是一个只有十个人的小团队。所以有的时候你得热爱,你的创业,并不是表面的那么光鲜亮丽,而是你时刻要承受的困难与挫折。
03.
回过头去问父母朋友亲人,老师同学怎么办?他们说,你放弃吧。像你这样一个学考古的人,博物馆才是你们最终的归宿,找个安稳的工作不挺好吗?至于你们的公司就让它倒闭吧。
在那个时间节点,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资本最好的时候,被誉为是资本的春天。身边很多朋友出来创业,都能拿到大笔的融资,唯独我们这建了40多家投资机构后,没有人认可,也没有人愿意投钱。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梦想,保住ofo,但方向转型到共享单车的模式上去。
那个时候就从一种热爱开始进行一次全新的方式,就要从一个地方开始实验。第一个地方当然是我们的母校北大。本以为所有人都会支持我们,结果得到的却是大家的不解与困惑,甚至是不屑。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说,拥有一辆自行车才是解决短途旅行的必然方式,我们凭什么要把一辆自行车给你们,让你们来使用?
04.
从2015年5月到6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北大贴传单,发海报,很快就被校园传遍了,每天都可以看到被讨论最热搜,但是标题都非常耸人听闻。“一万种搞死ofo的方法。”“这家创业公司要完”“这个创业团队根本不靠谱,他们根本做不起来”有的时候甚至自己都感到迷茫彷徨,一直持续到6月6号的那一天。是幸运的一天,也是ofo的一个转折点。
迎来了第一个用户,他是北大物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就推着这辆8808的自行车找到我们,他说我看到了你们的故事,我很感动,我愿意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加入你们。在那个时候仿佛看到了希望。
之后三个月的时间,当北大新的一批学生入校的时候,我们回头看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我们又多了2000名新用户,这两千辆车来自支持我们的北大所有的老师,学生同学和教授,这不仅仅是自行车本身,也是所有人带着沉甸甸的信任来支持我们。所以也是带着这两千辆自行车一点点地在校园里,去不断的验证它。
05.
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这个模式被验证成功,当时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目标,我们要在16年把共享单车推广到全国500所乃至世界上所有的高校。要用共享单车打穿学校的壁垒,那个时候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胜利了,胜利的曙光永远属于我们。但往往创业就是这样,当你过于兴奋的时候,危机其实就跟随着一点点到来。到了2016年9月这时候,整个城市里出现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这个时候一个艰难的决定抛向了我们,我们到底是要坚持自己的业务留在高校里还是完全去到不熟悉的城市去开阔我们不熟悉的市场。当然回到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回到那个时间节点看,是我们一个很难作出决定的时候,因为我们面临着太多困难和太多挑战。因为我们不知如何在城市这么大的范围里进行运营,进行调度,会不会有人故意破坏我们的车?城市的道路这么复杂,我们每一个骑行者的安全怎么来保障?所以当时整个团队就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吵了整整两周,吵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老大最后急了,说这个决定我来拍。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然后,开发布会宣布ofo进城,结果,果然问题就接踵而来,我们的运营调度修理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城市里的确有用户破坏我们的车,去故意私有我们的车,发现我们的服务器刚上就宕机了,被黑客攻击的。还发现网上有很多文章出现,就像我们在北大一样,不断的贬低我们,认为我们做的这件事不靠谱,认为我们共享单车的模式根本不可能在城市的范围内,能够验证成功。
06.
在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搅在一起,特别难受,就想一个人出去骑下车,所以就跟同学借了一辆车,然后翻箱倒柜凑齐了自己的装备,一看表已经11点半了。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说要去天安门,骑个自行车,释放一下压力。老婆说,不要装逼了,赶紧回家睡觉。就是在那样一个场景下,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宽阔的天安门大街上,快速地尽我所能的疯狂往前骑
在那一霎那突然觉得骑车其实创业本身就想骑车,你想要骑的很快,想要骑的很远,你就要不断的使劲的往前骑,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有那么多用户,不管什么问题都要一直坚持下去。
07.
从2016年11月份到今天差不多已经一年时间了,这一年的时间,小黄车去了全世界11个国家18座城市,现在平台上一共有2亿的注册用户,在上周还突破了自己的纪录,创造了每一天日订单3200万单的记录。所有的这一切,其实她的背后不止,不是资本,也不是运气,而是每一个用户真实的在骑着我们的车。他在贡献着订单,他在跟我们一起去改变这个世界。自行车本身不仅仅是工具,它成为了我们文化的载体,成为了历史的符号。
08.
在1997年的时候,成都几个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自行车后贴了一个不干胶,上面写着“内置因特尔处理器”,那个时候看起来非常搞笑,在那个年代看起来非常荒谬的故事。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的时候。共享单车就真的成为了智能科技的一员,如今的ofo也不再是当年那只有十个人的小团队,我们做着我们仅仅是自己的热爱,仅仅是尝试,仅仅是变化。他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梦想,我们要带着小黄车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
09.
ofo这家公司是一群热爱自行车的年轻人创造的,所有的年轻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在创业的时候都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我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些被人嘲笑的想法,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力和不顾一切的决心。就像穆里尼奥说过的一句话,早已注定,我只能在荆棘中采拾鲜花,但重要的是要对胜利和信念充满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