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痴迷日本文化,痴迷整理,痴迷断舍离,在践行了一年多的断舍离之后,我决定开始极简生活,希望能从此书中得到一些指引。
这本书的封面清新,紧跟在目录后的是用彩页介绍了5个极简主义者的案例图片,书中每篇文章短小精悍,字大行稀,所以有网友评论说:明明是一本杂志,非要把自己装成一本书。
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读过《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并且崇尚极简主义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也许能在书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对于没读过这两本书,并且对极简主义不了解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书中知识零散,有的内容重复,不够深刻。
我属于前者,先后读了两遍,每次读都很放松,神清气爽,看后很减压。
《断舍离》第一次提出了“断舍离”这个理念,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教人们如何进行整理的实操手册,《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更贴近实际生活,作者从个人角度去分享自从践行极简主义后,一个在生活各方面的“失败者”,通过整理,过上了信心满满,充满正能量的生活,书名中“决定”一词也很个人化。本书可以改为防剁手手册,对于剁手族,强烈推荐此书。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极简主义者的定义,并围绕定义进行思考,找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极简主义者的原因。
本书认定的“极简主义者”为:1.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2.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极简主义者的界定没有限制性规定,并非拥有超过100件物品的人就不是极简主义者,物品数量少于100件的人就是极简主义者,极简主义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认为的极简主义者,不是因在乎他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欲”,而是清楚什么是真正“必要”东西的人。找到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剔除干扰项。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重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减少物品数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帮每个人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才是终极目的。
作者认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极简主义者的原因有三:1.过剩的物质和超载的信息。2.具有取代性的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智能手机,共享文化,云存储等。3.311东日本大地震(不具有普遍性)。
第二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物品会越来越多?深入探讨“物品”对一个人的意义,其实都源于人类习性与不断增加的欲望。
人之所以感到不满足,喜新厌旧,是因为实现愿望之后就会慢慢习惯,久而久之,习惯逐渐变成“理所当然”,最后对“理所当然”的东西感到厌倦。所以想要新东西来寻求别的刺激,想要更高价格的东西来寻求更大的刺激,增加东西的数量来寻求更多的刺激量,我们很快就习惯甚至厌倦新东西,身边的物品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贪婪的想要别的东西。虽然在别人看来已经足够了,但是刺激只会发生在“当事人的心里”。
人们拥有这么多不必要的物品究竟是为了什么?因为我们想要“展现自我价值”,我们想方设法的想要通过物品向某些人展示自己的价值。
自我价值除了显而易见的外表,还有内心的价值,但是这个内心的价值非常难表现,需要花时间才能让人看到。由于人的内在世界不像物品具有形体,每个人都能看见,因此透过物品就能迅速达到凸显内在价值的目的。
衣服,囤积的DVD,书,古董杂货,餐具,房子,车子等等都是展现自我价值的物品,如今的物品变为了满足人类的深层欲望,证明自我价值的工具。
第三章以列举方式总结成功减物的具体观念与技巧,完整介绍了55项终极舍弃法则。不仅如此,也针对想要进一步减少物品的极简主义者提供追加法则。此外,在追求极简生活的过程中,许多人容易陷入“看到东西就想丢”的心理陷阱,本将也会详细介绍远离陷阱的方法。
如果单纯想根据作者提供的方法减少家中物品的读者,也可以只读这一章。
本章有些内容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有些重复,比如首先要丢掉“收纳用品”,舍弃永远不会到来的“有一天”。但也有一些内容比较新颖,比如第31条:所有商店都是你的“仓库”。便利店是当你需要时提供服务,特意为你24小时开放的仓库,你去这些地方不是购物,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去仓库“取东西”。第32条:整座城市都是你的“居家空间”。我认为客厅不一定要设在家里面,还可以设在城市里。将整个城市都当做自己家的“房间配置”,就能幻化出无限可能。
第四章与各位分享,当我将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减至最少后,对我产生的影响。不只是单纯的减少物品,而是减少至“最低限度”带来的积极影响:拥有更多时间,不再与他人比较,成为行动派,专注度提高,活在当下等。我从减少物品这件事情上看到“幸福”,结合减物在心理学上的成效,检视改变的效果。
我仅践行断舍离一年多,但已深深体会到减物后所感受到的幸福,作者写的这些好处,我深有共鸣。
我施行“断舍离”后,改变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再与别人比较了。“有一个让人在一瞬间变得不幸的方法,那就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总有比自己优秀的人,运气好的人,长相漂亮的人,家境好的人,幸福的人,比较是没有终点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不再害怕别人的目光。“别人的看法终究是无法证明的。”既然无法证明,那么不管怎么介意都是没用的,因担心别人的看法,而不能去挑战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第五章将进一步思考在第四章探索的个人改变,为何让我感到“幸福”。
人无法“变”幸福,就算瞬间“感到”幸福,也会立刻习惯,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幸福只能在发生时“感受”,唯有在那一刻那个瞬间才能“感受”,这就是幸福的真谛。此外,每个人能体验的永远都是“现在”,当明天,后天甚至一年后来临时都是“现在”,因此无法活在当下,感受这瞬间幸福的人,到了明天,后天,一年后,仍旧无法感受幸福。反过来说,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能随时感受幸福。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安宁。
极简主义,在繁芜的城市生活中像是一股清流,让我们通过减物,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