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28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的第四节:《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表面上看,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点伟大的味道,因为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在无限制的满足自己。
溺爱的父母,内心总有个声音告诉他们,爱自己不对,所以他们只好拼命的去爱孩子。
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
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求,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成长和自我独立。
溺爱分为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的力气去满足。
“我是谁?”这是人一直致力于探索的一个问题,在1.5~3会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那么他就会形成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这一切最终融合到一起,让他知道“我是谁”。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中写道,她一个朋友早在两岁时,就看清了自己,从那以后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觉一定是他父母中的,至少一人或两人都尊重他的独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觉。
这样的人是幸运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而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拥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创造力,像爱因斯坦,牛顿,尼采等所谓的天才莫不如此。
人只有通过对自主的探索,才能形成自我。还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会剥夺孩子的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刻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的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或他们一生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这是一种自动思维,它会扭曲一个人的真实体验。为了让来访者放下这种自动思维,咨询师让她重新体验一下她的真实感受。于是来访者情绪爆发,大声哭喊:“我讨厌你和爸爸的安排,你们的爱让我窒息,我要自己做主!”来访者一直为父母而活着,从来没为自己而活。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