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奈保尔《大河湾》,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故事的主题是虚无和厌倦。
萨林姆经常对自己产生厌倦,对成功的人身上闪现的生命力予以羡慕。他本身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却总是在生活中一次次发现自己的失败,他把自己缩在小镇上,世界越来越小,他想逃回小镇,结果小镇却变成了危险之地。之前,他的心在流亡,现在,他的身体也开始流亡。
在小说开头,奈保尔说: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这一句话,是书里面所有人物的写照,萨林姆,因达尔,雷蒙德,甚至耶维特和舒芭,都努力在使自己要么变成有影响力要么至少与众不同的人物,而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也许看完故事,我们第一反应会庆幸,萨林姆所处的非洲一片战火,人们很难在那样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我们身处和平时代,情况似乎好很多。
真的是这样吗?
没人敢问,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下面覆盖的真相,使人无法直视。
奈保尔在书的结尾说,汽船又发动了,在一片黑暗中沿河而下,离开了打仗的区域。空中肯定满是蛾子和各种飞虫。探照灯开着的时候,能看到成千上万的虫子,在白色的灯光下,白茫茫一片。
这是奈保尔对开头第一句话的呼应。如果我们肯客观一些,会发现,自己就是那白茫茫一片中的一个点。我们在和大众一起飞舞,可是精神上与萨林姆一样,早已经开始流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
读完《大河湾》,感觉到文笔和风格气息都与阿来非常相似。后来发现阿来与奈保尔有类似的经历,就是那种远离故土,连自己的语言都变的遥远的那类人,而这类人刚好热爱写作,于是他们内心那种疏离感就会变成文字体现出来。
当你不了解一个人时,很难真正了解他的作品,但要了解他的思想,却还是必须要通过作品来进行。
阿来笔下的傻子,奈保尔故事里的萨林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在尘世中漂浮的一颗有思想的微粒,冷眼看着世界,但是却对世界无可奈何。
之前,非常欣赏阿来,现在却发现他表现的特质是对奈保尔的模仿,他身上成功的光环就立刻消失了。就像因达尔说出心里话,就像耶维特表现出真实的失败,萨林姆内心生出的那种失望甚至绝望一样。
他们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在这世界上无所凭借,内心的漂流感始终如影随形。
表面上看起来,加缪似乎也是如此。
但是仔细再想一下,加缪要更有生命力。他虽然看清楚努力毫无意义,知晓世界的尽头是虚无,可是仍然会坚持认为,人活着就要活得像个人的样子,因为这是人能表现自己存在的唯一方式,这种方式与平庸无关,与伟大也无关。
因为他的坚持,我敬重他。
如同萨林姆敬重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