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当怪物来敲门》,有一些思考,总结一下。
电影涉及四个故事,怪物找上门来,主动讲了3个故事,要求主人公小男孩康纳来讲第四个故事――他的噩梦。
here we go.
故事一:
国王新娶了个王后,不久后死去。孙子王子太年轻而不能继位,王后得到了掌管整个国家的权力。传闻,女巫王后为了掌权,所以毒死了国王。
王子一天天成长,并与一个农夫的女儿相爱,人民纷纷祝福这双璧人。
然而,本着对权力的贪恋,年轻的王后想嫁给王子。
王子拒绝后带着农夫的女儿出逃,他们在一棵紫衫树下歇息。
第二天起来,王子手上沾满了鲜血,农夫女儿被杀了,王子怒吼:是王后。
愤怒的人民拥护着王子起义,紫杉树从地里崛起,帮助王子夺权——树精把王后带离,送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
王子顺利登位了。
尽管他撒谎了:杀死农夫女儿的是他自己。王后是无辜的;即使国王,也是太年迈而死去。
但王子是一位好的掌权者,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是个能写进史书称颂的好国王。
好的结果就可以不在乎过程吗——像李世民残杀手足,逼退父亲,成为皇帝,开启了贞观之治。
假作真时真亦假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王子以谎言欺骗人民的支持,夺取权力;有时候,满以为邪恶的女巫却是无辜的。
紫杉树:
他知晓一切,却为什么不把真相告知大家?仅仅只是将王后带离。如果紫杉树说出了真相,可是又有谁会相信呢?人民对王后的误解已经存在,人民相信王子。
真相只能使场面混乱。
王子不惜杀死“自己所爱”的女人来造势,掀起了反王后的浩大声势。紫杉树只能顺着趋势,不去澄清什么,只是把王后解救出来。
现实中的键盘侠现象
所以,谨慎啊,我们可能也是那些不知真相的人民。要是没有紫杉树,我们就会是凶手。然而,现实中,有谁保持清醒,做那棵紫杉树呢?而紫杉树保留真相,又是对的吗?无辜的王后将在荒凉的地方度过余生了。
故事二:
药师与牧师
工业文明席卷而来,药师却依然固守着他传统的制药手段,尽管稀奇古怪,却十分有效。
药师有着对制药的执着,他提着斧子,想把百年老树紫衫砍下入药――紫杉树是好的药材,制作出来的药能治百病。
牧师阻止了他,并传扬他是个邪恶的药师,再也没有人上药师那买药了。
然而,牧师的一对女儿病了,药石无医,牧师乞求药师救治他的女儿。
“即使砍掉紫杉树?即使抛弃你的信仰?”
“砍吧,我愿意付出一切,只要您救救她们!”
“不,你应该坚持你的信仰。”
牧师的一双女儿死去了。
紫杉树从地里崛起,砸了牧师的家――本该坚持信仰的牧师却抛弃信仰,邪恶的药师却思想正确。
牧师:他是个父亲,也是教徒。在心理排序上,显然父亲的身份具有优先级,这使他抛弃信仰,并因此受到惩罚。他做错了吗?
药师:拒绝救治牧师的女儿,是报复吗?以信仰为借口。
一个问题:
信仰高于生命?
比如基督徒可拒绝输血,尽管他们危在旦夕。
如果答案是:是的。那么药师的行为可理解,牧师由于抛弃信仰受罚,也合理,不合情。
紫杉树:
他显然是站在药师的那边,是由于牧师首先维护了它,然后抛弃,所以沟壑难平――打砸牧师的家。
还是作为正义的一方,认为信仰高于生命,所以惩罚牧师?
信仰,如果仅仅固守圣经,信仰上帝,倒不如抛弃。今早看完《牛虻》,感触颇深,主人公亚瑟直接站在宗教的对立面。后面会写篇读后感,这里不细说。
故事三:
隐形人的故事
隐形人总被无视,虽然隐形不被看见,很酷。他也不总是隐形的,但人们总是习惯地忽视他――也许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他想做点什么来引起注意,他打了人。然而,被注意到的他却更加孤独?
主人公康纳不会隐形,却总与人群保持着疏离,是个边缘人。
康纳的父母离异,母亲身患重病,康纳因为这些而受欺负――被学校的调皮孩子三人组一直压制的他并无反抗。如果没有三人组的打扰,康纳的生活将无波澜,无朋友,是个nobody。
三人组的孩子头冷酷地对康纳说,他将永远无视康纳,他知道了康纳的把戏:一直注视他,挑衅他,就是为了得到他的关注。
康纳在紫杉树的煽动下怒而冲向孩子头。
康纳是基于什么心态打人?
孩子头识穿他的把戏,所以康纳恼羞成怒。还是孩子头自以为是的断言,使得康纳感觉受到了侮辱。所以康纳不想再被忽视,他反抗了,并得到他所求的关注。
故事四:
康纳的母亲病的很严重,康纳跑到紫杉树下责问紫杉树:紫衫不是能治百病,为什么不能救救他的母亲?为什么紫杉树没有用。
“现在由你来讲第四个故事,你的噩梦。”
“不!”
“康纳”
男孩转过头,是梦里的情景,母亲就站在不远处。
“妈妈,快离开那里。”
霎时,地表塌陷,支离破碎,康纳的母亲一失足,跌落下去。
康纳扑过去,抓住了母亲的手。就像梦里的那样。
“康纳,救救我。”
“妈妈!”
小男孩显然抓不住他的母亲,他才12岁,他很累。母亲一点点往下坠,她只能用一只手抓住康纳了。
“救救我”
母亲跌落下去,世界一片死寂,镜头拉得幽远。从很高的天空往下,一半是深渊――母亲跌落进去;一半是破碎的幸存,小男孩在悬崖边上,望着深渊。
紫杉树:告诉我真相,康纳。
“不”
“你必须说”
“不”
……
“是我放手的,我累了,我想结束了。对不起,对不起。”
“我应该因此受罚。”
“康纳,你无罪。好好睡一觉吧。”
康纳蜷缩在树下沉沉睡去。
祖母焦急地找到他,带他去了医院。
康纳坐在母亲床前,紫杉树凭空出现。
“康纳,告诉你母亲,你的实话”
“妈妈,我不想你离开。”哭π_π
康纳第一次不再假装不在意,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感受。
如果身边至亲的人得了绝症,一步步迈向死亡,我们是否会像康纳那样麻痹自己,不正视将永远失去至亲的可能事实――那样会不会容易一些,好过一些。
看着至亲无法挽回地步入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过程太漫长,太痛苦了,所以希望早点结束――就让她死去吧。
所以康纳有那个噩梦,梦见自己放手了,求得解脱。
三个应有的惩罚
①
在紫杉树讲故事二的时候,请康纳助力打砸牧师的家。然而,一晃眼,康纳发现自己把外祖母的客厅破坏了,包括祖母的祖上传下的,她特别珍惜的摆钟。
钥匙转动的声音,祖母回来了,康纳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可遏制地抖着,扔掉了手里的凶器――一根木棍。
祖母没有说一句话,她刚从医院照顾好女儿回来,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她生气地扬起巴掌,又放下,不置一词回了房间。
②
康纳因为打了孩子头,被请到了校长室。
“他的母亲要求赔偿。”
“你下手太狠了。”
“这就是你要的重视?”
“按照校规,你应该被劝退。”
“你回去上课吧,这次比较特殊。”
康纳脚步轻快,路上两边的人都向他投以目光,他抿紧嘴唇,弧度微微向上。
③
故事四里,康纳在紫杉树的刺激下,吐露真相,等待接下来的狂风暴雨。然而,一切都安静了,紫杉树让他好好休息。
为什么不受惩罚?
外祖母、校长不罚他,因为康纳即将失去母亲,她们把康纳破坏家具,打人,看做发泄――吖,多么可怜的孩子。紫杉树也是,说出真相就好了。不去批判,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你应该怎么做,你怎么会有这种坏心思。虽然你很可能失去母亲,但你也不应该这么放肆,这是错误的。
并没有,他们只是默默担着康纳的发泄。上课的老师还不时问康纳:需要帮助,你可以找我。
有一个交待:康纳的父亲回来过,然而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拒绝接下来负责康纳的生活。只是承诺康纳可以过去过个圣诞节。
电影有些费解,因为它不告诉我们答案,它给予我们思考,去挖掘――人性。
其中,康纳与紫杉树的对峙――富满哲思,富有张力。特别是最后一个故事,那个真相。
目前,这部影片再次上映,建议去电影院看看。
我的心总是充满不确定,不确信。慢慢去看吧,不去定个好坏,不急着评判。we will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