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赵都邯郸,日暮昏黄。
一个年轻人慢慢悠悠的从酒馆荡回到他的寄身之所——宦者令缪贤家中。还未走近,便看到一群下人慌慌张张的向车上搬行李,一幅举家远行的图景。不对,更像是畏罪潜逃。想到这儿,他不易察觉的笑了笑。
穿过来往的人群,跨进家门,一转角,就看到了焦头烂额的缪贤,正手脚并用的指挥家仆干活。
年轻人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凑到缪贤身边,“大人,这是要去哪儿?”
“燕。”缪贤看都没看他,指了指北方说道。
“大人,好好的赵官儿不干跑去燕国,这……所为何事?”
“嗨,这不是得罪了王上吗?赵国是待不下去了,燕王与我有旧,投奔他去。”
“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当年,我跟随王上和燕王边境相会,燕王偷偷拉过我的手,和我说了会儿悄悄话。”说到这儿,缪贤不好意思的笑了。
“大人,你错了。当年赵强燕弱,你又是赵王身边的红人,燕王结交你是为了讨好赵王。现在你是戴罪之身,燕王必定会把你绑送了来讨好赵王。要我说,你不如主动去向赵王请罪,运气好的话还能免罪。”他慢慢给繆贤分析利害,出谋划策,缪贤居然也就信了他的邪。
夕阳西下,年轻人看着缪贤远去请罪的身影,嘴角又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初赌,而赌注,就是缪贤的命,鬼才知道赵王心里怎么想,人生,就是一场押大押小,买定离手之后,就看他的造化了。
这个年轻人,名字叫蔺相如。
02
缪贤造化不错,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很快为蔺相如争取到了一次机会,代表赵国出使秦国。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带和氏璧去,带璧回来,或者,带15座城池回来。
秦,已然是战国第一霸主。秦王看上了赵王的和氏璧,提出拿15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怂了,又不太想怂,起码不要太怂。换,秦拿了璧不一定给城。不换,秦不高兴,抬手就能拿赵几座城。
在繆贤的引领下,蔺相如登场,“秦拿城换璧,赵不同意,错在赵;赵同意,而秦拿璧不给城,错在秦。二选其一,不如让错在秦。”
于是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临走之前,他还拍胸脯打了保票儿:“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入秦,上廷,见秦王,奉璧。秦王左看右看,传给人看,就是没看出来割城的意思。
“王上,这和氏璧有点小小的瑕疵,请让我指给您看。”老实的秦王把璧还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迅速后撤,靠着柱子大喊:“秦王若不给赵国城池,我现在就弄死这璧。”
电光火石之间,蔺相如又一次买定离手,他赌秦王不会硬来,情节会按照自己写好的剧本发展,这次的赌注,是蔺相如自己的命。
老实的秦王拿出地图,划出了15座要给赵国的城池。又老老实实的斋戒五日。五天过后,老实的秦王设九宾于廷,开心得像个孩子。而他等来的,是一个双手空空的蔺相如。
“我的璧呢?”
“你们家祖祖辈辈都说话不算话,我不能相信你,和氏璧,已经被我快递回国了,真想要的话,您得先付全款,再派人上门取件。”
老实的秦王摆摆手,礼送蔺相如。
蔺相如重新踏上了赵国的土地,望着邯郸巍峨的城门,他露出狡黠的一笑。那神情好像是一个赌场上常胜的赌徒在说:“不好意思,我又赢了。”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就这样,蔺相如成为完璧归赵故事中的唯一获益者。
03
人生何处不聚赌。
秦欲吞并天下,又有点忙不过来。在揍了赵国两次后,秦国主动提出议和,地点约在渑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王喝开了,对赵王说:“为了使得我们今天晚上的这个环境,更加的轻松一点,我回忆起我曾经在还是太子的时代,经常喜欢听琴瑟弹奏的音乐,听说您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在我们祝酒之前,请您来一段solo。”
赵王于是来了一段solo。
秦王回头叫来御史说,麻烦您记一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弹个瑟没什么的,但是写到史书里性质就变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后人会怎么看我?
一个优秀的赌徒必须找准下注的时机。
蔺相如抓起一个瓦盆就冲了上去,“赵王演奏结束,请秦王伴奏。”秦王生气的拒绝了蔺相如。蔺相如举着瓦盆扑通跪在秦王面前,“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一个优秀的赌徒要敢于下常人不敢下的注。蔺相如这次下的注,是赵王的命,自己国君的命。
奏不奏瑟,入不入史书,说到底都是面子上的事儿。但如果真把秦王惹恼了,却是人命关天。渑池,远离赵国国境小半个月的路程,秦王挥挥手,就能砍了赵王,翩然而去。
激怒秦王,好玩吗?
“不好玩。”赵王表示心里非常苦。
然而,蔺相如又赢了。秦王尽管已经出离了愤怒,但为了大局,他还是抬起手,轻轻敲了一下瓦盆。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蔺相如回头对身后的御史高声喊道。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生三次豪赌,三次上位,跻身战国名相行列,名垂青史。
「 多余的话 」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都是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史记》中的这段文字也入选过语文课本,可谓人尽皆知。
少年时读这段故事,视蔺相如为英雄偶像,如何从秦王手中骗回和氏璧,如何以死相要,如何廷斥秦王,又如何“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矣。”如何慷慨激昂,如何视死如归,以柔弱之躯对万乘之国。可以说,蔺相如满足了一个少年人对英雄的诸多憧憬。
现在再读这段文字,却总觉得怪。
蔺相如出使之前,对赵王许下了两个承诺,一个是“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宁许以负秦曲”。这个承诺是希望秦国理亏从而为赵国博得舆论优势。另一个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仔细比较,会发现两个承诺是互相矛盾的,和氏璧只有留在秦国,“曲在秦”才能成立,赵国才可以获得舆论优势,而蔺相如为什么非要“完璧归赵”呢?
同时,在蔺相如和秦王对峙的过程中,描写也非常微妙。最开始,是蔺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于是巧妙地从秦王手中要回了和氏璧,接着秦王明确表示答应给赵国15做城池,并在地图上做了标记。
蔺相如却“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便诱骗秦王,让其“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秦王也如实照做。
但蔺相如再次“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派人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
搞了半天秦王不给赵国城池这事儿都是蔺相如自己猜出来的。
接着便是在廷上公然指斥秦王祖祖辈辈说话不算数,并提出如果秦国诚心诚意想要和氏璧,就先把15座城池划给赵国,再派人到赵国去取和氏璧,在那个没有淘宝的时代,先付款后取货,也可以说是相当无礼了。
至此,在秦臣都想杀了相如的时候,秦王还主动提出放了蔺相如,“毕礼而归之”。
整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秦王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按图以与城、又设九宾、斋戒五日,其结果却是被蔺相如戏耍一番。一代雄主秦昭王在这个故事里却委屈的像个孩子。
反观蔺相如,既没有为赵国取得15座城池,也没有为赵国取得舆论优势,而仅仅是带了一块儿破壁回来,空空激怒秦国,比一开始就不接受这次交易的后果,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人王世贞也吐槽说“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至于渑池之会,逼迫秦王击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引武忆《授堂文钞》卷四《蔺相如渑池之会》中曰:“殆哉!此以其君为试也!”“乃匹夫能无惧者之所为,适以成之,而后遂啧然叹为奇也!”说蔺相如是匹夫,未免责之过甚,但纵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记载,说他是一个疯狂而好运赌徒,也算得上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