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究竟要不要管?我的态度是必须管,但必须正确的管。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以及指导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就非常重要了。那么孩子犯错,父母具体该怎么对待呢?
首先父母要摆正心态:既然错误已犯,已成既定事实,打骂于事无补。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过激的话,比如,生了你这么个害虫简直就是我的耻辱!你就是一个废物!切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比如,好吃懒做,贪生怕死,无耻等。
孩子犯错误后,如果家长的情绪过激,行为过火,初犯者就会很害怕,不敢吐露实情,就会逼着孩子说谎,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出更多的新问题。惯犯者就会很得意,以为在与大人的斗争中,他棋高一着胜出了,今后就会抓着各种时机来刺激父母。缺爱者感觉很爽,会觉得自己的错误行为终于引起了大人的注意,之后他会继续寻找犯错的契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孩子犯错误之后,家长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期。大人冷下来,孩子才能静下来,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冷静不是不理不睬,也不是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帮助双方平稳地度过急躁期,进而心平气和地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永远都要记住自己的教育初心: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不是吓唬他,控制他,逼他就范!因此,父母在使用教育手段的时候,不论是暴风骤雨,还是春风化雨,都必须客观、公正、理性和非暴力。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理性和非暴力的方法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呢?
第一步,当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情绪平稳的请孩子客观描述自己的所言所行。注意,一定要客观,不要使用带有价值判断的词语。让孩子自己亲口描述,父母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描述的目的是把他送回错误现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时,他就能看到自己的问题。随后大人再对孩子所说内容重述一遍,重述时语气要平和,用词要客观,不可使用反问句,尤其是排比式反问句不可说。丧气话也不要说,比如我不管你了,随便你怎么搞。评价语也不可用,比如你坏得很,你没良心。大人管不住嘴,小孩就会变成蛮不讲理的叛逆者。
第二步,请孩子分析自己犯错误时的动机,挖掘自己当初是基于什么原因做了此事。不管什么原因,父母都不要评价和否定。有些原因在大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在孩子看来就实属正常,比如某同学嘴贱骂了别人,但他的原因也是因为别人骂了他,他的问题不在于骂了人,而是他不懂得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人际矛盾。因此,他只能用回骂的方式来解决他的问题。我们不能接受他骂人的错误行为,其实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只有帮助他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全盘否定他方案的价值。
第三步,请孩子列举错误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些危害是明摆着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他能清楚明白地罗列出来。但有些危害是潜在的,孩子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这时就需要父母协助孩子把这些潜在的危害找出来。比如无故辱骂同学,明摆着的危害是会招致对方不满,进而报复,产生更大的人际矛盾。潜在的危害则是让别的同学认为辱骂者不讲道理,不好相处,由此不敢与之交往,损失优质朋友。一个不会建立关系的人,人脉资源稀缺,前途一定不被看好。
再比如孩子偷玩手机游戏,明面上的危害是,沉迷游戏不思进取,最终耽误学习。潜在的危害则是:养成撒谎的习惯,对物质上瘾,缺乏自控力,前途一片黯淡。
只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犯错误所产生的危害,才能警醒孩子,进而把犯错变成成长的契机。
第四步,请孩子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做才能规避犯错?请孩子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择其中最优秀的方案。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供三到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请孩子从中选择一种损害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
比如家里哥哥正在写作业,妹妹跑过来找哥哥玩,哥哥不理。妹妹就把哥哥的作业给抢过去,并且还给撕毁了。哥哥眼见自己的作业被撕毁了,非常气愤,抓住妹妹就一顿打。妹妹被打哭了,非常伤心,找爸爸告状。
直接跳到第四步,这时爸爸该怎么处理呢?爸爸要让哥哥针对当时的情境,提出至少三种规避错误的方法。1.停下手中的作业陪妹妹玩。2.语气严厉地告诉妹妹,撕毁哥哥作业是个错误的行为,哥哥很生气。3.告诫妹妹,今后再也不要撕哥哥的作业,然后重新再做。这三种方法都不涉及暴力,并且都能解决问题。
要求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就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价值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一定不支持使用暴力手段的方法。一定要选择一个双赢,乃至多赢的方法解决问题。即便做不到双赢,也要选择一个代价最小,盈利最大的方法,别傻乎乎地把自己赔进去。
孩子犯错固然令父母伤神,但这何尝不是一次让孩子重生的机会呢?只要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犯错,找到教育契机,帮助孩子形成规避错误的意识,学会解决矛盾的方法,孩子就会在错误中成长。错误不仅不可怕,还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剂。
孩子犯错,父母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帮助者,而非一个审判者。这就是孩子犯错时,父母应有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