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罗有个朋友曾向她倾诉:家里儿子两岁半,有个毛病不爱打招呼。朋友平时一直以引导为主,也不想逼迫孩子。但今年春节回家,孩子跟谁也不打招呼,让她感到很尴尬。而且家里老人把这件事上升到很严重的地步,说三岁看老。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再不改正来不及了。
孩子见了不熟悉的人不爱打招呼,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尽管大人常常教育提醒,但孩子还是不爱跟人打招呼。而且家人觉得不打招呼没礼貌,进而影响到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
①为什么不愿打招呼?
换位思考,如果你在大街上碰到不太熟悉但认识的人,会发自内心打招呼吗?即便是寒暄“你好”,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礼貌呢?
问问自己,你在陌生人的面前是不是会感到紧张、尴尬、害羞。
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你还要求孩子见个陌生人就要问好,上来就要亲亲抱抱,对孩子来说要求真的有点高。
六六两岁时,罗罗带她去朋友家玩,一进门朋友对六六表现很热情,又递水果又塞玩具。但六六并不领情,面无表情也不肯亲近。
罗罗告诉她:“这是妈妈的好朋友,也可以和六六做好朋友,阿姨很喜欢六六,叫声阿姨好吧。”但是各种糖衣炮弹之后,六六依旧一声不吭,随她吧,罗罗没再说啥。
罗罗和朋友在沙发上聊天,六六充满好奇又小心翼翼地观察新环境,这看看那摸摸,时不时的问,这是什么。朋友都很温柔地回答她。
大约过了半小时,六六似乎开始放松了,满屋子跑起来。朋友找了一个小皮球,三个人一起玩推球丢球的游戏。六六咯咯笑,玩的满头大汗。朋友又把她搂在怀里擦汗,她也没拒绝,和刚进门时那副生人勿近的样子,简直是两个人。
离开时,六六主动和朋友说拜拜。朋友说:“我还以为六六不喜欢我呢。”罗罗说,不是的,她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孩子需要时间来熟悉那些原来不太熟悉的人,建立好感和信任。孩子也需要时间来克服恐惧和害羞的情绪,将打招呼变得自然而然,大人能做的就是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②怎样正确引导?
不强求≠放任不管。有方法的引导才能有帮助。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打招呼,罗罗总结了三要三不要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要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有次六六看见罗罗拿手机跟人打电话说你好,她自己跑去跟所有的娃娃,挨个说你好。孩子有样学样,我们碰到熟人主动热情打招呼,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感受到愉悦的气氛,慢慢接受打招呼的行为。
二、要事前沟通和事后鼓励
如果有计划去朋友家做客。罗罗会提前告诉女儿,我们会见到谁。和她商量,见了面要主动打招呼。如果女儿跟人打招呼了,罗罗会表扬她,鼓励她。收到正面反馈的六六下次还这么做。
充分的事前沟通,能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事后及时的鼓励,让孩子获得肯定。这样她就更有打招呼的动力了。
三、利用绘本讲道理
罗罗给六六读了一些,鼓励小朋友打招呼的绘本。比如《你好》《我会打招呼》《打招呼的花园动物》等。
六六看后总爱模仿书里的情节。好的绘本也是好老师。给孩子看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类的绘本。可爱的卡通形象,让孩子更加愿意学习和模仿。
三不要同样关键。
一、不要强迫﹢威胁
有妈妈喜欢威胁孩子:“你再不叫阿姨好,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孩子不但没如意,反而哇一声哭起来,场面很尴尬。小孩子不懂得权衡利弊,也不懂得大人之间的那些玩笑。过分的强迫加威胁,只能让孩子加重逆反心理,再教育就难了。
二、不要人前批评
这个很容易犯。有次六六见罗罗朋友不愿打招呼。罗罗随口说:“这孩子就这样,从来不爱打招呼,教了也不听。”她是无心的,但六六却憋着嘴委屈的不行。那一刻,罗罗知道自己做错了,孩子小但也有自尊心,人前批评对教育没有效果。
三、不要妄自评判孩子
不能跟孩子说,“不打招呼就不是好孩子”“不打招呼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类的话。是不是好孩子跟打招呼并没有必然联系。妈妈的爱不会因为这个行为有丝毫的改变。
妄自评判孩子伤的是孩子的心。不恰当的语言多次说,也会给孩子带来成倍的伤害。
③打招呼真有那么重要吗?
大人如果看到孩子主动跟人打招呼,肯定会开心。但孩子常常不能让父母如愿,有父母就很恼火,不打招呼就说明孩子不懂礼貌,没教养吗?不是的,看看里面是否有自己的虚荣心呢?
带出去的娃不是作品。不是没有一点瑕疵,他始终是个孩子,会有情绪会犯错。不打招呼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能说明孩子以后的性格特点。不信你回家问问自己妈妈,自己小时候见人没怯过场吗?长大后不也是性格礼节方面很好吗?
如果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而忽视孩子。那对孩子很不好,只有尊重孩子内心,接受他一切表现,才能养好孩子。
所以对孩子不爱打招呼这件事,家长要懂孩子心里怎么想的,用理性、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加上平常心看待。孩子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大人要给他时间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