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跟孩子讲不要干什么,这不可以干那不能干。多与孩子说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给孩子正向引导与大人间的正能量,其实是等效的。
文/海纳百川8090
苗,
莫对新株示萎凋。
勤浇善,
叶茂入云霄。
将孩子比作幼苗,寓意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总是对孩子强调不要犯错、不要懈怠,而应如精心培育幼苗一般,多给予积极的教导和正面的鼓励,通过勤奋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茁壮成长,最终能够有所成就,如同繁茂的枝叶直入云霄。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行为习惯养成还是学习方面,引导方式都至关重要。
就拿学习来说,积极正面的引导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书写习惯培养上,如果只是强调“不要乱写乱画,字别写得歪歪扭扭”,孩子可能仅仅知晓不该怎么做,对正确书写方式依旧迷茫。但要是告知“你应该一笔一划地写,按照田字格的范例,把横写平,竖写直,每个笔画都写在相应位置上”,孩子便能清晰知晓具体做法。
同样,在数学学习中,说“不要盲目地计算,不要看到数字就随便加加减减”,可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换成“做数学题应该先认真读题,圈出关键信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如此明确的步骤与方法指导,能给予孩子清晰的行动路径。
在行为引导时亦是如此,告诉孩子“应该轻轻地抚摸小猫咪,就像这样顺着它的毛摸”,比“不要用力抓小猫咪”更利于孩子建立正确行为模式。当然,在某些危险情境,如“不要碰电源插座”这类直接告知禁止行为的警示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让孩子迅速意识到危险从而避免伤害。总之,教育中要多采用正面引导,但也不能忽视必要的禁止性提醒。
我个人是这么教育小孩的,我不会关注那些需要孩子自身体悟的细节,更不会在意是否考九十几一百分了,又错几个题了,但会看似不经意间的重点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兴趣爱好,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及时纠偏。适时给予正向的引导即可,不论学习与生活技能都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切忌强加自己的意愿于人,因为都是你自己都没办到的,才会去强加。
我想我作为那个年代,当年考上统招大学如走过独木桥的人,毕业后又背井离乡多年如参与数轮淘汰赛的人,对于如何有效学习和高效工作是有发言权的。
焦虑,最大的问题不是消极自己,就是影响他人,却然并卵!
对孩子的爱心、关心、担心、焦心……都不如有耐心。而耐心才是真爱的核心,当孩子用心了,一切都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何况大人!却总有长不大的大人,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