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认识并主宰自己吗?
思考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思考;行动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行动。我们承担了行动的责任,因为我们是行动的发起者。如此,我们才成为享有尊严的人,成为拥有权利与责任的道德行动者──也才成为主体。
爱他人,可以退让到什麽程度,还依旧保存住自己?我是个孤岛,还是真的能够与他人同情共感?奴役我的,是永不餍足的欲望,还是节制欲望的规范?存在需要理由吗?没有理由的存在是否值得继续?在这裡,我们思考主体如何认识自己。
我们讨论主体如何运用知觉来掌握外界。我们探讨他人的处境如何召唤我们,让主体之间产生连结。我们试图从自身的欲望中,分辨出自己的缺乏和获致幸福的可能。我们从时间的流逝,去探讨存在的本质。人,在什麽时候才算是个主体?在什麽条件下,才有资格谈及幸福、自由、痛苦和尊严?人,追求欲望的满足,是为了拥有某物,还是想成为一种特定的存在?我是谁?我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吗?或是我必须在他人身上才能看见自己?我真的能够感受、理解别人的痛苦吗?如何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观点,不再人云亦云?
【哲学家格言】
「因此,我们爱的永远不是人,而只是一些特质。」──巴斯卡《沉思录》
「我们并不是因为判断某事物是善的才欲望它,而是相反,我们称某物为善的,是因为它是我们所欲望的。」──史宾诺莎《伦理学》
「不论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还是其他每个人的人格中的『人』,你在任何时候同时当作目的,决不仅仅当成手段来使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
「那些拥有天资者受苦最深。」──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你们的邻人之爱是你们对自己低劣的爱。」──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主体哲学QA】
▍为什麽要学习主体哲学?
因为人不是无需费力,自然而然就成为主体。人要知道自己知道什麽,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更肩负起行动的责任,他才真正成为主体──主体的地位是努力得来的。
▍主体哲学在谈什麽?
「主体」相对于「客体」,一如「自我」相对于「他人」(和「他物」)。主体哲学就在探讨自我的构成、自我的认识、自我与他人和他物的连结、自我的欲望,以及自我的存在。
▍主体哲学讨论了哪些主题:
──人,在什麽时候才算是个主体?在什麽条件下,才能谈及幸福、自由、痛苦和尊严?
──那个意识中的我,以及无意识中的我,哪个才是我?
──透过知觉感官来认识世界是否可靠?不同的主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得共同感受到的客观性?
──我们如何藉由他人来认识自己?他人的存在是否为道德的基础?
──欲望与主体的关係为何?人们追求欲望的满足,是为了拥有某物,还是想成为一种特定的存在?
──「活著」究竟意味著什麽?是在时间之中的持续存在?与其他物体存续的方式本质上有何差异?活著需要理由吗?
▍主体哲学有「什麽用」?
当我们透过意识、感知、行动、他人、欲望、存在等概念,反思与自我、他人乃至世界的根本关係,这有助于我们深度地理解社会上发生所有道德衝突的具体案件,也能培养读者建立自身的主体性和自我观点。不让自己受制于欲望,但也能理解并重视自己的欲望;懂得同情共感、尊重他人,但也懂得自我保存、尊重自己。
学习主体哲学让自己了解「怎样才是真正的人」。
目录:
【推荐序】高中哲学教育的视野──思考那不被思考的事情╱沉清楷
【推荐序】「主体」与「主体性」──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探讨╱叶浩
【推荐序】读哲学的前提是什麽?──当我们读哲学时,我们读的是什麽?╱曾瑞明
▍第一章 主体哲学导论
主体是思考的存在,是感知的基础,是各种行动的起源。
【问题思考】
问题1 人类如何获得主体的地位?
1. 人类在意识到自身而成为主体
2. 人类透过行动对外在世界发挥作用,而赢得主体的地位
3. 人类透过关系而显示自己是主体
问题2 主体在什么条件下能达到客观?
1. 要达到客观,主体应该排除哪些可能介入自身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东西
2. 主体可以藉由谘询他人而达到客观
3. 主体在採纳普遍观点而非特殊观点的条件下,可以做到客观
【哲人看法】
问题1 人类如何获得主体的地位?
1. 康德:主体是能思考的存在
2. 黑格尔:艺术创作,是认识自己身为主体的方式
3. 卡缪:反抗,以此获得主体地位
问题2 主体在什麽条件下能达到客观?
1. 柏拉图:主体应该避免各种有害的影响
2. 阿兰:许多主体所共通的事物,即是客观
3. 皮亚杰:主体藉由改变观点而变得客观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3 我们是否能怀疑主体的存在?
1. 尼采:主体的存在是个不确定的假说
2. 沙特:我不是我所认为之所是
3. 柏拉图:透过对话,主体得以认识自己
【延伸思考】
绘画──主体性是否能被我们所再现?
访谈:法国社会学家黑蒙.布东(Raymond Boudon)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
▍第二章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再现我们自己与外在世界的过程。无意识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假说,用以解释意识所无法说明的事物。
【问题思考】
问题1 意识是否能带来某种知识(认知)?
1. 怀疑是认识的第一步
2. 意识让世界与我们的判断具有某种结构
3. 意识就是自由
问题2 我们能否认识自己?
1. 「我」难以掌握
2. 「我」会令人迷惑
3. 意识会在无意识中酝酿出来
问题3 为何要假设无意识的存在?
1. 难以接受的假设
2. 无意识是必要的假设
3. 无意识的假设让我们能对压抑作出解释
【哲人看法】
问题1 意识是否能带来某种知识(认知)?
1. 笛卡儿:拥有意识,首要在于怀疑
2. 梅洛-庞蒂:必须重建对意识的认识
3. 康德:道德意识指导我们应做之事
4. 沙特:意识是对于「没有理由却必须选择」的焦虑
问题2 我们能否认识自己?
1. 巴斯卡:我是什麽?
2. 休谟:「自我」并不具有稳定性
3. 尼采:在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上,意识欺骗了我们
4. 莱布尼兹:我们的行动酝酿于无意识之中
问题3 为何要假设无意识的存在?
1. 佛洛伊德:自恋创伤
2. 佛洛伊德:无意识的假说解释了无法解释的事物
3. 佛洛伊德:被压抑的事物虽被遗忘,却未被抹消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4 无意识会让我们不用负责任吗?
1. 阿兰:无意识是无效的不在场证明
2. 佛洛伊德:无意识并不会解除我的任何责任
3. 沙特:人类对自己与全体人类负有责任
【延伸思考】
电影──我们是自己的过去的受害者吗?
哲学时事──认识自己真的如此必要吗?
访谈:克莱蒙.罗赛(Clément Rosset, 1939-)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
▍第三章 知觉
所谓知觉,就是知觉的主体和被知觉的客体发生接触之后,产生各种感觉所组织而成的整体。
【问题思考】
问题1 知觉是否等于感觉?
1. 知觉是透过我们的感官接收强烈的印象
2. 知觉并未注意到最细微的感觉
3. 知觉选取讯息
问题2 知觉可以训练吗?
1. 学习描述知觉以体验主体的角色
2. 学会以科学的方式知觉
3. 学习摆脱只求实利的知觉
问题3 知觉是客观的吗?
1. 灵魂预先感受到疼痛:知觉是主观的
2. 疼痛的知觉并不全然是主观的
3. 疼痛关乎意识的活动
【哲人看法】
问题1 知觉是否等于感觉?
1. 洛克:感觉,知觉的起点
2. 莱布尼兹:知觉是由我们所感觉不到的细微感知所组成
3. 梅洛-庞蒂:一切知觉都是某种预期的结果
问题2 知觉能训练吗?
1. 胡塞尔:学习描述知觉,才能掌握主体的角色
2. 巴舍拉:科学认识的断裂
3. 柏格森:训练,是学习以公正的方式感知
问题3 知觉是客观的吗?
1. 柏拉图:各种身体的感情都触及灵魂
2. 巴克莱:痛苦的根源在于对某物的感觉
3. 叔本华:为何我们比较容易感受到痛苦?
【长文阅读】
笛卡儿,〈屈光学〉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4 艺术家对世界的知觉是否与众不同?
1. 梵乐希:舞蹈的哲学
2. 柏格森:艺术家的感知扩大了我们平常的感知
3. 马蒂斯:艺术家教导我们像孩子一样感知事物
4. 柏拉图:艺术家是否会扭曲我们的知觉?
【延伸思考】
人文科学──感知指的是去诠释世界吗?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
第四章 他人
他人是另我,既是有别于我,因为他并不是我,同时却又与我相似,因为他是有意识与感觉的存在。
【问题思考】
问题1 他人是另一个我自己吗?
1. 对于与我们相似的人,我们会有怜悯之心
2. 我们处于相同的处境底下
3. 他人与我们相似,但并不是一模一样
问题2 我们是否能触及他人?
1. 我们只能认识到他人的外在
2. 然而,我们可以感知到他人体验著某些感受
问题3 若没有他人,我们能否成为自己?
1. 我们只有对著他人才会展现自己的样子
2. 我们的自由建立在对他人的肯认之上
3. 他人迫使我们清楚认识自己
【哲人看法】
问题1 他人是另一个我自己吗?
1. 卢梭:自爱心让我感受到对人的怜悯
2. 维永:人类兄弟,认我做你们的一员吧
3. 尼采:爱远人胜于爱邻人
问题2 我们是否能触及他人?
1. 梅洛-庞蒂:相似者有所不同
2. 谢勒:私密之我的表达
问题3 若没有他人,我们能否成为自己?
1. 鄂兰:我们只有对著他人才会展现自己的样子
2. 伊波利特:他人──透过他,我才获得意识
3. 沙特:他者──抵抗自欺的城牆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4 他人是道德意识的基础吗
1. 李维史陀:拒绝他人的倾向
2. 康德:他人并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3. 列维纳斯:面容的脆弱性,禁止我杀人
【延伸思考】
文学──是否可能不再成为一个人?
绘画──爱情是盲目的吗?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
第五章 欲望
欲望是对缺乏的意识,以及我们为了填补缺乏所付出的努力,而缺乏却永不止息地再生。
【问题思考】
问题1 我们是否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
1. 满足所有欲望并不会感到幸福
2. 节制欲望,迴避痛苦
3. 改变那些让我们不幸的欲望
问题2 我们能否否定自己的欲望?
1. 克制欲望有违自然
2. 道德审判并非总是合理
3. 忠诚与欲望的本质相反
问题3 欲望真正的性质为何?
1. 欲望可以引领我们向善
2. 尚未满足的欲望已经是某种快乐
3. 欲望是人的本质
【哲人看法】
问题1 我们是否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
1. 叔本华:欲望不过是不满足罢了
2. 伊比鸠鲁:快乐并不在于富足
3. 艾比克泰德:只有我们的欲望与判断,才是取决于我们的
问题2 我们能否否定自己的欲望?
1. 柏拉图:只有符合我们天性的欲望,我们才应该满足它
2. 拉康:欲望需要得到满足
3. 莫里哀:所有的享乐都是变动不居的
问题3 欲望真正的本质为何?
1. 柏拉图:我们都混淆了对善与对享乐的爱
2. 卢梭:我们相信欲望应该得到满足
3. 斯宾诺沙:我们相信意志能够对欲望产生作用
【长文阅读】
艾比克泰德,《手札》
1. 我们的欲望过多
2. 幸福在于对自我的掌控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4 我们的欲望是自由的吗?
1. 吉哈德:消费是种模拟
2. 布希亚:我们想要的不是拥有而是存在
3. 艾尔诺:消费社会或是欲望的异化
【延伸思考】
绘画──欲望难道不是另一个欲望的欲望吗?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
第六章 存在与时间
存在就是「真实地在」这个事实。度量与影响存在的就是时间。
【问题思考】
问题1 我们真的知道时间是什麽吗?
1. 时间不在别处,只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
2. 我们并非真的「在」时间「裡」
3. 改变那些让我们不幸的欲望
问题2 存在,是否就是承受时间的影响?
1. 存在太过短促,如果我们不注意时间
2. 时间会欺骗我们
3. 死亡并不能妨碍我们的自由
【哲人看法】
问题1 我们真的知道时间是什麽吗?
1. 奥古斯丁:时间是对于变化的意识
2. 康德:我们有的只是时间的再现
3. 柏格森:时间的空间表象会骗人
问题2 存在,是否就是承受时间的影响?
1. 马可.奥勒留:我们的生命全在于当下
2. 巴斯卡:我们未曾活过,但我们想要过活
3. 尼采:要彷彿我们永远不会死那般热爱生活
4. 沙特:终有一死并不能限制自由
【进阶问题思考】
问题3 存在需要理由吗?
1. 笛卡儿:上帝必然存在
2. 康德:就算神是无限的也无访证明其存在
3. 斯宾诺沙:在存在的事件中寻求目的是种错误
4. 尼采:永恆,即再活一次自己的生命的意愿
5. 维永:活著的时间
【延伸思考】
艺术──我们可以描绘存在吗?
陈箴,《摇篮》,声音装置,1995
【哲学练习】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