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常听到父母讲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那时候不完全明白到底寓意何在?
毕业后步入社会,多少领悟到其中含义,终于懂得伸手去问别人借的心酸和不情愿,借给别人的万般无奈。于是,在曾经坚持几年的博客爱好,因为微信的出现没再坚持后,现如今,想回首还是想回忆?顿时提笔忘字……
我想,只有经历,才有足够的资格来记录这些点滴!
说说我所谓的借钱吧:借钱,无非就是借出或者借入,既然是“借”,所以才说拿人手短,但是,步入社会后的现实告诉我,哪有如此简单?不具备条件,何来“钱”可借?
首先:不管借出还是借入,必须考虑自己“借的起”,前提是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同时,有额外支配借出,但是,借给谁?借多少?多久还?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还”当然就是自然的。
其次:那就是“还的起”,也就是说,借给的这个人,必须具备在彼此达成协议有钱可还的条件下才可借,那么,借给谁?借多少?是否按时还等等又是问题……
最后:那就是这个“谁”了。在论述之前,我不得不先谈谈我的“金钱”观:关于“钱”,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钱就是验伪机,能帮你鉴定是真品,还是赝品?所以说,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也有矛盾的观点说,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比如:感情,在金钱面前,太容易毁于一念之间,心意一闪,就成陌路,当感情与利益相遇,前者往往现了原形。于是,我想说,这个“谁”,必须具备一定的“德”,毕竟,现在社会,太多的魑魅魍魉,社会角色的深入,让我们更加懂得身在其中的责任与意义。
其实,无论是友情还是感情,最好还是不要去用钱检验。钱没有眼睛,却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当然,也会检验出一段真感情,让你,收获一个真正的朋友。
然而,这世间知交有几人,知己更零落。更多的,不过是一种社会活动中的必要社交。
如果想让一份情谊保持长久,最好还是,钱归钱,感情归感情。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所以:借的起,还的起,人品“德” 是首要。伸手去“借”的同时,想想那句古训: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