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让觉察力在心智的长廊追踪思想的起落,不需要拣择,只是追踪罢了。
这很像佛教的思想。其实,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
然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何止娱乐圈的分分合合能今普罗大众日夜刷屏、疯狂吐槽,就连反复的“特金会”、中俄首脑会晤这样的国之大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时代意味一数据支撑的各种图表、卖萌讨巧的政治漫画、调侃搞笑的视频 、分分钟变幻莫测的滚动新闻、随时抖着机灵的段子小品等等不一而足的传播样式,让人实在放不下手中的手机, 于是时间在刷屏中静静流逝。
生在这样的时代,个人的遭遇和世事的动乱,真可谓瞬息万变,往往使人茫然不知所以。
7月文殊院的禅修体验营又很火,估计报名的人数又会创下新高。其实,无论是科学、哲学和宗教,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都想求得智慧的解脱。而在这股动荡激流中的我们,既不应随波逐流,更不能畏惧踟蹰,应该各安本位,无论身处边缘或在核心,唯有勤慎明敏地各尽所能。
在万物之间就有觉醒,爱能触碰和容纳万物,而自由和无畏能进入每一种领域。所以,我们不需要脱离生活,而是安住在生活的核心,就能与万物亲密。高尔基有一回生动地谈到他对哲学的观感。他说,世界刚刚开始正要形成起来,而哲学却在它的头上打了一巴掌,喝问道:“往哪儿去?为什么去?”
土耳其诗人塔朗吉曾写下这样的诗行:
“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是的,“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这样的字句多么的扎实,就像我们内心向往的生活,就像我们觉知赶往的目标,它通向远方,但绝不虚无和缥缈。
我们中还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保有素位而行、不尤不怨的勇气,甚至还有能力镇定而单纯地凝视生命中所有的过往?
我们中还有多少人不只是在佛堂里发愿、在神父面前忏悔,我们的慈悲心是否敢于面对真正需要抉择时的无怨与无悔?
毕竟所有反省的困难都表现在收益不显而易见,而支出却一目了然:时间、精力、金钱,自爆已丑的尴尬,心灵的煎熬和崩溃的奉献。其实,所有美的事物都生命力顽强,不会无故消亡于这个世间,仍会在不同时空的心灵之中传递和影响。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