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终于,你来了!
2013年11月,第一次见到优秀的新教育种子教师党玲芬老师,得知她在新教育的引领下,开设班本课程,创建班级文化,缔造完美教室。那时候,我很羡慕她。心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加入新教育实验呢?
2018年5月,洛阳高新区教体局承办了河南省公益课改先锋论坛。在那次盛会上,我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感受到了新教育实验给高新区教育带来的生机蓬勃的新面貌,感受到了新教育实验让一大批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向前。我想:我们学校什么时候才能加入新教育呢?
2019年1月29日,虽然已到年关,但全县教育精英齐聚四实小报告厅,由许局亲自主持,召开了孟津县第一次新教育主题大会,会上,马化峰局长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我们县从2019年起,将全面开始实行新教育实验,在随后微信发来的孟津县新教育第一批实验学校名单中,我也欣喜地看到了我们学校。我兴奋,我激动!新教育,你终于来了!
在新教育主题大会上,我们县特别邀请到了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的武艳艳校长,给全县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和领导做了关于新教育的通识培训。半天的培训,让我对新教育的了解从无到有,收获颇丰。
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是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它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自2002年开始实验以来,以先进的理念、具体的内容和可行的方法措施,引领了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迅速成为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改革实验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3个实验区,近千所学校参与实验。新教育实验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切近教育教学的实际,代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心声,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草根式”教育实验。
新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却没了;楼房高了,思想却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而这些属于梦想人生的价值,新教育坚持了,呼唤了,并且行动了。新教育的理想让人崇高,让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新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梦想。”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当下的教育,孩子没有了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压力,甚至是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感官的享受很重要。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其实,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进而建设美好的社会。人的完整性首先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间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十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
“十”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领域展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而且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
新教育的管理铁律是什么?
“底线+榜样”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联合体,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如果没有底线,没有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没有基本的环境与氛围,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榜样。即使出现了个别榜样,也会感到孤掌难鸣、孤立无援,甚至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不利于榜样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样,如果没有榜样,只抓底线,有可能导致新教育实验失去方向,难以持久,甚至堕入形式主义。
新教育在一个学校如何起步?
作为一所学校,最开始做新教育实验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以开展新教育生活为底色,
以培养种子教师为引导,
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
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
在目前处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十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 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if !supportLists](六) [endif]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七)推进每月一事。
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的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行为品质。
(八)缔造完美教室。
通过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全人课程的确立,课外活动的开展,生命故事的叙述,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九)研发卓越课程。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的补充,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并借助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进行实施。
(十)家校合作共建。通过全面培训学生父母,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文明社区,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新教育理念
1、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2、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3、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4、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5、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