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微课的学习,主讲人是我的大学同学J。
J当初在大学时就是一个受人关注的男生,待人接物温和有礼,满脸微笑如同秋日阳光。
毕业多年,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各自为生活而努力,无暇顾及他人,谁的肩上不是扛着家庭、责任、工作还有列不完的其它呢。
后来我生下女儿,有时会为一些养育问题而焦虑。碰巧在同学群里看见他在育儿方面分享的心得。我才了解到,有了孩子后,他的变化是如此巨大。
从前是文艺浪漫的少年,背包一拎说走就走。行远方看世界,品美食赏风景,无拘无束。现在是怀抱孩子讲故事亲手制作玩具外带女儿泡咖啡厅。文艺少年成了文艺老爸。
不仅如此,孩子如同一个阀门开关,开启了他的另一个世界。他学习正面管教,成为成都首位认证男性正面管教讲师。他是父亲参与促进指导师。工作的间隙,他四下奔波,大力宣扬科学育儿理念以及父亲参与对一个家庭的重要。
在他身上,那种闪耀的光芒不同于学生时期的单纯温暖,却是一个成熟男人因为爱而散发出的光辉。
不过他也坦言,初为人父,也曾战战兢兢,摸着石头过河般小心翼翼。只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学习的深入,那种焦虑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从容笃定、自信随和。
他的太太温柔贤淑,去年全家又迎来一个漂亮女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说不出的温馨满足。
我想,这样的家庭生活状态,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于J吧。毕竟,能够在结婚后还努力把日子过成诗的男生,真的不太多。
尤其人到中年,被工作削减激情,被家庭束缚理想,被俗世湮灭自我,能够保持对生活十足的热爱,那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02
歌神张学友,凭借自己的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实力派歌手演绎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
他能驾驭各种风格的歌曲、有技术而不炫技,他是那个时代唱功最好的男歌手,他对自己的每次演唱都认真到严苛的程度。1995年他的专辑全年销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MJ。他的影响力覆盖全球华人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是几代人心目中的偶像。
受万人追捧的一代歌神,在家人和孩子面前,却如邻家大叔一般亲切随和。
记得有一次做客电视台,主持人询问张学友对家庭生活的感受。他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对太太罗美薇的感激,说她操持内务,对他竭尽支持。
他说自己在外演出,几乎都会搭乘最晚的班机回家,陪伴家人。家庭于他而言如此重要,以至在内地拍摄超过三个月的演出活动他都一一婉拒。
他说女儿和他在一起很快乐,那种父女之间独有的亲昵和信任让他感觉放松而安全。
最让我难忘的是他讲到的一件小事。某天,他在女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本上着锁的笔记本,那刻他才明白,那个时刻需要他的小女孩竟然已经长大了。那天他一个人在房里暗自神伤,难过了许久。
因为他知道,女儿有了自己的小小天地和秘密心事。甚至有一天,她会离开自己怀抱的庇护,独自踏上远方的征途。
我想,父母真正的爱就是这般模样,既为孩子的成长开怀欣喜,也为孩子的远离忧愁悲伤。正是这样纠结的矛盾,才是爱最深刻的表现。
张学友写给大女儿那首《摇摇》:摇篮摇篮摇进海与风声,人鱼鲸鱼游近窗边倾听,谁人乘童谣,寻觅甜甜梦境。摇篮摇篮摇进海与风声,瑶华沿途和你铺满星星,谁人谁人来唱歌,你最想听。
每次听后都让人掩面遐思,谁说只有母爱是细腻温婉的呢,谁说父爱的自然流露不让让人心生感慨呢。
只是这样的父爱,也是从兵荒马乱身经百战中慢慢习得的。从最初抱孩子的无从下手到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无所不能,超级老爸都是在时间的浸润中一步步练习出来的。
03
比较而言,母爱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滋养,而父爱则会教育孩子性格坚韧、勇敢探索、在自由和责任中平衡生活。
不知何时,“丧偶式婚姻”成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我们眼前。当然这个词更多的是暗指男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丧失。
但对于爸爸的角色,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说:“怎样做个好父亲没有规则可循,我们的父辈中也不乏好父亲,但是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父亲不是通过陪孩子玩、拥抱孩子、和他们聊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或者教他们做喜欢的事来表达父爱,而是通过工作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因此当我们成为父亲,开始教导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会有一种奇怪、陌生的感觉,因为我们不知道好父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的确,我们对成为好父亲没有参照标本,如果有,那也是父辈表现出来的对工作的尽职而让一家人生活无虞。
所以,爸爸们那些含蓄的表达方式,生硬的互动游戏,机械的语言故事,都是我们看得见的努力和尝试,因为第一次做父亲,难免笨拙而慌张。
梁继璋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我们爱与不爱,都不会再相见。
是,用一生的时间,足以让我们成为最有爱的父子、最亲密的家人、最珍贵的朋友。
第一次做父亲,还请多指教。
文/月如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