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讲故事的人。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能把一个故事讲述的精彩非凡的人,我一定是那个听故事最认真的人,但我从来不讲。我害怕一个完整的故事被我干巴巴的讲出来,像白开水一样,晦涩无味。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安妮。
第一次遇见安妮,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偶然从同学那里发现了她,我当即爱上了她。于是,我小心翼翼的将她从同学那儿借了过来。晚上,完成了所有的功课,我打开了安妮的日记。安妮的一颦一笑,一思一想深深的吸引了我,字里行间我们共鸣着。青春期的我们,有太多的相似,烦恼,悸动和秘密。然而和安妮比起来,我又是多么幸运,她藏匿在阴暗狭小的密室,感受着战争的恐惧。而我,却可以享受广阔的蓝天白云,和平年代的一切。那个夜晚,我感知着安妮的一切,她的命运和坚强,她的真实和勇敢。
1942年6月份的时候,十三岁的安妮还享受着属于她的一切,富有家庭,父母的爱,友谊,男孩儿们的喜爱……在安妮十三岁生日的时候,她简直被人宠坏了。礼物,鲜花,阳光笼罩着这个德籍的犹太女孩儿。谁也没有想到,二战的魔爪正在一步步的逼近。7月份的时候,安妮在日记里写道:“世界好像突然不一样了。”是的,纳粹党占领了荷兰,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安妮一家不得不仓皇的出逃。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清晨,他们逃到了安妮父亲的办公大楼。那里有安妮父亲和朋友们未雨绸缪的秘密小屋。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塞尔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秘密小屋的艰难生活。
安妮用日记详尽的记录了这一切:失去自由生活的煎熬,对战争和灾难的恐惧,对自由的无限渴望……日记在1944年8月1日被迫中断。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安妮日记仿佛有一种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当我合上日记的最后一页,已经是凌晨时分了。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战争的极恶,人性的矛盾和爱的光辉,在安妮的日记里流淌着。成长的困惑和喜悦,内心的希冀和信念给密室晦涩的生活增添了些许温情。1944年4月,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做到了,她成了犹太民族的骄傲,也活在了亿万读者的心里。安妮的生命在她的日记里得到了延续。
第二次看《安妮日记》是在大学,那是一个寒假即将结束的下午。安妮日记被拍成了电影,电影真实再现了安妮笔下的密室生活。安妮的日记是以给一个叫吉迪的朋友写信的方式展开的,我喜欢上了这种表达的方式。我当即决定用这种方式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刚好,在那个寒假结束之后,我来到一个乡下的小学支教。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既充实又新鲜,当然也充满挑战。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一天结束的时刻,坐在写字台前,展开日记本。向一个叫格雷斯的女孩倾诉支教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我特别感谢,那个叫格雷斯的女孩,她陪伴着我度过了那段支教生活。尽管我一直也没弄清楚,格雷斯到底是谁?也许是一个虚幻的朋友,也许是另一个自己。我不知道安妮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叫吉迪的朋友是谁,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和包容你的一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第三次看完安妮日记,是在我工作以后。我深深的被打动着,时隔八十多年,在不同的时空里,我竟然和这个小女孩共鸣着。我认真看完了安妮所有的日记,每一笔琐碎我都看得那么认真,包括后记。以至于在结束的时候没忍住哭了起来。我甚至翻出教材上关于集中营的一篇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想去努力寻找安妮最后的身影。写作的意义是什么呢?小安妮的作品打动了那么多的读者,给了那么多人勇气。那么我呢?我写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呢?多年后会有人看吗?他们能从我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吗?是的,我们都和小安妮一样。希望我们的人生会有一些不同。
俞敏洪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的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的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过往的岁月我经历了很多,我也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过去的日子一去不返,我多害怕那些过去的日子被风吹散,消失在这历史的长河里。也许有一天的某一个午后,一个小女孩可以看着她外祖母的日记。然后觉得那个午后的阳光格外的明媚。会有这一天吗?
感谢安妮的日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启发和勇气!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用文字延续这色彩斑斓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