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人畜无害的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走过来打你一巴掌你会怎么办?
A 、认怂赶紧离开,以防挨第二巴掌;
B、立刻一巴掌还过去,以牙还牙;
C、问清楚为什么被打,是自己的问题改,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得让对方有说法。
这三个选项,哪一个是你的选择?
你以为这只是你面对这一巴掌时的选择吗?
不,这是你日常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
我们常说行为的背后是习惯,那么,习惯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习惯的背后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突围》这本书告诉我们“心智模式是一个人对人、事、物惯有的态度和看法”。
心智模式是一只看不见却又时刻影响我们的手,它时刻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选择和行动。一个人想要成长,必须打破原有心智模式的限制,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构心智的过程。
如何重构心智模式呢?《心智突围》中给了我们三个突破点:定位、认知和心境。
一、明确定位
这里的定位是指个人定位,也就是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
2017年的时候,我一直困惑于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那种感觉特别憋屈,就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却不知道朝哪里使。
定位决定了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方向对了才是努力,而且是精准努力。
定位不清,就像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只能四处瞎转悠,却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
定位清晰的人,可以心无旁骛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可以比方向不清的人更快速的达成目标。
明确定位需要从挖掘自身优势、明确角色身份和寻求他人需求三个方面着手。
我们以前讲木桶理论的时候,总是说短板会影响一只桶装水的量,一个人想要进步,一定要把自己的短腿补上。这个理论可能用于学生学习更适宜。但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尽大可能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利用优势达成目标。因为优势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在。
找到自身优势,我们需要问自己:
我如何利用这个优势,结合市场趋势,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求?
这是一个确立身份和价值点的探索。我们只有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并且结合社会需求,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点,才能为我们的目标赋予使命。自以为是的价值并不重要,别人认为你有价值才是重要的。
最好的定位,一定是自身优势、个人目标和他人需求三者的统一。
人生在世,不自己定位,就被人定位。
二、优化认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什么是认知能力?
《心智突围》的作者Windy Liu认为:
所谓认知能力,就是你理解信息、整合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共享单车没有出现的时候,几个天使投资人和工业设计师聊天时,有人提出,能不能做一个大家可以自由借还的共享的自行车。
讨论下来,大多数人都觉得点子不错但可行性不大。有一个人却去做了,然后成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
后来美团以27亿美元的作价全资收购。
估计当时参与的很多人都后悔自己浪费了一个好点子。
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这些决定,就是人与人最大的区别。
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想要实现心智突围,必须优化认知。
人的认知状态分为四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95%的人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即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啥都知道,不知道自己其实知道的很少——这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知升级的起点。
只有1%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而这才是我们认知提升的终极目标。
如何提升认知,《心智突围》中给出了很多方法,比如自我学习、刻意练习、交流、改变固有思维、破局思维等,而且每一种方法里面,都有具体的措施,让你读完就知道怎么用。
比如大家熟知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每个成长中人耳熟能详的词汇,可是如何刻意练习,很多人都没有头绪,但是书中作者却将刻意练习的过程分为三道工序。
1.编码
每个人对知识的编码不一样,作者是按照自己的编码对知识进行阐释,学习者想要学习新知识,首先要自己接触,理解是什么、有什么用、如何用,要有自己对新知的解读,形成自己的感知和记忆。
2.巩固
巩固就是反复通过回忆、思考、练习等重复性动作,将获取的新知由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让新的模式、方法、动作等成为直觉反应而不需要大脑刻意调取。
3.关联和检索
所谓关联和检索,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用于各种场景。关联和检索的越多,运用的也熟练,越能成为直觉反应。
经过这三步的刻意训练,我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从理解到重构到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内化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认知,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心智模式。
除了这三道工序,作者还介绍了刻意练习的基本原则,工序和原则结合使用,效果翻倍。
书中每一份提升认知的方法背后,都有这样具体可参考的工序和原则,以及案例说明,非常详实而且容易操作。
三、调频心境
作者认为的心境是一种内心秩序和生活态度。
所谓调频心境,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转换不同的心境模式,让自己能够解决同外界的冲突,保持内心世界的平衡,最终构建不念过去,不惧未来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高手们的强大内核。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是一路挫折的,人生总会有起有伏有高峰有低谷,在不同的人生状态下要有不同的心境来面对,这样才能让我们与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才能保持内心世界的平衡。
针对不同的心境状态,作者都给予了不同的建议。在刚刚过去的2020 ,人们经历了疫情的各种困苦,失业、病痛、离别......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应该调频的心境。
逆境下最应该具有的心境模式,就是坚信“每个人都有选择一己态度的自由”。
对此做的最好的非意义疗法的发明者维克多·弗兰克莫属。
弗兰克身处集中营,不仅要干重活,而且随时有被处死的危险,但是他认为,虽然他无法控制所受的折磨,无法决定何时面对死亡,但是他依然有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困境的自由。
因为这样的顿悟,他开始选择积极面对困境,把监狱生活当作学术研究的契机。
中国有句话叫“怎么过都是一天”。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天”,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以消极还是积极的态度过这“一天”。
如何让自己在逆境时也能自由调频心境呢?
1.当下不杂
遇到事儿,快速整理自己的情绪,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应对困境。
2.事上磨练
把困境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在行动中磨炼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3.积极主动
凡事积极主动,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从困境中突围。
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影响我们心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低谷时,我们才不至于一蹶不振跌倒谷底,而是绝地的反弹跳得更高。
没有明确的定位,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优化的认知,就没有精进的可能;没有良好的心境;就不可能持续前行。
定位、认知、心境,构成了心智模式的三个维度,明确定位是前提,优化认知是根本、调频心境是保障,三者结合,才能提升心智,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
愿你能够早日找到自己的使命,然后突围现有心智,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