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地电台台的报道,几千亩的稻谷成熟了,金灿灿的染黄了山野,伴随着稻谷一起成熟的,还有放养在稻田里的稻香鱼,又大又肥又黄,摆弄着金黄的身姿。报道呼吁人们到稻田里捉拿稻香鱼,体验乡村生活。
听到这个消息又难过又高兴,难过野生稻香鱼也终于变成赚钱的工具了,高兴稻香鱼又回来了,这些年稻田里农药、化肥乱施用,稻田里的稻香鱼都快绝尽了。
记忆里的稻香鱼又叫稻花鱼,多是鲫鱼。随着稻花飘落,稻谷渐渐泛黄,待到农民收割完稻谷。稻田荒芜下来,稻香鱼就暴露了行踪。布谷鸟、麻雀、喜鹊飞来了,找寻掉落在水里的谷粒,白鹭丝、白鹤、野鸭忙碌在田间,捕食水里的小鱼。
农忙过后,田间的鸟儿们也吃饱了。人们就会拿上水桶、网兜到自家的农田里。用泥巴把田埂围起来,在田间修一条小水渠,用水桶把水舀干。这时,稻田里的鱼儿就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泥鳅和黄鳝滑溜的钻到泥巴里,小鱼小虾躲到青苔和谷杈里,没来得及跑,落入小沟渠里的鱼,逆着水摆着尾巴想往上游,最后只能无奈的落入网兜里。没了水,鱼儿就像暴露在沙滩上的贝壳,双手顺着青苔微微凸的地方慢慢靠近,迅速突击,一条肥而大的稻香鱼就抓到手掌里了,阳光照在鱼鳞上,金灿灿的,拿鱼的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每当有人拿鱼,会引来许多围观的人,抱着烟筒的老汉,拎着锄头、镰刀归来的农人,拿着网兜摇摇欲捕的孩子,都来赶一场热闹。岸上围得水泄不通,几十双眼睛目不转睛的注视和水田中的鱼,指挥着拿鱼的人,使得鱼儿们无处躲藏。
当时渔人是聪明的,小鱼是不拿的,看到就把它们重新放回水里,有了小鱼来年才有大鱼。
夕阳褪去,拎着水桶里装满满的稻花鱼,喜气洋洋的回家。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装盘,放入简单的调理,葱姜蒜,自制辣酱,上锅蒸熟,美味的的稻香鱼就做好了。稻田里野生的鱼儿,肉质细腻,鲜香,有嚼劲。不是调料美味,主要是鱼好。
上了初中以后,拿鱼和吃鱼的机会也没有了。现在在市场上看到养殖的鲫鱼,冒充野生稻花鱼,乌黑的脊背,雪白的肚皮,可是吃起来肉质粗糙,没有韧劲,完全没有童年的味道。买过几次,失望了不再买了。直到去了元阳梯田,才真正找回了一次儿时的味道。
那次受姐夫邀请,去元阳玩。到了梯田,已是深夜,肚子很饿。走在哈尼村落的鹅卵石小道上,夜深人静,村子安静祥和,在村子里徘徊了很久,终于走进了一家农家小院。
拿来菜单,很快点了菜,其中点了一份稻香鱼。菜上来后就开始吃,夹了一条稻香鱼,刚咬了一口就找到了童年的味道,吃着激动的快哭了,一大盘子的鱼一下就夹完了,吃完还意犹未尽。
向老板再要一份稻香鱼。老板却告诉我们,厨师已经回家了,不好再打扰!感到很奇怪,追问才知道,村子里客人少,每家请厨师太浪费,所以整个村子里只有三位厨师,谁家有客人了,厨师就到谁家帮忙,做完饭菜就回去了。
听完后不得不佩服哈尼族人民的智慧,相对而笑,打趣说:“原来到谁家吃饭都是同样的味道,白白让肚子饿了这么久。”当然,最后悔的是没有多点一份稻香鱼。
第二天随姐夫到哈尼族人家的工地去,在工地无聊,我就一个人穿过村子,绕过山间小溪,走到梯田间。
眼前瞬间开阔,梯田的美,是绝美。在山顶俯视,云雾氤氲半山腰,弥漫在村寨里,山似仙山,寨似仙宫,路似漫步云间,山林间潺潺流淌着溪流,阳光普照在梯田间,一台台梯田里水波粼粼。
可惜在冬末,梯田里没有什么作物。俯身下去,在水中会发现许多小鱼苗,岸上走过,惊得它们四处逃窜,每一条小鱼,来年都会长成一条金光闪闪的稻香鱼吧!我想。
游客已经开始认识稻香鱼的美味,只要知道了它们的价值,知道可以赚钱,野生稻香鱼就会被大量用自然的方式养殖飞扬光大。
赚钱就赚钱吧!养殖就养殖吧!只要是自然养殖的,只要是原来的味道,就不会辜负了我记忆里对稻香鱼的思念。
图源 |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原创作品,严禁抄袭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