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参加清姜小学的“幸福课程暨第二届素质教育展示”活动,收获颇丰。
上午半天的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活动,表彰了书香家庭,展示了近20个精彩的节目,包括篮球、足球、啦啦操团队表演,第二部分是13节课,全方位呈现了幸福课程的实践成果。
下午是“幸福课程”的研讨会。我对学校基于人的教育的理念、深耕探索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方法给予内心的崇敬,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既然是课程,我们就要用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课程论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回答为什么教?提出“幸福”一词,应该是对当下应试教育盛行带来的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的一种改革与建设。这是基于学生身心灵情感体验的提法。
“幸福”在《辞海》里的定义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关于幸福的积极心理学,有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个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用在教育中,我理解应该关注学生在教育场中的三个价值取向:自主参与,积极体验,价值意义。
那为什么教?就是为了改变形式单一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丰富学习内容,让教育教学变成学生全身心参与、经历的过程,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获得能力与情感体验,简而言之,是对课程标准里“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教什么?清姜小学呈现的是丰富的校本课程,如儿童诗、数学思维、美工活动等,应该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是国家级课程的有效补充。从学生的表现程度来看,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等。
怎么教?这是教学方法,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学习方法的选定。既然是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课程,个人认为应当以学生自学、自导、自演为主,而不应是传统的讲授方式。看来,从理念到实践是有过程的。
教得怎么样?如果以“幸福课程”的定义来衡量,评价应该注重的是生长性的、内涵性的、素养性的能力,但这些恰恰不是考卷能测量的,所以评价仍需深入探索。(草记,待补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