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净心:排除杂念,意念专一,精神饱满,情绪安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拳论中说:心静则神明,意注则神往。只有在意静的情况下,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特有的相对平衡状态,充分发挥“神”的自然本性,有助于调谐、恢复大脑与内脏、肢体间的正常功能相一致,从而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协调功能,并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神宜内敛
神是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行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通过眼神、面色、表情、动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中医学家认为,精、气、神为养生“三宝”。故有“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表现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面色红润、语言清晰、两目灵活、精力充沛、目光有神。
神的收敛:“今时之人常以酒为浆,以烟为客,以妄为常,以色为欲,或醉后入房,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真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娱乐无节,故半百而衰,如常能收敛心神,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之古训,以时志闲而少欲,心安不惧,形劳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而内敛是一种修为的结果,所谓修为并不单指打坐icon、练功,生活中善于体验、反思本身就是修为,修为越高,内敛的程度就越高,心灵的平静程度也就越高。内敛所表现的外在的淡定与内心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内敛的结果:结聚精气以至柔顺,可以像婴儿一样,所以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特点就是能够结聚精气,这是神情内敛的另一种表达。每一个婴儿都是内敛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也是内敛的人,他们经历了绚烂以后,重新回到像婴儿一样安详而自由的境界。每一个正常人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些内敛的特点和内敛的时刻。
太极拳吸收了中医的气血论。气血论主要讲涵养人的元气,练正气,练内气,认为气血和畅,百病不生。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血液循环、经络循环顺畅,人体免疫力增强,就能健康长寿。“神宜内敛”主要讲的是神不要涣散,要聚集专注。练拳时,要沉着松静,从容安逸。拳论说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可以说是对“神宜内敛”的解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聚精会神地打拳。“神宜内敛”还包含了练拳时不张扬、含蓄的意思。这是太极拳的特点。也是我常讲的修性复命守真元之意。
真元:
1、真元是真气凝炼的结果,而真气则来自于修炼者对自身不断散失先天能量的保持。所以原则上修炼者修炼的时间越长,体内能存储并瞬间释放的能量越多。由于真气来自于自身,能够保持自身的真气,使得机体的代谢变慢,所以与其他拳种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修炼者通常都老得慢,当真气充盈全身,无法再存储时,真气就转化为真元存储,不同的功法转化真气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身体中转化的位置不同,效率和存储容量的扩展性也不同,大体上,几乎所有功法转换的位置都在气海丹田的位置,因为那里的血脉相对心脏要少很多,但是相对于其他位置,要丰富很多,而且即使发生意外的话基本上不至于丧命。大多数功法只能催动真气在体内的流动,只要停止行功,凝聚的真气就会再次散失,所以修炼的意义其实一直在于主观上把本来要散失的真气驱赶到一个便于提取,而又散失得慢的仓库(丹田)。
2、 真元,见《景岳全书·十问》。指肾所藏之元气。肾位于下焦,故又称下元。指人的元气。一旦真元耗尽,灾难不可知也。唐;元稹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诗:"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 宋 苏辙 《病退》诗:"病根欲去真元在,昨夜梦游何有乡。"元,一本作" 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