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号晚,安徽某消防员从河里救出一名少女,据说女孩是因为经常玩手机很晚不睡觉,妈妈一生气把手机没收了。
母女发生了争吵,随后女孩走出家门跳河,女孩会游泳但没有能力游上岸,消防员听到呼叫声才把她救上岸。
很多人会说,都上高中了就为了没手机玩跳河,这孩子也太任性,太不懂事了吧?
可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比如前段时间新闻里家长不准孩子玩手机,孩子就跳楼;成都八岁女孩,因为父母不给看电视,赌气从21楼跃身跳下;还有父母不给买手机,孩子就离家出走........
据说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而且自杀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要求没能满足,就用这种极端方式反抗父母,看得让人后背发凉。
我们这代人说起童年,挨骂那根本不算事,几乎没有人是没有挨过打,有的小时候为了打碎一个碗被父母追得满山跑,有的为了躲避挨鞭子在玉米里睡着了,还有的听见父母吼一声就主动递上竹条子趴在板凳上.....
那时候没有孩子会因为和父母置气而离家出走,也不会一言不合就走极端,更不会因此而怀恨父母。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走极端,稍微有点事情只会说父母不会管教。子不教父之过,不能打也不能骂,还得有求必应,否则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我写过不少家庭育儿文章,都是俩儿子成长的一些琐事。我大儿子今年十五岁,上高一,学习成绩不拔尖,但其他方面还很不错,教过他的老师对他评价就是:这个时代的孩子都聪明,你身上最难得可贵的是耐力和毅力,即使以后上不了最好的大学,也一定不会差。
有一个各方面还算不错的哥哥做榜样,会引导和监督弟弟,远离暴力和血腥的游戏,买玩具会选择适合弟弟年龄阶段的,做作业不要拖拉,晚睡不利于成长...
后台经常会收到咨询:你家俩儿子真的很听话,你是怎么做做到的?他们表示不懂怎么和孩子沟通,更别说教育了。
很感谢读者朋友们的信任,还是那句话,我一直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根本不具备给人指点迷津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何况是孩子,都会有优点和缺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不会是短时间形成的,一定是日积月累积的。
尤其是坏习惯,小时候容易被忽略,等到孩子越来大,劣根已经形成,不管什么神丹妙药都不会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孩子的欲望都会越来越大,千万别有求必应
说说我大儿子小时候发生的两件事情:
一:我要离家出走。
“我要离家出走”这句话很多家长都不陌生,我堂姐的儿子第一次离家出走时才六七岁,孩子摔门出去后,堂姐在小区内到处,又问了很多邻居和孩子的朋友,还是找不到。
堂姐就慌了,发动孩子的叔叔舅舅,左邻右舍的帮忙找,两小时后,孩子从小区假山后面的草丛中走了出来,抱住哭泣的堂姐一直道歉:“对不起,妈妈。”
让堂姐和头疼的是,此后孩子经常玩离家出走,每次都是要几家人折腾很久他才自己出来。
后来到了五年级孩子才主动说,其实他根本不是真要离家出走,也不敢,只是每次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着急,尤其是看见妈妈慌了,他才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我大儿子第一次说离家出走的时候也是六七岁,我记得读一年级,那时候外婆还跟着我们一起住。一次晚饭后为了争玩具和表妹打架,全部人劝他让着妹妹,他气得站起来说:“那是我的玩具,我都还没有怎么玩,凭什么给她玩,你们偏心,我要离家出走。”
说着真的砰的一声狠狠地关上了铁门,我阻止外婆去追,从门缝看了看走廊不见孩子,我也有些慌了。
站在楼梯口悄悄向下望去,儿子独自坐在了台阶上低头抽泣,期间他回头望了几次,估计是希望家人过来安慰。过了好几分钟,他见没有人跟出来估计有些害怕,也更伤心,越哭越厉害。
我走了过去蹲在他面前,他抬起一双写满了悲伤且无辜的眼眸哭着说:“妈妈,你怎么这么狠心,你不爱我吗?我是你儿子,我要离家出走了,为什么你都不理睬我?”
我必须承认我很狠心,没有跟儿子道歉,也没有立即抱住他回家,而是很平静的跟他说:“你不是要离家出走吗?那我和你一起走好了,反正你走丢了,爸爸和外婆也会骂我。还有,你这么小出走多孤独,就让我陪着你一起流落街头吧。”
儿子咬咬嘴唇欲言又止,我站起身来往回走,他一把拉住我:“妈妈,你要去哪儿啊?”
“不是要离家出走吗?我去收拾一下我们的行李。”
见我一脸的认真和严肃,儿子一把拽住我大腿越哭越凶:“妈妈,我看动画片里的孩子不见了,他们的父母都非常着急,我也想试试那种感觉。”
我帮他擦拭了泪水:“儿子,你有没有想过万一遇上坏人你就再也回不了家,爸爸妈妈那么爱你,如果你不见了,我们怎么办?”
“妈妈,我错了,我们回家好不好?我不离家出走了,妈妈。”
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说过要离家出走。
孩子都聪明得很,好的行为习惯没有那么容易养成,可不好的习惯有时一次就够了。如果那次我心软,儿子就会和表姐的孩子一样把“离家出走”当成是免死金牌,稍微批评了两句,就会用“离家出走”来威胁,随心所欲满足他一切所需。
随着孩子成长,他的欲望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不可能有求必应,到时候就真的是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万一真的出事了就更加后悔莫及。
说明一点,不是所有孩子离家出走都是为了引起父母注意的,有些是真的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宁愿露宿街头。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好好反思。
二:上学期间绝不准看电视和玩手机:
一年级时每天放学回来做完作业是可以看半小时电视的,一开始他会闹,见我态度坚持,几天后就会自觉定时。
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周一到周五是不能看电视和玩手机的,一开始他也会闹和哭,还会用各种花招哄我,甚至发脾气,但无论如何我就是不同意。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后,他再也不闹了,写完作业如果时间还早就会乖乖的去看书。
孩子都是鬼机灵,一次耍赖和顽强抵抗,如果能让父母妥协,下次有需求时就会继续耍赖和顽强抵抗,一直到父母妥协为止。
父母的一定要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妥协,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那孩子就会知道哪些可以谈条件,那些又不能,自然就会遵守各种规矩,慢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
孩子都爱玩,站在他的角度多理解他
没有几个孩子天性是喜欢学习的,大部分都是好动和爱玩的,站在孩子角度,你会发现很多事情要求也不高。
比如孩子都喜欢玩具,而很多父母总觉会以不能吃也不能穿为理由,一口拒绝。
孩子喜欢玩具就跟女人喜欢衣服一样,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女人买衣服从来不是没有衣服穿,而是喜欢。
孩子对玩具的心心理也是一样,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就想拥有。
我俩儿子买玩具,我都会仔细观察,如果他们特别喜欢,在我能力范围内一般都会满足。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我会好好的跟他沟通,既然不是很喜欢那我们这次不买了好不好?
当他很犹豫时我就不再说话,站在一旁等着他自己决定,多数时候他会主动放弃,也有还是坚持要买。
我会买了单以后再问他坚持的理由,然后帮他分析,玩具就是来玩的,没有必要去买不是特别喜欢的。
他会很认真听我的建议,慢慢的买玩具次数就会减少。
为什么我会选择买单后再和他沟通,主要是更好的达到沟通效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东西没有到手还要听一堆的道理,谁愿意啊?东西到手了最少不会那么抵触。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真的就是他的全世界,喜欢也不会有太大的理由,更不会去比较。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对玩具渴望的心情,欲望。
当我们站在孩子角度时,就会明白没有资格把自己衡量和批判的标准强行套在孩子头上,这样对他不仅不公平,也会剥削他的快乐。
4
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就是最大的错误
暑假妈妈带着一岁多侄女住在我这儿,有一天我们聊天。妈妈说孩子可爱时带着一点不觉得累,小姑娘马上打开音乐跳舞,笑得可开心了。
妈妈又说孩子很有个性,发起脾气来就没完没了,那时候就会很累很烦。正在跳舞的侄女马上趴在茶几上哭泣。我妈跟我做了一个嘘嘘的手势:“她听到说她不好的,伤心了。”
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从大人聊天中辨别是在夸她还说批评她,所以父母们不要再把孩子小不懂事为借口,什么都迁就,包容,缺乏耐心。
要知道孩子从无知无畏到懵懵懂懂的懂事,再到有他自己的思想和感知,不可能是刹那间的,而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接受能力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可塑性也很强,从小的正确引导,会是他成长中的明灯,沿着光亮就会通往光明。
每个孩子的性情都会有差异,喜欢唱反调,叛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这些看似是孩子的性格使然,其实也是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的。
在孩子逐渐成长中,父母要多去引导,去鼓励,去赞美。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小的时候什么都不管,惯着孩子,由着孩子,等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说明劣性已经形成了,只是以前没有爆发时被忽略了而已。
小时候什么都惯着孩子,最容易养成有求必应的玻璃心,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走极端。到那时候就真的是骂不得打不得,后悔莫及。
*****本文配图片来自《摔跤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