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上《査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真真被书里面一封封信件背后的内容所感动。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看了《不二情书》知道了这本书,一直想着一定要拜读一下它,拖到现在才读完它,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内容又从b站上下载了87版的《査令十字街83号》电影。
这本书被全球爱书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书中的那些信件,大都是信手写来,原本并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不是因为弗兰克不幸早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见面,它是率性之作,有些有趣的书话,信函来往间更能看出美国老小姐与英国拘谨绅士的不同性情风格,读来流畅而有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朝圣,渐渐的,《査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它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背后二十年的点滴远比信件中简单的话语更让人感动,不禁想起了在初中时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感觉,一个是信件一个是日记,不同的载体,却蕴含着同样的感情,一样的执著,一样的坚守。而《不二情书》也正是想要通过电影来致敬这份二十年的感情。
与其说热爱这本书,不如说我热爱的更是书背后的英国文化。一直以来,都十分钟爱英伦的风格,英国的建筑,复古怀旧的感觉,古朴的气味。特别是电影中诠释的那种清新隽永的感情,战后伦敦古朴的建筑风格,场景的衔接和时代背景的展示充分弥补了故事情节的淡薄,让人不禁为之沉醉。
电影中的马克书店,店门口陈列了几架书,店内则放眼全是直抵天花板的老橡木书架,扑鼻而来全是古书的气味,那是“混杂着霉味儿、常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店中的灯光较为黑暗,几位店员安静又繁忙的记录着与寻找着,店主弗兰克带着镶金边的金丝眼镜,穿着条纹式带马甲的西装,散发着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坐在桌前写着什么,也许是在给汉芙小姐写信吧。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法兰克在知道海伦因为治疗牙齿花费了本该来伦敦参加女王登基大典的费用,不能前来伦敦的时候,他在镜头前喃喃自语,呆滞了一阵,眼神空寂落寞,尽管持续时间不长,可是充斥在全场甚至弥漫到观众前的伤感让人扼腕痛惜。那是唯一一次有可能见面的机会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而海莲的伦敦之行已经是在法兰克因病去世的几个月之后了。 人生就是这样,当知道开始惋惜的时候,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也只剩下惋惜了。
现在的査令十字街84号据说已经变成了酒吧,一切时光都不能再现,书中的男女主角也早已去世,我们能记住的只有那一封封信件。二十年间,汉芙总共在马克书店购书五十种,这样的数目算不得是位好顾客,但若将买卖关系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则被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这种更好的语言被上帝派来的译者所译,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慰藉,名叫沉默……
即便没读过这本,亦或读过又忘了其中内容的,没关系,只要记住“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带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良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