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两个人吵架很多,妻子主动和我反省,说其实主要是她自己的原因。——原来,是她在一趟心灵之旅课程上,学到了“受害者心态”这个概念。
什么是“受害者”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并希望以此博取他人同情,获得特殊待遇。
他们总是乐于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让事情发展的更糟,而不主动去控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种不成熟的身心状态在潜意识中束缚着她,使他们不用承担责任,并且一有机会就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指责别人:“一切都是你的错!”
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在这个角度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每个人都对他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不被理解困境与受伤的感觉里。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的生命常态似乎就是抱怨不公和委屈不爱。挂在嘴边的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深层心理上“受害者心态”是对“施虐者”的忠诚,在“受害者”心里,有一种期待,通过自己的争取努力,使“施虐者”被自己感动,征服,最终成为“关爱”自己的人,得到了心灵的最终救赎,我是值得爱的。
夫妻关系中的受害者心态
很多家庭中,夫妻双方都是“受害者”,总感觉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吃了亏、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于是便互相指责、怨气冲天,导致夫妻关系失去了温情,走向淡漠。
妻子呢,觉得自己在家辛辛苦苦带孩子、做家务,结果老公下班回家后丝毫不懂的体恤一下,只知道往沙发上躺。孩子感冒发烧了,丈夫和婆婆就一齐职责她不会带孩子,却没有看到她抱孩子手有多酸、晚上孩子睡觉有多难哄。于是她一有机会就向老公抱怨,说自己有多可怜,希望老公更加重视她、照顾她。
丈夫也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辛辛苦苦挣钱养家,回到家累得全身无力,结果妻子总是抱怨自己不做家务、不够浪漫、赚钱太少、不给买衣服买护肤品。有时候丈夫情绪不好,甚至会悲观的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原以为家庭生活应该非常幸福完满,结果却让人心力交瘁。
但事实上,谁都不是受害者。这种想法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装成可怜巴巴的“弱者”,希望对方生起一丝愧疚之心,。但事实上,感情里的双方就像在经营一所银行,两个人都需要往里储蓄,而不是纯粹的索取。
“受害者”的近亲,“旁观者”
还有一种弱者心态,叫做“旁观者心态”,也就是希望别人出头,自己不需要费力气、不需要承担责任、只需要坐享其成。这种人数量也不少,他和受害者们一起,组成了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
我很弱——所以只需要有个高个子顶着就行了。我很弱——所以我怎么能这么拼这么累。我很弱——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我跟着你干。
可是我们看一看历史上的强者,有哪一个是阿斗这样的弱者被扶上去的?有哪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借酒浇愁就能复国的?无不是奋起抗争、打破一切障碍、杀出一条血路。
对现状不满?你自己有双手双脚!
总想做缩头乌龟?迟早有一天你要独自面对!
与其装作弱者,不如努力成长为盖世强者。
总结:
1,当你一次次抱怨自己是受害者,在纠结、控诉中发泄情绪,与此同时,你也放弃了亲自改变现状的可能性。
2,当你自认为无法承担责任,只能跟随他人,你也就失去了引领别人的权威,注定成为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