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上午我忙了一些琐事,还包括提交一份不那么令人愉悦的辞职报告。而后想到了准备去周围一个环境还不错的咖啡厅休息,吃吃甜品,喝喝咖啡。
就这样一个想法的出现,激起了我脑中的对话,
正方:
“最可怕的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想到自己要花去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休息,顿时充满羞愧感,危机感也油然而生。
“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我现在根本不在年轻人的拼搏状态,自己应该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啊,顿时鸡血开始上升。
反方:
“不会放松的人没有未来,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休息就是充能啊,瞬间又开始心安理得起来。
“别再对自己瞎狠了,要有自己的节奏”,确实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才能走得更久,更稳。
……
内心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着,直到我走到了那家咖啡厅,点了自己想吃的,然而也带着一份说不出口的不爽和自责:认命吧,谁让你想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玩呢,活该被别人碾压,赶超!
之后,我是花去了几个小时休息,吃喝,然而放松的感觉却很难说。
现在满天飞的爆款文章处处吸引着我们的注意,有营养鸡汤,就有黑暗料理,尤其是那标题,引人注目的标题总能紧紧牵动着我们的情绪。一个观点的出现得到广泛的认可后,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相反的观点跳出来说话,让周围人为之一震。
慢慢地,我脑中那些醒目的标题越来越多,它们似乎都很有道理,在我思考做决定时,这些曾经夺眼球的爆款观点从大脑中全部涌出,它们很多看似对立,一片聒噪,将我完全淹没。
一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做好,如果你慢慢能通过它赚到钱,把它变成自己的事业,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另一方说:“让你把喜欢的事情变得失去兴趣,就让它成为你的工作。当喜欢的事情变成事业就会变得功利,不再那么纯粹,也就不再那么喜欢了”。
一方说:“你的个人喜好,兴趣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上真没有那么重要,别太把喜欢当回事儿。”
“在你真正感兴趣的地方,你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天赋,你要去发现并培养它,找到属于你的天命。”
“没有什么天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你一件事做的越来越好,你就更容易对它有兴趣,很难想象你对一件一直做不好的事情会有持久的兴趣。”
……
这样类似的对话令我非常熟悉,它会让我很累,也很混乱。都是好有道理的观点,都是牛人们的声音,那我的声音去哪了?我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
之后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脑中会出现这种令人感到疲惫混乱的对话,却又最终拿不出个决定。以下是我发现的几个原因:
1.缺乏深入思考: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观点,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它们都会有自己的前提和适用范围。学着去分辨它们,建立它们的适用界限。这样去思考时,会发现有些观点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某种程度上的相互补充。
2.缺少相关的体验:我们很多笃定的认识多是来源于自己真实,鲜活的体验。即使文中的观点我们很认可,也是因为它与我们曾有的体验产生了共鸣而已。所以有时候如果没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只是在一堆观点中脱离实际的思考,也很难有自己靠谱的结论。
3.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在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个自己。他们之间会经常打架,想想早起闹铃响起时头脑中的天使和小恶魔的声音就会了解到这一点。如果你的内在状态就很矛盾纠结,那么外界的类似观点就会加剧你内在的混乱。所以让自己的状态趋于稳定统一也是蛮重要的,调整自己的状态,管理好自己的能量,这方面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深,素黑的《爱在136.1》。
以上用到去咖啡厅的那次内心对话,就会发现:
凭着我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了解,那天我确实累了,也不认为那样的状态下我可以去做好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需要休息。因为休息过后,不耽误你继续拼搏。至于比我聪明的人还比我努力,虽然这令人不爽,但这是个事实。你得接受就是有人比你睡得晚,休息比你少,还能精神饱满地去做事,而且人家还比你聪明。但我若因此放弃那天的休息,继续做事,效率和状态都会差强人意,事实上我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好。我只能去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方式,横向的比较会激发我的情绪,但不能因此乱了自己的阵脚。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内在焦灼不安的状态。那种与外界比较后,产生的危机感和焦虑。意识到它的存在,尝试看看自己还有多少可以增加努力程度的空间,去调整,行动起来,这些都会渐渐有所好转。
我相信慢慢地,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有自己笃定的观点,内心的混乱也会少很多,每一步也会因此走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