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推动社区建设,关键在人。社区是基层的最前沿阵地之一,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前沿阵地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前沿阵地的骨干力量。组织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扛起社区建设的这个“关键”责任,紧盯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写好社区建设“人才支撑”文章。
聚焦源头,多渠道“优选”,把好“人才支撑”质量关。《意见》提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吸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选才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重视不够或者把关不严,后续环节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组织部门要树牢“钢铁般”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结合岗位需求,多渠道、宽领域从社会面和社区临时性工作人员中优选政治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业务能力精的高质量人才,壮大社区人才储备“蓄水池”。同时,要注重社区工作人者的专业化,强化与高校的人才合作机制,结合社区实际“一对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让“冒热气”的专业人才加入社区工作队伍,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类别,形成科学搭配、优势互补、专业支撑的社区建设“最强阵容”,保证社区建设后继有人。
聚焦需求,全方位“精育”,把好“人才支撑”能力关。《意见》提出,强化履职能力培训,注重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提高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育才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社区工作大部分都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特点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部门要力戒形式主义,加强培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培训计划,让社区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得到“质的提升”,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本领和硬功夫。同时,要以集中培训为依托,开设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举办头脑风暴、擂台比武等活动,帮助其考取国家相关等级资格证书,增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
聚焦规矩,高标准“严管”,把好“人才支撑”监督关。《意见》提出,开展经常性监督,完善社区工作者谈心谈话机制,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依规依纪依法查处损害居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管才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社区工作者作为居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其行为举止、服务态度、规矩意识等表现直接影响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组织部门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研究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利剑”作用,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并严格落实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确保社区的每一项工作都在阳光下进行,绝不给损害居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留“阴影面积”。同时,要不断完善谈心谈话机制,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也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社区工作者经常性紧一紧“纪律弦”,避免“误入歧途”,走上一条不归路。
聚焦导向,科学化“善用”,把好“人才支撑”动力关。《意见》提出,注重从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社区工作者不仅要选好、育好、管好,更要用好,这也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落脚点。组织部门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风向标”,毫不动摇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注入“强心剂”,持续疏通“能上能下”渠道,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乡镇公务员(事业编)”的人才发展模式,让“有为——有位”实现双向互通。同时,要加强关心关爱,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薪酬保障体系,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者给予相应补助,对工作表现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危机,增强归属感,让激发出来的“内生动能”做更多的“有用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社区人才强,则基层治理有希望。社区工作者身处基层社区治理第一线,是推进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组织部门要对社区工作者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四个环节严格把关,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