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参禅悟道
一周闲来无事,圆通法师外出讲法,费薇薇每日独坐禅房,喝茶品茗,参禅悟道。
偶尔,任部长带点好吃的上来看望一番,两人浅浅交谈几句,费薇薇身在世外,仍无法割断红尘,总是抛砖引玉问问单位的最新讯息。
当然,她更关心的话题莫过于那个负心汉李道安,但又羞于提及。
任部长知道,费薇薇现在正是感情敏感期,不愿提及,尽管他听说,李道安又和妻子复婚了,并且痛改前非,每天按时到单位点卯,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上周末,任部长还在育阳公园碰到李道安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玩过了旋转木马、海盗船,又玩过山车、大风车,一家人好像更加和谐甜蜜。
任部长想如果让费薇薇知道这些情况,无疑在伤口上再撒把盐,凭费薇薇那点小心眼,不发疯才怪。
这次过来,任部长带来了一箱陈皮普洱,又喊来采风未回的周明一起品尝。
凝玥轩雅间里,文香袅袅,一个乌金木做成的茶台上,摆着一对貔貅,周明一边用滚烫的热水浇灌着貔貅,原本绿色的貔貅在热水的浇灌下逐渐变得发白起来,一边问任部长:
任部长,听说现在很流行喝陈皮,民间有一说法,一两陈皮,一两黄金。
中药有六陈,就是不用新鲜药物,要陈放至少一年效果才好,陈皮就是其中一个。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滞证,比如腹胀、腹痛,可以与干姜同用。
这陈皮年代越长,药效越好,尤其以新会最为有名。新会地区的陈皮有很多,但公认最好的就是四大核心产区:梅江、天马、茶坑、东甲。与其他产区的陈皮相比,这四大产区的陈皮口感更香甜、没有酸涩味、保存和收藏质量更是上乘。不管是自己买来冲泡,还是收藏或者送礼,懂陈皮的人都是选择这四大产区的陈皮,特别是梅江陈皮又被称为核心中的核心,供不应求。
当然,再加上普洱,更是最佳养生茶了。
听闻任部长口若悬河的讲述,周明和费薇薇对这不起眼的黑乎乎的茶开始感兴趣起来,三人边品边聊天。
任部长,陈皮不就是咱们的橘子皮放一放?
那可不一样,陈皮主要在与一个”陈“字,主要原因是陈皮受年份的影响比较大。广东独特的地理条件成就了新会陈皮独有的功效。只有陈化达到3年以上的才算是真正的陈皮。而年份的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
3到5年的陈皮适合入膳,5到10年的陈皮适合日常饮用,10年以上的陈皮则一般用来收藏。自己品饮建议大红皮,糖分更高、口感更好;二红皮和青皮则一般都是药店采购。
任部长拿起周明身边的《传习录》,好奇的问到:周大编辑,最近在研究心学?
是的,我最近准备给学生开一门阳明先生的心学课,题目也拟好了,叫做《知行合一》。
我也读过王阳明的《传习录》,现在还有本《了凡四训》,你读过没有?
读过,读过,袁了凡是明代“通儒”、王阳明再传弟子袁了凡之手,由后人辑录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与“谦德之效”四篇哲文。我觉得袁了凡是在与命运抗争,当年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为他指点迷津吗,但却判定他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寿终正寝。
我对王阳明非常佩服,像他这样能文能武,“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太少了。还有一个颜真卿,也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投笔从戎,扶大厦与将倾。
王阳明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周明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令人敬佩,期望早点看到你的佳作,别忘了到时候赠我一本。
没问题,到时候还请任部长不吝指教,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