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信息量完全可以用海量这个词形容,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在单个人的有生之年里,即便是对单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无法穷尽的。所以过滤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者对这一需求的趋势做了很详尽的阐述、探讨和预测。
下面我们进入书本的正题。
一、为什么需要过滤:
1、对信息爆炸的应对,如果有那么一个超级过滤器,能帮忙筛选真正有用的信息,那真是太棒了
2、都说这是一个集体知识焦虑的时代,如果有一个好的过滤器能为你量身定制学习系统,太棒啦
3、兴趣爱好,如果这个服务器能很好的了解你的兴趣爱好,只推荐给你比较合口味的音乐,电影、美食、旅行,让你随时彻底放松。太棒啦
二、我们身边已经有哪些过滤方式:
1、我们的“守门人”: 老师、父母、政府 blabla
2、媒体
3、管理者:图书馆、博物馆、沃尔玛超市...
4、品牌
5、朋友
6、文化
7、自身的喜好
...
作者让大家设想一下,经过与你完全比配的过滤器筛选后,只有哪些你为之疯狂的事物在前方等待。这样美好的想象,实际上已经有产品在试图实现了。比如用一种标签来定义,比如酒店网站,地中海风格还是欧式风格,喜欢靠山还是靠海。更先进一点的,比如facebook, 虾米音乐/qq音乐,豆瓣,甚至淘宝和亚马逊,都是用一种相似的逻辑在过滤,你的朋友们喜欢什么,你曾经尝试过什么,可能喜欢什么。每个人浏览网站看到的推荐都是定制化过的,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样就很完美了吗? 你会不会陷入一种恐慌,一种只能生活在世界一隅的感觉,感觉自己被隔离了。书中管这种状态叫“过滤器泡沫”或者‘过适’。
三、那么真正理想的过滤器是什么样的:
除了上述的功能外,它还会向你推荐,现在也许你还不喜欢,当将来有可能喜欢的东西。这里个人的理解是这个终极过滤器将会与你的价值观相匹配,这就厉害了,它就是你自己。
世界上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定制化,虽然技术有待提升,但3D打印机已经能部分实现这一功能。人们更喜好定制的东西,比如私人定制服装,每天的饮食等等。你会有一个自己的档案,当需要定制时,只要把档案数据提供给商家,有点儿像淘宝在推行的个人数据,以后可能在VR里就可以直接试衣服了。对你个人的所有都进行定制化,也就是属于你的过滤器。作者给这个过滤器案取了一个很酷的名字“Universal You”, 我喜欢翻译成“独一无二的你”,在信息世界里就有这样一个你的化身。它是完全按照你的喜好和价值观来运行。如果这样一个你的定制能得到多数人订阅(就像名人效应,人们关注你,今天你吃过什么,听过什么),那么你就制作了一个有价值的过滤器,别人可以从中获得回报。
四、过滤器关注的本质:
过滤器关注的其实是人类的注意力。它消耗的是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促成了注意力的稀缺。作者也引用了赫伯特 西蒙(诺贝尔奖获得者,社会科学家)的观点“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看到这里,给人一种超大冲击的警醒。也许当笑来老师说:注意力>时间>金钱时,我还没有真正深刻的体会这点。但这本书从大量事实阐述和逻辑分析来提出这点时,有被电击到的感觉,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注意力”这个关键。确实,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流向哪里,我想跟大家经常说的流量为王是一个道理。
五、注意力可以衡量吗?
并不是所有的注意力都是等价的。在广告行业,有一个对注意力质量评价的标准叫CPM指标(Cost per Thousand),每千人成本。比如一千人浏览所要产生的成本。
书中也介绍了另一种计算方式,将该媒体行业的年度收入结算求和,然后计算出这个行业的每小时的注意力能产生多少收益。可以计算出报纸、电视、杂志,社交网络等等的注意力价值。比较明显的是社交网络的注意力价值更高,想想你媒体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就可以知道。
六、你可以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收费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但有的人注意力很廉价,有的很昂贵。比如有人要跟巴菲特吃顿饭,让他跟你深度交谈2小时,要付出几十万的费用。我们自己可能邀请人吃饭却还邀请不到。并且注意力是一种什么资源?是一种固定的资源,随着时间消逝,这段时间里的注意力你不用也就没有了。如何来定义它的价值呢?作者提到了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力评级,也就是你能影响更多人,那么你的的等级就会比较高,收费就可以高一些。那么对于不同对象的收费也不一样,也是根据对方的影响力来的,如果他影响力更高,你有可能愿意免费或者向他付费来接收他的信息。
七、将来,注意力会投向哪里?
作者大胆预测,人们会将宝贵的注意力投入到体验上。原因是什么? 未来很多东西都可以复制,而且会越来越廉价,甚至接近免费。而无法复制的是什么? 是体验。
八、过滤器带给我们的思考?
当有了过滤器之后,我们的过滤器会更了解我们。而我们自己有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将引发我们对自我的思考,我究竟是谁?或许我们会用新的过滤方式来突显我们与别人的差异,来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