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仿佛一下子长大”的瞬间,从迷茫到坚定,从纠结到从容,是自我成熟的必然。
人在长大之前有过许多人生经历,这些阅历都可以是经历成熟的“量变”。当这个积累到一定的量时,整个人就到达了“质变”的长大。
为人父母后,如果感觉到你的孩子是“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是幸福、欣慰?还是感到遗憾、愧疚?
女儿4岁半了,我对她3岁之前的记忆,除了对满月前有些印象,其他的都很模糊。我甚至回忆不起她第一次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爸爸,是什么样的情形。
我当时应该是激动的,可为什么没有深刻的印象呢?对我和她生命连结的感受,也仿佛是从3岁开始。
以前,带她出去玩滑轮,都是我提着她的滑轮鞋。每次出门时,她还习惯性的说一句,“爸,给我提着。”
前几天,我依然是习惯性的提着她的滑轮鞋,带她到操场上玩。刚出门,她来了一句,“爸,让我自己提。”我说,“有点重,我帮你提吧。”她说,“没事,我正好练练胳膊。”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自己提东西,一直坚持到500米以外的操场,虽然累得呼哧呼哧,但确实没什么事。
她玩耍完了回来后,要冲奶粉喝。以前如果我在家,一般会帮她弄,她常说要自己来,我也常说,“奶粉撒到桌子上了”“你又不知道用多少水”,就被我无情的否决了。
这次,我打开奶粉盒的盖子后,就不管了。
她在饮水机前先接点热水,又掺凉水,蹲着看刻度,口中念念有词,“90,好啦”,再尝一尝水温。然后,拿勺子舀起奶粉,在盒沿上刮一下,平平的一勺,放到杯子里,依然自言自语,“1勺,2勺,3勺,好啦。”“盖上盖,摇一摇。”最后,还不忘用指头蘸一蘸撒在桌子上的奶粉,用舌头一舔,说,“美味呀,美味。”
这是她第一次自己独立冲牛奶,动作比我还流畅。在她喝牛奶的时候,我感觉她又“一下子长大了”,而这之前,我在哪里呢?
一次下班回家,女儿对我说,“爸,我们一起搭积木吧。”“好。”然后我开始看电视。一会,她说,“看电视有什么意思,来陪我搭积木。”“好。”我把电视关了,一边搭积木,一边玩起手机。一会,她发飙了,“爸,别玩手机了,再玩我就把你手机扔了啊!”
这是她第一次“呵斥”我,在她面前,我倒成了不听话的小孩子。
平时很少陪女儿,到周末了,我偶尔带她到游乐场玩,她总会拉着我陪她一块把所有的项目玩个遍。和游乐场的一些大人们一样,我常常是坐在边上看着。
“爸,我们去荡秋千。”
“好,注意安全啊。”
“我们一块去。”
“没事,自己去吧,我在边上看着你。”
“我小的时候,那次在游乐场,我把手都摔骨折了。”
“什么时候骨折了,只是摔到手了好不好?”
“我不管,反正你来摇我!”
我忽然觉得狡辩不过她。女儿和我对话中的“骨折”事件,发生在我第一次和她独处的“二人世界”时,我内疚没有照顾好她,她关心的主题只是“陪她”。
女儿睡觉前,喜欢听故事。如果我在家,她会要求我给她讲。我的故事水平却停留在《从前有座山》、《三个和尚》、《阿里巴巴》一类,根本满足不了她的需求,我只能采用提问的方法。
“今天想听什么故事呢?”
“那……讲个《调皮的四》的故事啊!”
“调皮的四?我怎么没听过,那是什么样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个调皮的四。有一天,他到森林里摘蘑菇,不小心掉到一个大水缸里。”
“然后呢?”
“他赶紧喊呀,快来人啊,小伙伴们,水缸里全是蘑菇,都来摘啊!”
“啊?然后呢?”
“害羞的五来了。”
“谁?”
“害羞的五,他弟弟呀,还背着贪吃的三。”
“谁?”
“他哥哥。”
“然后呢?”
“他们三个在水缸里煮蘑菇吃。”
“然后呢?”
“你好烦呀,不会自己想啊!”
这是她和我第一次编故事,一年多过去了,到现在仍是唯一的一次。
文/四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