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个青年教师读书与成长的交流讲座,关于“读书”的思绪就不断开始飘荡,必然会涉及一个问题,“读书于你而言有什么意义?”
01
讲座的对象是年轻人,开玩笑的问小麦,如果是你,你希望听到什么内容?可爱的小麦非常直率,“什么书看着有趣又不费脑呢?想听到读书过程中的一些趣事,最怕听的就是大道理。”
“现在很多学校包括我们学校都硬性逼我们读书,要求摘记、反思,越逼越反感。为了完成任务读书,形式化……又不是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
“娱乐至死”,读书“喧嚣至亡”,读书应该是一件非常“寂静”的事情。孤独着又快乐着;痛苦着又幸福着。读书与己而言定是由内而外自主自发的行为,“我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阅读让我更加充实和快乐……”
经常有人问我读什么书,让我推荐一二,一般这个活真不太有意思,书这个东西每一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太熟的人,我一般建议自己看看排行榜吧,选有兴趣的就行。如果是比较熟的人,我会深入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推荐切实适合的且我自己读过很有感觉的,并给出理由,事后进行生活实际和书中内容的交流和分析。
读书这东西还是得量身定制,独一无二啊。
02
某一个时刻,突然悲从中来,忙忙碌碌中灵魂的空间被挤压,情绪起了跌宕,一丝烦躁就那么不请自来。
这样的一个时刻,我知道,它来了,它是谁?——死亡
对死亡的思考来临了,太喜欢周国平的这段话,“有的时候你会突如其来的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感到烦。这很可能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触及了你自己的死,触及了你是从虚无中来,还要回到虚无中去这样一个事实,你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自觉地去思考,不要逃避。”
通过文字我拥有了认识情绪的能力,通过表相我试着去挖掘本质,人生的意义?虚无的丧?认识到了,就能客观面对,并抓住这样深度思考的机会。
烦恼变成了沉静,繁杂变成了反思,梳理后转变为更强的动力。
小伙伴们疑惑我总是用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一方面“一人千面,那么多面,我选择了其中这一面展现而已”;另一方面,从黑暗中挣脱出来的人更加珍惜点滴的阳光,这个过程,是每一本书籍带来的滋养和温暖。
03
如果说把今天这个话题谈大谈清,可能是几万字的一篇文章,也并不能说的清楚,切几个小片段,抓住一些些散思,也是挺不错的选择。
挺有趣的一件事,发了一些文章,渐渐的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居然还真得跟着买了书读,并且交流读后感。
40+的一姐姐读完余华的《活着》,问我,“你如何看待活着?”
这个问题,我想问,我活着吗?我真实的存在着吗?——这是一个问题
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莱说的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低何足挂齿!……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归宿又算得了什么?”
还是乐观积极点,选择喜爱的伊壁鸠鲁的点,“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存在。因而,死与生者与死者都无关。”
你说读书什么意义?
你赋予它什么意义那就什么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