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韦志中老师的工作坊,有个体验环节让我感触颇深:表达脆弱,远远比表达强硬难,需要更多的勇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他人尤其是身边亲密的人表现强硬,却很难开口寻求帮助,更不容易表达自己内心的脆弱。
那天工作坊现场,韦老师让近300人围成一个大圈,说需要100个愿意助人者并要求这些人往前迈一步围成一个内圈,结果往前迈一步想去助人者的远远超过100人,我也在这些人当中。
就在这时,韦老师与大家开了个玩笑:让往前迈步的这些本来要去助人的人,转身变成“求助者”!场上有些微的声音,韦老师道出原委:中国人历来爱面子,哪怕心中再大的困惑也会硬撑着,不轻易向别人求助 。如果刚才是说“需要求助的人往前迈一步”,那肯定是没有人愿意的。
事已如此,也只能这样了。于是,场上的学员就围成了内外两圈,且一一对应。韦老师要求外圈的人每人搬一张椅子,放在内圈的人身后,并请内圈的人坐到身后的椅子上。
这时,韦老师又请助理拿来了专用眼罩,让内圈的求助者把眼睛罩住。韦老师解释说,这样给求助者罩住眼睛,是为了避免求助者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挑选助人者。
紧接着,韦老师让外圈的助人者无声地缓缓地绕着内圈的求助者走,同时要求戴着眼罩的求助者大声喊出自己目前心中最困惑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要喊十遍。
然后,让外圈缓缓走动的助人者自由选择你觉得可以帮到的人面前停下,不要说话,就只是握住对方的手。
奇迹出现了!刚才还光鲜亮丽的笑意盈盈的每个人,双手就这么被轻轻一握,居然要么边说边无声地流泪,要么声泪俱下地倾诉,整个现场顿时一片嘤嘤的哭声……等到他们眼罩摘下来与面前的助人者紧紧相拥,也许心里就轻松了许多了吧?
我帮助的是一个穿橙色衣服的女士,说实在的,当时在她面前停下,并不是听到她喊出的困惑而我有信心帮到她,而是她的衣服颜色比较显眼清新。看到她流着眼泪说出自己的困惑,我只是紧紧地无声地用手握住她的手。
回看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当老师提出想要助人的人可以往前迈一步时,我毅然往前大大地迈了一步。尽管我心事重重,我毅然“打肿脸充胖子”想着去帮助别人,这或许就是我的固有模式吧?
后来韦老师说内圈的人或许太多了,要求往外退一些人,我又退回了外圈。这样的举动也许意味着我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帮助的。没想到,后来韦老师跟大伙儿开了个玩笑,人内圈的人作为求助者。
蹲在那个戴着眼罩的女士面前,她流着眼泪不停地诉说着,我心里开了小差。我在想:如果日常生活中,我也能如此无条件地蹲下身子,无声地倾听,那么也许很多的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