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标签,顾名思义就是一提到你,别人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的特点是什么,你擅长什么。
建立个人品牌之前,先把你的个人标签树立起来。
用专业的话说,就是你需要对你想影响的人,进行认知建设,让人们接受你的定位。其次,你的表达和宣传要恰到好处、切中要害。
这就是在做认知建设,对他人进行正向的、符合定位逻辑的、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来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
第二步,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
第三步,在这些渠道上,反复地强化你的“人设”,也就是人物设定。
这跟推广一个产品的思路是一样的,其实也就是运营思维里的渠道运营思维。
明确受众群体,这其实是大众领域的划分。举个例子,一提到覃杰,我们立马就想到了007,专门做社群的,一个以写作为纽带的社群,社群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都是爱写作,乐于成长的人。007不出局社群可以在多个渠道宣传,不管是新媒体,自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可以做宣传和引流,这就需要你注意两点:一是精准定位自己,树立个人标签;二是找准你的潜在用户,把个人标签印到对方的脑海里。
个人品牌,有多个渠道可以宣传,关于渠道,我分享两点给大家:
第一,对一些新出现的渠道,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推出的新渠道,你要尽量在早期进入,这能让你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你比他人抢先了一步,你就更容易抢占住一个个人标签,因为跟你竞争的人还少。这小小的先发优势,可能在未来会让你领先别人巨大的一步。当然,进入早可能需要承担一些风险,因为这个渠道可能做不起来。但相比起来,未来的收益要比风险大得多。
第二,我们人人都有的一个渠道,叫“主场”,也就是随时随地的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主场渠道。这是其他人认识、感知你的定位的最关键渠道。
在你自己这个主场渠道上,跟别人打交道时,我建议你,要训练自己有一点“新手引导”的运营意识。
主动引导,给自己贴标签
什么叫“新手引导”的运营意识?
我拿微博来给你举个例子,先和你说说互联网运营领域的“新手引导”。
在你第一次注册完新浪微博后,微博会有一个个像路标一样的弹窗提示,来告诉你,这里有个输入框,可以写字;写完了点下面这个按钮,可以发布;发布出去之后,有人来给你留言,你可以点留言下面的链接来回复。
这个做法,业内就叫做新手引导。就是当一个全新的用户开始使用产品时,通过一些引导操作,来建立用户对产品使用方法的认知。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微博的定位是一款互联网的媒体工具,所以它建立认知的过程,就是让用户来发表自己的状态、看法、心得体会等一系列内容生产的操作。 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完整的使用过程,来建立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知,从而感知产品的定位。
你看,我们俩下意识中,其实就完成了对彼此的“新手引导”。我们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彼此的“标签”认知。
如果你能意识到,别人是怎么参与“使用”你的,你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自己这个产品的“新手引导”环节,来展现你想要展现的“标签”,也就是你的定位。
所以,我建议你认真想想,自己跟人接触的几种重要场景:日常朋友来往、接触一个重要的陌生人、出席公开活动。在这些场合里,“别人”是怎么来接触和“使用”你的。你可以怎么展现自己,来强化自己的个人标签。
利用好你的微信朋友圈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的渠道可以展现自我,并且是对很多人同时展现自我。我说两个我们每时每刻都用到的渠道——微信群和朋友圈。
微信群和朋友圈,可能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最高频使用的两个展示个人标签的渠道了。所以关于这两个渠道,我举两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金马,一提到金马,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区块链,程序员,对,这就是他的个人标签。通过观察金马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大部分发的都是有关区块链和币圈的东西,而且他关于区块链的写作都有固定的时间发布,这就形成了肌肉记忆,不管是内容细分,还是分发时间,都有一定规律,这对于他个人标签的打造和社群运营都是极其有利的,这就充分利用了微信群和朋友圈这两个渠道。
再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时不时也会发个朋友圈,有关于写作的,投资的,生活的等各方面的,我会根据发的内容去设置分组,想让谁看到,不想让谁看到,这种操作,就是利用了微信的自建用户分组,来区分不同人群看到的内容而导致的。
这也是一种向特定人群曝光我个人标签的方式,让对的人,适合的人知道,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或许,你会认为这种做法有点虚伪,不诚恳。但实际上所有的事情都有边界,这些边界不一定是为了要凸显你某一方面的优点,也可以是限制你某些缺点的展现,甚至是减少一些麻烦。
所以,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一定要自我定位,建立个人标签,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从中逐渐转化你的超级用户,为你的个人品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