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些活泼开朗,有些可亲可爱,也有一些孩子,不太善于沟通,经常是嘴边闭得紧紧的,心门也关得紧紧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总是希望给于更多的帮助,想让这些孩子,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在童年里自由绽放。想和这样的孩子沟通,首先得懂他们。怎样读懂孩子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从三个方面来尝试走进孩子,是最有效的。
第一是要走进孩子心灵世界,必须让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个孩子放出来。
跟我们孩子走在一起,从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开始。
中秋节放假期间,我从朵朵姥姥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张朵朵的自拍照。照片中的朵朵宛若天使般美丽。头戴花环,手里捧着一束鲜花,眼睛似乎在微笑,整个人的状态无比幸福。孩子的改变让我很惊讶。
朵朵是上个学期转到我们学校的。其实跟朵朵结缘是跟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很有渊源的。2018年的12月4号,在参加张文质老师家庭教育研究院第一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前两个礼拜,我接到了个朵朵的姥姥的一个电话,说孩子现在辍学在家。实在没有办法,问我能不能转到我们学校来。
朵朵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再婚后,孩子一直跟姥姥生活在一起。所以朵朵从小内心很自闭,也很脆弱,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由于身体的原因,耽误了两个周没有去上课。恰好这时原来的班主任因为休产假,新来的班主任又不了解孩子实际情况。看她作业完成情况比较糟糕,就批评了她:“你做的作业还不如不做”。
这样一句话,让孩子从此就不愿意踏进学校大门。因为孩子就读的是市里的一所小学,家长跟老师经过多次交流,也没有什么结果。无奈之下只好让孩子暂且呆在家里。
当我参加完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期培训结束后,返程途中抽空去了朵朵家。第一次见到孩子时,就把育儿颇有经验的月亮姐姐的礼物带给了孩子。拿到礼物孩子分外高兴。她还把礼物打了一个蝴蝶结系在了姥姥头上,就在她给姥姥系的过程中,我看见孩子在笑。
很自然,也很快乐。
那一刻,我明白了:孩子并不是真的拒绝学习,是我们父母没有打开她心扉的钥匙。那一天,孩子跟我聊得很开心,也跟我说了她的愿望、爱好和一些她的小秘密。
第二年的春天,孩子转到了我们学校,我跟她有了更多的联结。最大的变化是孩子明显活泼多了,朋友也多了,同时身体也较之前胖了不少。还经常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比赛,其中绘画作品还获得了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二等奖。特别是在学习上也似乎找到动力。让一个孩子的回归,就是让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包括监护人也试着让自己也做回孩子,真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体验到身边有朋友,心里有依靠的力量。渐渐的孩子会找到自我修复的方法,重新阳光自信的归来!
第二,走进孩子世界我们需要陪孩子一起经历成长。
小雪是我们学校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一次学校举行的保护蛋宝宝的活动中,我跟她有了交集。当时我到小雪的班级拍摄活动开展照片时,她正要向我展示自己的蛋宝宝,不小心蛋宝宝掉在地下摔碎了。当时,我的心一震,我相信孩子的感受跟我是一样的。看着自己的蛋宝宝掉在地下,孩子什么话都没有说,沉默了一会儿,开始掉眼泪了。因为理解心疼这个孩子,我随即帮助孩子完成蛋宝宝的清理工作,并鼓励她可以申领一个气球宝贝,继续完成挑战活动。我本以为这个生命体验的故事够完满,够深刻。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让我有了更刻骨铭心的感动。
一个月后,我给孩子们上信息化课程时,小雪带给我最有力的生命回应。
那天下课时,孩子们陆续离开计算机教室。当时我需要一个小助手帮助收拾教学设备。没想到当其他的同学都离开的时候,小雪居然留下来帮我收拾教学设备。平常这些任务都是高年级的孩子来完成的,自己还很纳闷。为什么会是小雪,而不是别人?脑海里迅速在寻找着答案。突然,我醒悟到:她一定是在用行动回应我上次对她的帮助。这是我跟她共同成长的密码。我们彼此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们用行动来回应对方,我们都懂了彼此。从此在校园里我又多了一个小知己,孩子也多了一个大朋友。偶尔课下她有什么欣喜的事情也会主动跑过来跟我分享。懂孩子原本很简单,我们无需去思考太多,我们只要站在孩子的背后,跟她们并肩行走就足够了。
第三,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发动机。
有时候我们的孩子处于弱势境遇时候,家长总是很着急,多么希望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灌输给孩子,可是越着急,越适得其反。
然然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被奶奶数落,甚至因为做事慢还被打骂。我经常劝孩子奶奶,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标准去看待孩子。看到电视里小动物离开妈妈时然然也会呜呜哭起来,为此奶奶还骂她没出息。其实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她不可能会掩饰内心的感受,哭是最正常不过的表达。然然的世界奶奶不懂,孩子的成长优势奶奶也看不到。有一次,然然在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是全校唯一获得小狮子奖的学生。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是多么自豪。当弱势孩子在自然释放正能量时,家长一定要看到,一定要抓住机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强大的内核转动起来。,
洋洋也是一个优势没有被突显出来的孩子。家访时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和学校判若两人。在家活泼开朗,精灵古怪,在学校沉默寡言,胆小怯懦。经过深度交流分析,是老师很看重班上孩子成绩。然而洋洋成绩不突出,绘画天赋很出色。优势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弱势却成了孩子的包袱,在学校越来越孤僻。为了让孩子找回自信,星期天,我安排了一次她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为另一个孩子准备一场生日会。
整个活动洋洋安排得特别有条理,从主题策划到活动采购再到活动总结,洋洋完成的游刃有余。整个活动中,她的状态是开放的,快乐的,自信满满。一次活动胜过千言万语,自信站立的洋洋让妈妈感到很欣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像火种一样,点燃孩子同时也让孩子的世界从此光芒万丈。想要把足够的能量给我们的孩子,就想办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成为发动机。
第四,相信孩子是一粒种子,总会发芽开花。
月月是2016年来到我们学校的,校园里总能看见月月妈妈的身影,这引起我的关注。通过跟月月班主任交流,了解到月月在学校拒绝跟任何人交流。上课的时候,只做自己的事情,基本不理睬老师讲课说什么做什么,似乎这跟她也没有关系。我也留意到孩子们在做操的时候,她一个人在一处玩,当别和孩子回到教室里她却一个人在操场做操。
改变源自一次手工课。一天下午,我带月月班级的孩子们做手工。她看起来也在参与,可是没有什么目的,不知道用纸折什么。临近下课的时,大部分孩子已经把手工做好,开始展示拍照。我注意到月月一直眼巴巴的望着别的同学手中的作品,甚是喜欢。于是我建议做的最有创意的同学把作品送给她。当孩子拿到自己最喜欢作品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顿时我的心被融化一样,如沐春风般温暖。她的笑是由里而外的,有心灵开花般的灿烂。似乎这一刻孩子的心打开了。
于是我给她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家和妈妈一起照样子做一个自己的作品。孩子破天荒的回答了我一字:“好”。尽管声音有点低,我还是听见了,也让我看见了这个孩子未来。
为了看到孩子的改变,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在校门口等月月到校。孩子出现在我的视线了,两手空空。我还是不愿意接受失望的现实。准备走近她问问具体情况,可孩子的眼神一如往常冷漠。似乎忘了我昨天交代她的事情。我自己安慰自己或许是我等待花开的心太急了。
回到办公室,我想了种种理由,是不是她原本就没有把作品拿回家让妈妈看到,更没有可能完成我交给她和妈妈的任务。索性我拨通孩子妈妈的电话问问究竟。月月妈妈给我的反馈是:孩子放学归来,手里拿着一个手工作品摆弄了好久。但妈妈没有细问作品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也没有提及我交代的任务。看来孩子的的确确喜欢这个作品。或许喜欢已经是一个新开始了,我开始自我反思。教育是慢的艺术,做教育急不得,走进月月的世界更急不得。
至此以后,在校园里只要遇见她,我总会跟她打招呼。简单的问好或者是几句交流,也习惯了孩子的不回应。终于有一天,我向她问好时,她回应了我: “老师好!”令我分外激动。
时间滑过中秋假期结束时,我如往常回到单位。月月迎面跑来塞到我手里一样东西,又跑开了。我仔细一看,是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写到:“中秋节快乐!”设计的特别精致。很难想象她在制作过程是多用心,孩子的改变出乎我的意料。后来我了解到月月班里组织了一次中秋制贺卡,送祝福活动。我一下子明白了月月的心。打通跟孩子的交流通道,就在不经意的结点上,中间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爱,需要坚持。
月月最喜欢上绘本课,特别是在创编写绘故事时,思路特别,孩子细腻的心思都藏在画中。在《我心中的彩虹的花》的创编中,月月用图绘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个头戴皇冠的女孩,跟高高站立的彩虹色的花一样高大。两只可爱且会说话眼睛,打量着远方的草地上的朋友们。她的嘴角上扬,整个嘴巴就像月牙一样。红色是她的最爱,红色的裙子,红色的靴子。以至于其他的女孩的裙子也一样是红色。大家都扎着可爱的羊角辫儿。整个画面线条分明,大小比例适中,布局也特别有意思。月月把代表自己的公主放在画面的右边,代表她不愿意成为大家的焦点,更愿意成为大家的朋友。其他在彩虹花下的小朋友们都应该拥有爱的阳光,拥有幸福的人生。
月月的画感动了我们所有的师生,学校为此也特意举行了一次彩虹花写绘作品分享会。当月月在台上分享创作画的意图和构思时,坚定地表达心声,台下所有的人无不感动。月月渴望朋友,渴望温暖,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世界上最灿烂的笑容。阳光、自信、独特的心思犹如一朵正在盛开的彩虹花,让我感到教育如此美好,静待花开的日子是那样的幸福。分享会结束,月月的妈妈一直在流泪,她做梦也想不到月月的内心藏着这样一个公主梦。月月犹如一颗种子,在爱的滋养下,一点点苏醒,一点点萌芽。突然有一天,爱的力量如清风一般推开了月月的心门。月月的故事改变了我对教育的偏执,也让我重新思考曾经的教育路径及自以为是的经验。相信孩子,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人都最坚定的信仰。因为没有相信,教育奇迹就不会发生。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有梦,地上的每一粒种子都发芽,我们校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赋,不要因为我们父母、老师带有个人意愿的期待而把我们的孩子该有的世界模样破坏掉。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能美好的生活,而非“活着”。校园里,学生需要看到思想之光,看到讲台前教师的智慧与情感;他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接受“奉献”的。讲台不是摆放经验的供桌,而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平台!无法想象,如果学生看到讲台像供桌一样,摆着几个“完整的人”,还能有什么美的感受和生活追求?要让孩子把成长经历当成生命礼物,成为一生的记忆,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起始。如果老师、家长的教育,把学生逼到不想、不肯、不敢面对自己,那就是教育的悲哀!可惜的是有多少家长和的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换来的往往正是这样一颗苦果。
每一个人成长都有故事,每一个孩子都会如花绽放。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努力让孩子了明白老师、父母的用心,是引导自己珍惜生活的光。作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生活里总是有差别,有距离的。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同时必须要有拥抱世界、拥抱生活、拥抱自己的热情。
期待每个孩子都能长成自己的模样,也让生命自由的舒展。因为所有的父母和我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够快乐。我们每个人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断在蜕变成长的孩子。未来,我依然享受与孩子们一起相处的日子,是他们给了我思考和发现的机会,让我教育生活变得充实而自然。不但有心灵的震撼,还是有含泪含笑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