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这里闲下来的时候,看着每座房子里的灯火,就不自觉地想起了我的故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小县城。高中毕业以前,县城就是一切,横四条竖五条主街道,林林总总的五层楼房,各种杂货商店,过往不住鸣笛的车辆,一条贯穿的铁路,构成了我对县城的全部回忆。
熟悉县城,是因为她不大,不累的话一个上午可以走完 ;若是坐公交车,半个小时不到就可以浏览个大概了。我对县城的熟悉,是从小时候跟随外婆家的舅舅、跟着姐姐一次次进城而熟悉的。外婆家距离县城近,走路也就四十多分钟的样子,那时候过年县城正月十五有社火,周围的各个村子和县里的企事业在那天要表演节目,而观看的人可以称得上人山人海。小时候的我就随着舅舅、姐姐挤在人群里,看一个个涂抹的艳艳的表演的人,喧天的锣鼓伴奏着,播音员优雅的普通话顺次介绍着,各种叫卖声,把一个个年就这样过去了。
初中毕业后,我到县城的中学上学,离家便有了十多里的路,对县城也就在高中三年、高四一年的学习中有了新的认识。记得刚到学校报道那会,我们几个有缘的人就结到了一块,大家都是初识,之间说的不多,然而欢喜的送人的父母抑制不住,在交谈中说着“这里面会有几个北大、清华的栋梁”之类的豪言,那时年少不更事,只是记住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县城里的这个学校,就成了我认识县城的窗口,我的美好的花季雨季永远留在了那里。
高中的日子平淡又充实,由于住校每半个月回一次家,拿取生活费。从家到县城有公交,那时一次是一元五角,然后坐到进入县城的加油站转5路车,花上五角钱便可直达学校。我常常是坐到加油站后,便下车,一直走着穿过县城,走过一片麦地,便可以在二个小时到达学校。初中距离家近,即便是住校也是走着每周回家,高中距离远了才开始做大巴。然而走路依然是我喜欢的方式,一个诗人曾说过“热爱一片土地,要熟悉它,最好的方式是走路,要用脚步丈量它的每寸肌肤,感受它的温度”,于是我在不累的时候常常选择走路。
那时走在县城,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小吃一条街,街的尽头有一家维吾尔族打馕店铺,只需花两元钱就可以买到平时吃不到的大大的馕饼,干干脆脆的,然后再花五角钱买一根水嫩的白皮萝卜,两者在一块就着吃,便是一道人间的美味,吃了之后,感觉浑身都有了力气,走路也轻快了,然后可以看看百货大楼,供销大楼,舜都广场。
学校里的生活永远那样的平静,却因为处在豆蔻年华的我们而变得生机而有活力。那时青涩,对于喜欢的姑娘一直藏在心底,用学习和运动来掩盖自己的成长,然而在一起的好友却是看得清楚,每次在一块吃饭,几个男生蹲在一起,看到喜欢的女生来食堂就故意大声说笑着,那时候也当了回飞鸽,为好友用纸条传递话语。学校的饭菜总感觉不是那么好吃,周五也总是到外面改善一下,吃一碗杂酱面或是火锅。记得有次我和班长外出办事,到小吃一条街的“小四羊肉馆”吃了碗羊肉,那时感觉很贵,却因为享受了美味却消除了心疼毕业那年,我们三个人卖掉了所有的书而换了几十元,到“刘杰牛肉饺子馆”歹歹地吃了回,以此来庆祝学业的结束。
待在县城的时光,也就四年,那时因为注重学业,见识和阅历也有限,只是逐渐认识着它的外貌。后来一腔热血,来到了相隔千里的大西北,然而县城的印象却在一天天深刻着,时常连着村子的影像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的县城是一座历史名城,是先前三皇五帝的顺都,当地也产着本地舜都醇酒;因依靠中条山而环境优美,因张生和催莺莺的爱情故事吸引着无数的情侣山中古寺众多,万固寺为其中最著名的古刹;因一首《登鹳雀楼》而享誉中外的鹳雀楼,每天宁静地注视着蜿蜒的九曲黄河;国家五星级森林公园五老峰,怪石嶙峋,景色诱人;古渡遗址蒲津渡是盛唐的在现。
当我在浩瀚的书籍里寻找着和故乡有关的东西,当我发现每一个与故乡有关的故事,心中总是泛起阵阵涟漪。想起高中校门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语句,不由得又想起那时的晨读,想起那一个个留下青春美好的故事。每当静下来的时候,时空好像就错位了,我也总是随着思绪,前往那座小小的县城,和一个个好友相聚交谈,与他们一道备战考试,一个人坐着看那《平凡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