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著)是柴静做的序,在序中她如是说:也许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沉迷在批判中的年轻人
今天午饭时,刚毕业一年多的同事在埋汰楼下进行着的万众创新展会,因为展会没有足够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和产品,所以有些人都对这个轰轰烈烈(因为我们每天上班都需要过安检)但是内容枯燥的展会有些抱怨。与互联网上热闹的宣传不同,现实和虚拟存在极大落差,网上概念非常火热的概念,一来到现实就没有那么高大上了,引人吐槽自然也不稀奇。
年轻的同事吐槽得比较激烈。刚毕业时,我也看不惯很多东西,激进的想法比较多,总认为世界是理想的,即使自己从未做到完美,却总是挑剔着别人。总是喜欢脱离实际情况,情绪激昂的讨论着历史、政治和经济,即使那些东西我从来没有研究过,在和别人争论时,却从来没有认输过。
岁月和成长
毕业后一直在看书,也一直在反思自己。随着知识和见识的增长,越来越了解历史和社会,也逐渐地不去菲薄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不能用当代的标准批判历史,也不能根据互联网的只言片语去评判某些事件的是是非非。
岁月在流逝,我在成长,在老去,但是我的成长是岁月流逝的必然结果吗?
不是的。时间固然是积累经验的必要条件,但对于成长却不是。没有总结的经验积累产生不了认知,没有认知的形成谈何成长,那只是慢慢变老罢了。
激进的青年啊,你不只需要岁月
中国传统本就喜欢分好坏,一个人非君子便是小人,甚至对好的要求及其严苛,一个人道德上有那么些瑕疵便是否定的,便连其他都是不好的了。所以年轻的我们总是喜欢以严苛的标准衡量事物,这个标准从哪儿来的我们也不在乎,我们真正喜欢的其实是释放,喜欢批判带来的快感。我见过一些比我年纪大的人,他们仍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