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非暴力沟通》
大阿姨搬新家,亲戚朋友们相约去揭阳阿姨新家。
商量后决定由二姨父开车。二十几年车龄的他,开起车来游刃有余。
一路上,大家也都兴奋,特别是二姨父,一路上左顾右盼,说说笑笑。
等下了高速,原先本身跟着舅舅的车一起走,然后可能过于自信,也不熟悉路,大家离大阿姨的新家越来越远。
这时候,车上有人急了,然后说,叫你不跟着舅舅的车走。有人又说,看看你开车,怎么开的,左顾右盼……
二姨父不耐烦了,说,你们自己又说这里走……最后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候二姨父也很烦躁了,他说打电话给舅舅发定位吧。
事情还没完,最后还在互相埋怨。直到到了大姨新家门后,大家才转移了自己的怨气。
这样闹的大家都不愉快。
其实,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整件事情,最开始大家都是很开心的,只是遇到走错路的情况,其中有一人就开始埋怨,接着这个抱怨的气氛在整个车里蔓延,最后大家都没有好脸色。
假如,一开始,换个语气说话,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适当的倾听和示弱,也是一门艺术。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然而,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非暴力沟通》
如果一开始,耐住性子,在知道走错路的时候,及时提醒,然后打电话给舅舅,让舅舅发准确定位,这样会不会就不会让大家红了脸。
又或者,已经走错路了,大家都停止抱怨,当二姨父很烦躁的时候,有人能及时提出来说,没关系,我们就当做揭阳一日游,慢慢来,我们没关系。这样姨父的情绪会不会没那么烦躁了呢?
亦或者,姨父是不是能表达他的情绪,比如表达他感到有点难过,因为他走错路了,这样大家是不是能体会到姨父的感受。
也就是一开始,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停下来,除了深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是否可以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然后了解你想要的需要,也许是认同,也许是接纳……
接着,表达你自己的需要,表达你刚才的愤怒,或许对来说,刚才的愤怒已经转化为某种需求。
青的一位朋友,青青对她评价很高,她说,她每次遇到愤怒的事情,又或者工作上遇到麻烦的时候,她首先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微笑,心里默念几秒,然后才开始说话。而这么做的目的,让她更容易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并且在工作中,她总是保持很高的热情。她总是能够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我想,太多人成为了情绪的奴隶,往往可能因为在外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把他气炸。而她恰恰知道怎么操控情绪,于是她能够成为情绪的主人。
欧内斯特·贝克(Ernest Becker)在他的《精神病学的革命》一书中提出,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你如果因为错过了星星而流泪,那么你将错过太阳。与其愤怒悲伤,不妨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