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食堂二楼就餐,偶遇几位学生,便跟她们一起共进午餐。吃饭期间,我突然问了她们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每日生活怎么样呀?我以为他们都会说很开心很充实也很有干劲,因为我的学生时代就是这样的一个成长体验。但是,当我问了这个问题后,他们脸上出现了一丝的愁容。
薛同学说: “很乏味、很无聊也很有压力。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事情。总想回家,但是又不能回,就会容易烦躁。学校竞争也很大,有时候学不好,就会容易放弃。”(我说要心态好些,不跟别人比。她说,但是高考毕竟就是有很大竞争,没有办法不跟别人比。)
蔡同学说:“总想回家,在家里舒服,没有压力。”
我又问她们:“你们有特别想考进的大学、想去的城市、想从事的职业吗?”
薛同学说:“没有想好,想考进的学校又并不一定能考上,专业选择受高中选科的限制。”
蔡同学说:"想学金融,但是似乎选科需要物理才能学。"
(插入反思:我想了很久才想起坐我侧旁的学生是谁,但说了什么完全不记得了?反而做过对面学生的神情和对话我却记得清清楚楚。这让我意识到聊天的位置不一样,所起到的沟通效果真的差距很大。)
我又继续追问:"你们有思考过未来想什么样的生活吗?"
她们都腼腆地笑着,摇了摇头。
之后我便开始了一个教师的启发模式,告诉她们可以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再继续思考为了过上这种生活,需要哪些物质和精神支持,为了拥有这些支持,我们要从事什么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大学学什么专业,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读上理想的专业,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活应该订哪些目标,怎么规划,怎样充实高效的度过每天的学习生活。自己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后,就能不那么容易被外界干扰,每天只是在突破自己,在与自己竞争,就不会那么容易压抑和烦恼,也会更加坚定自己当下的选择,不那么在乎他人的评价。
从学生们的闲谈中,我发现了学生们的苦恼: 很在意他们的眼光,遇到事情的思考模式偏向消极,觉得没有解决办法,时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压力大。因此,学生们往往倾向于向外去求自信心和存在感,没有深入思考自己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所以她们学习的情绪一般很难稳定,易受环境影响。
感悟: 学校教育真的应该重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肯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涯学涯规划,而且要提供具体的方法。这个不仅需要专业的生涯学涯导师,也需要每位学科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育人的作用,教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规划各门课程的学习,梳理、整合和构架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阶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更强,学习自信心更大,学习动力也越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逐渐让让学生面对未知时,也不畏惧,有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便能更好的面向未来,做一个积极、乐观、好奇且有探索未知的人,这样的人,将会是一个终生学习者、终生奋斗者,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幸福的终生学习者、终生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