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在图书馆相遇,寒暄了几句。其中他提到一句话——“周五晚上是最容易被荒废的时间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只好赶紧逃到图书馆里来学习。”
当时只知道感叹所谓“学霸”不容许自己休息片刻的勤奋劲头,没想到在这个周五的夜晚,我又想起这句话,内心五味杂陈。
其实最近一周我过得相当自律。早晨起得早,中午趁着午休前抓紧时间看两页数或者授课视频,坚持锻炼,去过一次自习室,并且连着好几天写日记记录所学所思……原本今天白天心里已经计划好晚上的学习计划,却在这个周五的夜晚,猝不及防地陷入疲倦的状态。
这是怎样一种疲倦呢?明知自己有大把时间,也有一点精神,这些精力却不足以支持工作学习,只能麻木、机械化做着习惯性动作,毫无思考地刷着手机。
好像有一个空洞,只有眼前大把的色彩和图像,耳朵里大把段子和背景乐,才能稍微充实一点点。
我曾经意识到过这种状态的存在,也思考过解决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与其刷着毫无营养的内容,不如去睡觉”。
实际情况是,经过多次的重新体验和挣扎,在这种疲倦状态里,我甚至连“准备去睡觉”这个动作都没有力气去完成。如同时间到了,闹铃响了,但你不一定起得来床一般,“初始动力”的缺乏相当突出。也就是说,我连站起来离开座位的内心动力都没有,遑论后续的一系列“洗漱、排尿、擦面霜、关灯,设闹钟……”呢?
我今日将这种状况的出现归结为,自律过后的彻底反弹期。是身体对自己理智意识规划的周期性反抗。“你还有一些精力剩余,但我累了,就是不想动”——身体如是说。
本来身体就有偷懒不动的惯性所在,自律、自律、自律……原本就是违反这种原则的行为。
在我们的计划里,似乎从来就没有把休息考虑进去。
我想是时候试试摸索出最适合自己放松休息的一些套路(甚至连运动健身都不算,最好意志力和体力消耗少),把它们加进我的计划里,让自己真正放松。我想,这种有计划的休息能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效果将比任由惯性漫无目的地刷手机要好得多。
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