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许知远与薇娅的对谈,很奇妙,较之《人物》采访李佳琦的文字稿,视频形式下的受访者多了一些主动呈现,而不只是作者笔下被动的人物。可能因为观众对许知远与薇娅是两个世界的人的心理建设比较足,也可能是许知远有意放宽了问题的视角,相比于他对谈木村拓哉和马东,反而觉得少了一些不适。
薇娅的宽和和强大令我印象深刻,这期的十三邀,你可以称之为许知远对谈第一主播薇娅,也可以称之为许知远对谈知名企业家薇娅——毕竟她的背后,站着一支涵盖了电商、直播、活动在内的几百人团队。
许知远说:“大部分人的喜好和特长并不被这个时代需要,你是很幸运的人,你是被时代选择的人。”他习惯以更抽象的方式表达电商直播的社会价值:“(观众)把看直播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消费主义是非常精神的,在现在的中国。”
薇娅则很认真的回应:“我要珍惜这个时代给我的这个东西”。
除了薇娅,最近还密集看了罗永浩和李佳琦的直播,以及一些商家“上CEO”做直播。
个人比较喜欢李佳琦的戏剧化和情绪化,虽然薇娅的直播很有烟火气,经常以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经历作为话头,但我对这种具体的生活细节并不感兴趣。另外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薇娅的语速快,咬字重且密集,听着有些费劲。至于罗永浩,他的话题性十足,但我觉得他本质上并不热爱这些物品。
后来看了一篇界面对罗永浩的采访,标题很加分——《罗永浩:我今年四十八岁,还可以承受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在文章中一面说“我做产品的热情永远高于其他工作”,一面又表示自己对手机行业不关注了,这让我觉得有些矛盾——脱离了具体的产品谈热情,其实是挺虚无的一件事。我想他真正的热情是在火热的行业里发挥影响力吧。
商家直播的特点在于对自家产品的优势如数家珍,最大噱头是享有一般渠道享受不到的低价折扣,还时不时的发些红包和优惠券,目的非常直接。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样的直播塑造了观众对“折扣”的预期,“你都直播了,还不拿点干货说服我啊?”
事实上,如果商家真的想给你折扣,路径越简单,成本越低,让利空间越大,而直播显然并不都符合这些要求,所谓的直播间“特价”,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
从观赏性角度理解电商直播,也很难解释它为什么令一些人着迷。首先它并不具备很强的故事情节和代入感——这是我们追剧时的强烈动机;其次,一场直播长达数小时,涵盖的产品大概有几十种,如果没有十足爆点,这种单向的信息接收方式效率其实很低。
所以,我想,一定是有一些古老的基因和情感,牵引着人们持续关注电商直播吧。
十三邀访谈中,薇娅举了一个例子,她说她有一个女性粉丝,是海龟,轻度抑郁,丈夫忙于工作,她就经常看自己的直播,直播之于她,更像是一种陪伴。
“相当于我看电视剧很好看,它结局完了以后,我心里会空荡荡的。”薇娅说。
我想起很多年以前,自己还是一个枯燥的中学生,当时《还珠格格》爆红,电视台播完第一部的大结局,我便陷入莫名的忧伤之中,站在家里二楼阳台上,抬头看向天空,很空,生活似乎失去了目标。网络时代的观众,大概很难理解那种“终局”之殇了。
但这也只能说明问题的一部分,它能够解释诸如薇娅、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为何吸引了长期粉丝,却不能解释那些“打游击”的直播观众的心理动机。
我认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躲在屏幕后面,以审视和评判的角度去看电商主播贩卖某件商品,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久违的“掌控感”。
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总是有情绪成本的,隔着屏幕,就像古时大家聚众看杂耍一样,讲的好,买它,讲不好,一哄而散。
逛淘宝时,是自己和自己博弈,你需要依据过往经验判断商品价值以及纠结买或不买,看电商直播,是自己和屏幕里的主播博弈——而你掌握着主动权。
我想起几年前,直播还是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作品,比如一团火焰熊熊燃烧一星期的视频,《我们15个》这种“荒岛求生+人类社会组织建构的微观实验”作品,以及美剧《硅谷》里消防员拯救濒危鸟蛋不慎落崖,无意中开启直播功能求生,清晰不注水的画面带火了主人公的压缩算法等等。
相比之下,电商直播简直太正常了,它似乎不会有比表面更多的内涵,和多年以前的电视导购相比也没有本质的区别——毕竟,电视导购和更久以前集市上的吆喝比,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
许知远在访谈里说,“我好奇什么物品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货物的组合是什么。”他希望从那些显而易见的物品和现象中提炼出精神,以丰富他对世界的解读。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精神是被层层包裹的,他们爱这纷繁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甚过其他。
在许知远看来,“流行不一定是新鲜,对我来说,它是一种假新鲜。”而他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阐释的话术,在某些人看来,未尝不是一个更古老的故事。
后来当我尝试从商业角度思索电商直播这件事,发现直播本身永远只是台面上的部分,台面下的是品牌和商家能够获得多少利润,如何衡量ROI、商家是否赔买卖赚吆喝,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等等。
至于薇娅和李佳琦,他们已经走的更远,并不仅仅是明星做客直播间或者他们的宠物上热搜,一条文章《一晚5个亿,疫情下最吸金的行业》评价:经过长年累月的卖货训练,李佳琦和薇娅已经成为第一代人工智能型主播,他们的大脑是一个商品的数据库,他们作为CPU,驱动着背后数以百人计的供应链、商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