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时间工作时间久了,总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手机从不敢离身,只是怕家里人想要找我的时候无法联系到我。
看到手机来电显示是父母的电话,心里就一紧。过年回家甚至可以三天不碰手机,反正一家人都在一起,再不会有更要紧的事和人了。
现在住的出租房,算起来已经在这里生活三年了。这三年间,最多的青春耗在了这里,但是你永远不会对临时住房有依赖,不想把它称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睡觉的旅馆,还是令人难以深眠的旅馆。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关于买房的事情。作者发出了这样的疑惑:我们在大城市里打拼,为了买得起一套房,能够定居于此。然而你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背负房贷,就为了每天只是回去睡个觉的地方。原本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却因为贷款而拮据度日,这样究竟值得不值得?
没有人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值得与否,全看你心中什么最重要。对于同样的情况,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源于心中第一顺位排列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会和一个你不是非常喜欢的人结婚吗?你会有答案。而当你给出答案时,也就知道在你心中,爱情的名次。
有时候会很累,忍不住自怨自艾。也会找各种借口,让自己相信不成功是外界的因素,和本人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我直到今天,潜意识都会告诉自己,你是特殊的,以后总会有出头之日。毕竟,如果连这最后的安慰都丢掉,能不能撑下去还真是个问题呢。
快乐只能由自己给,痛苦却可以是源于全世界。不要妄想依靠别人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否则安全感时不时给你一个痛击,让你清晰地知道,失去之后,一无所有的滋味。或许两个人、三个人更容易成功,但不如一个人的成功来得可靠踏实。
所以这些年即使因为工作认识了许多同事和朋友,我很少主动去维持这些关系。大部分的人,渐渐远离,再也没有交集。我喜欢这样自然的状态。万事不能强求。原本不认识的两个人,认识以后会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平行线,一直不远不近地联系着。要么就和交叉的直线一样,在相遇之后,永无联系。我认为这是极为正常的人际关系。
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一段不知道是不是有未来的关系,不如多看两本书。你可以说我情商低,这是事实。你也可以说我在逃避,明明是不善社交,却冠冕堂皇地说是“不屑世俗纷争”,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没错。或者你可以说我懒,毕竟,看书可要比社交简单太多了。
虽然我喜欢的生活,是被别人诟病的,但是没关系,你辉煌你的人生,我埋葬我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