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完全是对这个名字很有好感,或者说,对绿皮火车很有好感。小时候放牛的山上,一条铁路从山坡下穿过,那条铁路那时候还是客运货运两用的,所以还会有绿皮的客运列车通过。每天下午的时候,火车载着一车的人,轰隆隆的通过,把埋头安静吃草的牛吓一大跳,有的心智不健全的小牛甚至还会夸张的窜上好远,然后畏畏缩缩的跑到母牛旁边,伸舌头舔着自己的母亲,老母牛见惯了世面,对于这种庞然之物却也是见怪不怪,只是安静的吃草,间或牛头舔舔小牛汗津津的额头,低声的轻哞几声,甚是溺爱。我们小孩子们就像是心智未开的小牛,看着绿皮火车,一脸的大惊小怪,追着火车要跑上好远才抹一把头顶的汗水,找处泉眼痛快的喝上几口,便凑在一起吹嘘自己刚才在这绿皮火车里看到了什么时髦而又古怪的东西,说到最后,话题往往归结于火车是从哪来的,要到哪里去——这或许是我们这帮农村小孩最早的哲学启蒙吧。
大龄文艺男青年周云蓬是个民谣歌手,是个瞎子,是个流浪歌手,是个会唱歌却不太会讲故事的人——所以你看书的时候无需去琢磨书中的故事,而是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瞎子歌手,跟着作者去走那些你未曾走过的路,哼着你或许根本不会唱甚至从来没听过的歌,去遇见那些有趣的人。
第一部分的路大概写了作者流浪的经历,辗转于各种的演唱会,音乐节,看着世界的喧嚣与骚动——庆幸自己看不见,所以才会听得那么认真,所以才能听到有些看不到的东西。看完这个你大抵会有一种辞职去流浪去旅行的想法。
第二部分的歌我看的不是很仔细,虽然这有些暴殄天物买椟还珠,但是作为对民谣的认识仅限于老狼,叶蓓他们的校园民谣的人来说,那个圈子我也只是能“扒着篱笆缝看上那么几眼,感到新奇,却没有推开柴门‘登堂入室’的想法”。
第三部分的人本来想看一些老罗,柴姑娘的八卦的,发现也不是,其中对《阿炳的一天》一文印象深刻,也仅此而已了。
嗯,就这样吧。
看这本书,大概能让你过一种你永远也不会过的生活吧,看看那些人的生活是如何,体验一下,然后第二天,继续早起,上班,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