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说部之乱》,作者是朱岳。
朱岳算不上鼎鼎大名,但也并非无名之辈。他的名声主要在于据说是惊人的想象力,据说。百度百科对于他的介绍是“有这样一类作者,他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优良的禀赋,而不是因从那些愚蠢的传统——不知疲倦地拙劣模仿,不断地将真正优秀的作品解剖——我看到过他们,那些真正的天才、怪胎、自闭症患者、白日梦游者……”抛开句法奇怪的翻译腔不谈,这段介绍倒是让我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以及期待。
然后我就在书店看到了这本《说部之乱》,朱岳24篇小说的合集,书名来自其中一篇小说的题目。出于对朱岳的好奇,当然还有期待,以及对于后浪这个出版社的信任,我买了回来,并且花了一个晚上把它读完。然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再好的出版社,都有看走眼的时候。
那个晚上我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去上厕所,回来之后这本书出现在我老公手上,他把书还我,顺便一如既往地作为一个伪文艺的化学家对我的书发表评论:“这是哪个神经病写的……”按照惯例,我会温柔地回答他:你懂个屁。然而非常遗憾,我的良心在那个晚上不允许我这么做。
不过出于不知道哪里来的莫名其妙的自尊,以及对于花出去那几十块钱的不甘,我仍然继续读了下去,并在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最后一行。然后如释重负地关上书睡觉。
当天晚上,我就做了噩梦。
梦里是《说部之乱》这个故事,只不过我变成了主人公。我大概是被里面的病毒传染了,也得了“罗曼司症”,动不动大段背诵小说,还是我没看过的。朱岳在书中说“为不可思议之物命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它的力量”,这话对我而言仿佛并不成立,因为在梦里,即使我知道这病的名称,我也丝毫没有感受到症状的减轻,反而比故事中其他人的症状更加严重。因为他们背诵的,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流,而我,是郭敬明。
我想我一定已经病入膏肓了。
梦醒之后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把书藏起来,然后打开电脑准备吐槽。
是的看题目你们就知道,对于这本书我是要吐槽吐到爽的。然而为了表示我的严谨,以及公正,我觉得应该先客观陈述一下这本书的几点好处。
第一,作者应该是看过很多书,并且非常巧合地专挑伟大的作家来读,比如博尔赫斯……好了这条到此为止,再写下去我要开始吐槽了。
第二,想象力确实很惊人。
《说部之乱》这篇确实写得很成功,此外第一篇《原路追踪》里设计的极简的世界构造也很有魅力,一个只有一条公路,两种动物,一种植物,以及两种职业的世界,背后的逻辑要远比表面看上去的更深刻。尽管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必须承认,24篇小说当中,就算是按概率算,也总有精品,《原路追踪》是一篇,《说部之乱》是另一篇,至于其他的,好了这条到此为止。
第三,文笔不错。
我说的文笔不错并不是指文笔多么华丽,相反,我的意思是文笔朴实,并且几乎没有翻译腔的影子。我很喜欢不装逼的文笔,没有太多的浮华辞藻,也没有奇怪的欧化句法,老老实实把话说清楚,美感都在文字下面。
不管是郭敬明那种华丽到眼花缭乱的文笔(好像暴露了什么……)还是很多中文作者擅长的翻译腔,在我看来都不是好文字。好的文字应该简洁,干净,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很遗憾,虽然我不喜欢《说部之乱》,但我必须承认,它的文字是极好的。作为一个读了那么多翻译文学的作者,朱岳的文字竟然没有半分翻译腔的影子,实在是难能可贵,以至于我一度立场动摇,犹豫是不是该说他装逼。不过后来我坚定了,因为相对高级的装逼,并不在文字,而在内容,好了这条打住。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跟书的内容无关,不过对我来说,这点很重要——装帧很漂亮。
没有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憧憬家里有占满一整面墙的书架,也没有一个怀有这种憧憬的人会希望用丑不拉几的书填满这个书架。《说部之乱》的装帧很是漂亮,褐色的牛皮纸,极简的封面,里面的纸张也不是刺眼的纯白色,而是带有略微泛黄的色调,再加上合适的字号,整体看上去非常舒服。至少在用户体验这点上,后浪还是值得相信的。
好了客观公正严谨完毕,接下来可以放心地吐槽了。
这本书的槽点基本上就一条:作者不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上:
第一,装逼,并且装得不成功。
一次成功的装逼,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同样是一部粉红色的6s,刚发布的时候买跟发布一段时间之后再买,效果就不一样。前者显得刻意跟风,后者却可以解释为“啊原来的手机坏了,得换一部,才发现原来苹果已经出到6s了么……”尽显随性土豪范儿。这是装逼的天时。再比如你要炫耀自己懂点儿量子力学,跑到知乎上去答题就比在朋友圈发表高见更好,前者显得更加低调,如果某天再不经意地吐槽一下自己在知乎上跟人争论量子力学很心累,那这个逼装得就接近成功了。这是装逼的地利。再举个例子,如果跟只会拿手机自拍的漂亮妹子们讲光圈快门ISO,那你的装逼是成功的,而如果对象是摄影大拿,你的装逼就是失败的。这是装逼的人和。
朱岳其人,空有装逼的野心,却没有装逼的技术,天时地利人和统统惨败,让人好不遗憾。首先,在博尔赫斯、托马斯·曼、普鲁斯特、福克娜、伍尔夫……之后,再来玩弄晦涩神秘的写法以及不知所云的故事结构——重点是还没玩好——还要时不时把这些牛逼作家的名字抬出来给自己撑场子,只会让人觉得想装逼又没底气。其次,作者通篇在谈论文学多么多么伟大,并且分分钟抬出大牛的名字来增光添色,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对于文学的尊崇热爱。然而看看这些小说尴尬的叙事,我只想说,既然这样,干嘛不去搞文学评论呢?就算是写个书评也比勉强自己写不擅长的小说类型好啊。对我知道朱岳是个小说作家,然而我依然要说,这种不知道是奇幻还是科幻还是魔幻的四不像小说,他真的没有驾驭好。最后,如果朱岳的读者是崇拜文学且没怎么读过大师作品的文艺青年,那么这种剑走偏锋的写法可能会获得一部分人的迷之喝彩,然而现在这样的人并不多……所以被吐槽是必然的。
第二,瞧不起读者的智商。
具体表现在那个不知所云的后记。看电影的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导演动不动给特写,仿佛不特写观众就注意不到重要细节。同理,看小说的时候,我也最讨厌作者自己跳出来解释自己的写法,好像别人看不出他写得好。这种行为,和写首七言律诗,然后自己给自己作注,最后再自己给自己翻译一样,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的作品有多高端,用力太猛,适得其反。
朱岳在写了很多篇莫名其妙的短篇以及微型小说之后,怕被人骂神经病,于是专门写了个后记,特意说明自己的小说不是正常的小说,而是“单纯为了审美的文学”,并且考虑到自己的小说无法归到任何一个类别,因此别出心裁地创造了“文学幻想小说”这个标签,同时扭扭捏捏地表示自己的小说非常具有“诗性“。除此之外,整个后记基本上就是各种文学理论名词。然而作者大概忘了,自己写后记是为了让没有太多文学素养的人能看懂,而如果后记本身都让这些人看不懂,那么写这个后记除了进一步装逼外,还有什么效果呢?
第三,小说本身不好。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最大的问题是小说写得不好,这真是难为他了。《说部之乱》里的小说,很多没有结局。所谓的没有结局,并不是开放性结局,而是没,有,结,局。所谓的没有结局,就是说小说突然就中断了,戛然而止,让你目瞪口呆,差点要脱口而出:妈的然后呢!
然而并没有然后。
除了没有结局外,很多小说想象力让人哭笑不得,有的甚至不合逻辑。
比如有这样一篇《双眼》,里面写到一个人的眼窝是鸟巢,眼睛是鸟。鸟飞走的时候这个人会骑马去追。有一天他追了很久都没有追到鸟,于是这个人就停下来,垂下头,不动了。然后小说结束。我们先放下眼窝是鸟巢,眼睛是鸟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人类这个过分学术的问题。假设真有这样的物种,并且他们是人,那么当一个人的眼睛都飞走了,作为一个瞎子,他要如何骑马去追呢?
再有一篇《食竹记》,讲一个女人体内长满了竹子,这些竹子渗透进她的每一根血管,然而这些竹子只能在梦里看到,就算把身体切开一个口子都看不到体内的竹子。后来来了一只熊猫,这个女人每日用体内的竹子喂它,终于有一天熊猫把她体内的竹子都吃光了。好了问题来了,首先,我们抛开人体内为什么会长竹子这种疯狂的问题不谈,假设这是成立的。那么竹子都渗透进每一根血管了,人怎么还活着?好我们再抛开人的血管里长满了竹子人居然还能活这种疯狂的问题不谈,假设这是成立的,那么为什么把身体切开口子还看不到竹子?所以确定体内长竹子这种诡异的事情不是女人幻想出来的?好就算不是幻想出来的,那这种完全隐身在人体内,完全看不到的竹子,要怎么掏出来喂给熊猫吃呢?又如何知道什么时候竹子被吃完了呢?吃完了怎么又不会继续再长出来呢?问完这一堆问题我都觉得自己是处女座了。
除了不合逻辑外,很多小说还存在无法解读的问题,比如《草原礼貌》,连标点符号加起来不到三百字,讲一只狮子在吃掉猎物之前都会说一声对不起,等它死了之后,动物的魂魄集体跟他说没关系。恕我愚钝,我实在不懂作者要表达什么深刻的主题。如果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儿童故事,不要去追求过多的解读,那我只能说,在看完书中其他明显意有所指的小说之后,再让我用赤子之心去看这篇而不思考它的主题,臣妾真的做不到。
所谓的深刻,并不是不可理解,而是跳一跳够得到。这也正是毕加索和三岁小孩作品的区别。并不是所有不可解读的东西,都叫深刻。
综上所示,朱岳的《说部之乱》大体上正如百度百科所说,是“不知疲倦地拙劣模仿”,以及思想的片段,和思路不清的梦呓。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思想片段和梦呓都值得被写下来,并装成一本书。
好了,虽然浪费了一个晚上外加几十块,吐槽这么多,我也够本了,希望朱岳的粉丝们不要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