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高端装备专场
演讲摘要
在下午的“高端装备专场”圆桌论坛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大米创投董事长艾民、天风天睿副总经理陈实、深圳高新投人才基金副总经理刘丽丽、博将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阗、元创资本创始人王浩、五岳投资合伙人吴晓珊、天创资本合伙人姚国龙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由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主持。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米磊:大家下午好!我们本场的主题是高端装备,也就是先进制造,各位嘉宾可以用几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一下各自的情况以及投资方向。我是来自于中科创星的米磊,我们专注于硬科技,主要是在天使领域,围绕中科院包括科研院所,把他们技术成果转化出来,目前已经孵化190多家企业,主要还是在硬科技领域。下面请艾总。
艾民:我是来自大米创投的艾民,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原来是做投资银行的,做了18年、第一批保代。在2014年底,响应总理创新创业的号召创立了大米创投。现在管理两支基金,第一支基金主要是三家上市公司欣旺达、科陆、合康变频的董事长等产业投资者来投资的,第二支基金主要是上市公司欣旺达还有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是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4.0。早期我们也投天使,中期的也投,第二支基金我们重点投成长性,未来我们也会布局一些早期的项目。第三支基金是联合高等级理工院校在中国制造之都东莞做一个先进制造业股权基金,力争抓住这个行业发展的机遇。好,谢谢!
陈实:谢谢主持人,感谢有这个机会在投中做这个分享,我是陈实,来自天风天睿。天风天睿是一家投资公司,我们从2013年到现在基金管理规模大概150亿,投资方向是TMT、文化娱乐等,优势主要是依附于母公司,我们投后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牌照服务,不光是资金的支持,还能给它带来资本化的运作,包括其他金融牌照的服务。高端制造是我们一直在看的,因为这块是符合国家总体战略的方向,这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整体的市场空间是最大的,所以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觉得未来的空间足够大、方向足够好。谢谢大家!
刘丽丽:各位同行,大家好,我是深圳高新投的刘丽丽,高新投应该是深圳本土一家时间非常久的机构,公司成立1994年,经过23年的发展,整个集团公司业务板块非常丰富,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做股权投资,但是我们集团业务板块基本含股权投资、融资担保、金融产品等,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现在整个集团总资产大概在20多亿,每年净利润大概10亿,从回报率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的客户群非常多,覆盖了深圳市的中小企业,范围非常广,我们现在主要投的也是比较多前期的,都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大概每年样本量是1500多家,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包括早期投的欧菲光等。我们和深圳市政府成立了一支基金,主要是为了支持高新人才创业,我们作为其中一家管理单位来管理这支基金。
罗阗:大家好,也感谢投中给博将资本的一个机会,我是博将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罗阗。我们是2005年在上海成立,经过12年的发展,我们完成了全球的布局,主要是中美两国,在中国是北、上、深,在美国基本上是硅谷、洛杉矶。从分布上可以看出博将资本整个投资偏好,我们主要是聚焦在一级市场的投资和服务,目前人民币的规模差不多65亿,每年在十亿美元左右。其实在深圳我们投了不少TMT领域,今天讲的主题高端制造,我们基本上在整个产业链各个地方有布局,比如机器人,包括人工智能。我们今天刚好有一个合伙人在河南参加全国先进制造业的会议,在深圳我们投了人工智能,像数为科技等等。我们在B、C轮可能少投一些,可能基本上在天使轮发展阶段。大致情况是这样,谢谢大家!
王浩:大家下午好,我们元创资本是投资中国原创,支持中国创业者。这个新的基金,元创资本重点还是移动互联网,过去十年无疑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快跑的时间点,接下来是新技术,类似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所以我们元创资本不像各位投了那么多领域,我们聚焦新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包括制造业。
吴晓珊:大家好,我是吴晓珊,来自五岳投资,五岳投资是深圳本土的一家机构,我们成立于2011年。创业6年了,很感慨,因为我们这么多年致力于先进制造业。今天我没有想到会场还有这么多人,因为这几年制造业是比较受冷落的。我们实际上得益于制造业的,就是有核心技术壁垒制造业的发展。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这些年包括资本市场前一段时间也不是特别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得益于这些企业的发展。事实上如果你有核心的技术壁垒,这些企业日子过得很好,而我们也一样,其实日子过得并不难,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我们也始终相信一点我们坚持走下去,一定会很好。
姚国龙: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天创资本的姚国龙。我们是天津的创投机构,我们成立于2006年,现在正在筹备40亿的基金,主要面向装备制造。我们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制造业,现在投资的有装备制造、TMT等,基本上还是以装备制造为主,当然我们现在随着发展,随着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改造装备制造、中国智造2025战略的提出,各方面也有部署。
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回报与速度
米磊:刚才都介绍了各自基金的情况和投资的领域,下面我想先抛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过去十年整个中国的发展可能更多是围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领域,实际上在这方面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也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在座的今天要讨论这个高端装备,相对来说是先进制造业,这个行业对国家未来整个发展有什么重要性,以及大家认为投资先进制造业,除了情怀,我们的投资回报率怎么样,是不是投先进制造业就不如互联网做游戏呢?我想请两位女士给我们讲讲。
刘丽丽:我们这边大概投了先进制造跟高端装备有33家左右,在我们总的投资中,比例约不到30%。这30多家企业里面,目前的情况大概是通过IPO并购退出的有8家,这8家的回报率大概是在37倍。还有5家是通过并购退出,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一年的时间,回报率大概是3倍。还有大概10家企业是通过转让的方式退出的,这个回报率也是在3倍左右,剩下的是还没有退出的。因为我们也没有投资过互联网的企业或者之类的,所以对比不是很明显。从现在统计出来的数据看,感觉回报率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这是我们机构的情况。
米磊:大多数退出了?
刘丽丽:大概有20来家退出了。
米磊:这里面失败率有多少?
刘丽丽:我们那个机构比较特别,刚刚讲我们机构1994年开始做,最开始做融资担保,如果在深圳内的机构就知道我们公司融资担保做得非常好,核心一点就是风险识别能力,所以我们死掉的企业就一家,我们机构跟其他机构的差别就在这点。一百家企业现在死掉的就一家。
米磊:投的是A轮为主?
刘丽丽:全部投的是A轮以前,因为我们业主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我们比较善于发现这个阶段企业的价值。
米磊:好,吴总。
吴晓珊:说到回报的问题,先进制造业的回报其实不差的。可能到目前为止最低的,就是我们自己机构上市最低的回报应该是凯中科技,目前回报大概是6倍,目前上市最高的回报是15倍。但是事实上,我觉得真正的回报在后面,比如说这个企业2011年我们投的,那时候5000万的利润,这种企业回报怎么可能低。如果说到失败,到目前我们30多家企业里有一家企业算是失败,拿回了80%的本金。其他的企业都是正向回报,有一些企业的回报比较好。我们进入先进制造业领域,不是出于情怀而是真正看好,而且我们团队始终专注于此,我们相信坚持的力量。
米磊:大家退出各方面还是不错。另外姚总、王总、大家,刚才的话题有没有补充的?
艾民:我认为整个智能制造德国已经是工业4.0了,而中国还处在工业2.0阶段,这里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包括大家也提到投的一些不错的回报。我们基金成立时间比较短,不到三年,投的第一个天使,我们现在回报已经20多倍了。9月份刚签的一个巨头投它一个亿,这是行业龙头,就是无人驾驶核心零部件企业。如果是从全球视野去做投资的话,我认为中国智能制造、工业4.0有很多的机会。比如去年我们投的一个做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企业,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获得近四倍回报,明年就报IPO了。投的另一个做锂电池核心零部件企业,不到一年时间也已获得四倍多回报,明年也准备报IPO。我觉得这里面反而是机会很大,我们投的一些包括手游动漫类的也有发展,但是没有投的智能制造项目跑得这么好,所以我们现在是专注于做智能制造。
米磊:姚总在这个领域应该投了很长时间,能不能跟我们分析一下现在我们做先进制造业,大家可能投的发展比较慢,我们投互联网发展比较快,你怎么看?
姚国龙:互联网肯定是爆发性比制造业强,当时有一个合作伙伴推给我们,就一个游戏,大概上线前推给我们,最后上线半年回报并不高。我觉得互联网总体资金回报并不高,为什么?做互联网就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失败率比较高。更多人看到的是一个明星项目,但资金回报率并不高。我们第一大股东是中科院,经过几年投资以后现在退了一部分,这几年投资投了五十多个项目。
中国怎么也是制造大国,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国前进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很多机会,通过智能制造改造包括中国制造2025,提出很多原材料、基础工业、基础元器件的创新,这里面都会出现很多机会。实际上我们做投资也知道,包括我们做机器人这么多年,真正核心的零部件基本上是日本,所以这里面肯定会出现很多的机会。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努力,不缺的是聪明才智,只是大家沉下心来做,对我们创业投资来也一样,我们愿意陪着这些创业者,把中国的制造业更加的强大。
王浩:大家刚才讨论这个回报的问题我并不关心,每个人做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刚才美女刘总介绍回报率30倍,我都很吃惊。
刘丽丽:我们那个是从九几年开始做的。
王浩:还要考虑时间周期的问题。做基金也好,做投资也好,每个基金要知道你喜欢、你擅长的。我一直跟我同事也在讲,你要做你喜欢又擅长的东西,你要选择制造业、选择高端装备也好、选择互联网也好,你做你擅长的东西才能跑赢这个市场,这是我们基本要考虑的问题。
先进制造的未来何在
米磊:下面问一下刘总和罗总,你认为我们做先进制造业未来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就是你们最看好哪方面?
罗阗:因为我们最开始是做中后端,基本上能达到十倍就非常开心。高端制造领域非常宽泛,中国新的四大发明,碳材料作为新的发明之一。新材料这块如果你进入时间比较早,比如说我们在2015年投了一家公司是做LED,但是它是IC LED。如果从我们投资的阶段来讲,也就是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收益。当时说四百倍,就是它市场很大,就是上万亿的市场,所以所有人都可以用IC LED。它的特点是解决了驱动的问题,原来所有驱动都要用变压器,但这些污染是非常厉害的,我们投这个企业是把这个都省掉了,直接就可以驱动不用变压器。未来趋势,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围绕新能源汽车材料都是非常好的前景。电动汽车最麻烦的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能不能说实现一个太阳能的转化?这样就可以在里程数上有一个突破,然后充电桩的瞬间充电,可以充电、太阳能转化这些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觉得这个想象是非常好的趋势,如果有人做这样的创业,国家资本是肯定非常有兴趣投你、关注你。
陈实:谢谢刘总还给了一点空间。智能制造这块范围确实蛮大的,国家七大战略新兴行业细掰来看都跟智能制造有关,然后算算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都跟高端制造有关,高端制造是所有这些行业的基础,尤其是现在来看。包括工业4.0是传统制造的升级,其实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的行业,改变制造行业可能将来在工业4.0,里面未来可能有一些AI、有一些人工智能、有一些互联网连接、有一些人机连接、机机连接这些东西。看高端制造首先看行业,我们做任何投资首先以行业为主,这个行业必须一个朝阳行业。如果你看这个行业的增长率在GDP的两倍以上,这个行业理论上来讲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行业。只要这个行业值得投资,围绕这个行业的高端制造,我们觉得就可以投资的。包括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典型的,这个东西虽然从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本身很贵,它本身要充电,它有很多问题,但因为它是国家鼓励支持的一个行业,包括政策的扶持、包括资金的扶持都在这个行业有投入,所以这个市场的增长、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什么刚才吴总说的那个正极收入能够翻番,我们投的负极材料也是这样的,今年预计有八千万,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朝阳行业。在这个高端制造的一块,我想说首先选定一个行业,包括刚才说的IC LED照明也是一个行业,因为里面有很多细分,包括发光件、分装、控制都是一个高端制造行业链,这个行业会替代传统的照明,因为它比传统光亮都要高,体积要小,所以未来高端制造是在各个行业发挥它的作用。现在提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可能还有一些区别,可能现在我们对智能制造理解更多是自动制造。未来来讲,其实智能制造可能带有一些AI的水平在里面,怎么理解?它其实是有一个工业大脑或者是有一个工业数据库,然后它本身在这个制造过程中能够有自我认知、自我优化、自我调整的作用,它在收集数据和制造数据、升级数据的时候能够自动匹配哪些参数是可以的、参数是用户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够自我调节达到最优,这才是我们未来谈的智能制造。
谈到这里要谈一点,可能跟未来的消费升级有关。消费升级是定制化服务,跟高端制造的切入点是一个生产线。现在已经有几家公司在做这个事情,本身不生产,但是可以把机床租给你用,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包括定制服装、定制家居。这是一个比较初级的方向,这个方向慢慢往后走需要一个很强大的高端制造平台支持。未来投资的领域,可能是在相关的软件和相关配套的控制等各个细分行业作为主要方向。
米磊:其实对高端制造来说,今年国税总局刚刚出台一个政策,如果是投资于初创的企业,就是成立时间在几年之内,投资的时候它的投入小于3000万元,人数应该少于100人。同时在投资期当年和投资期第二年研发投入占到总投入20%以上,不但这个企业本身是有税收减免,对于所有的LP和基金都是整个税收的减免。也就是说,投资回报率除了正常跟其他行业相比,如果投高端制造,因为国家有鼓励,对于LP募资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可以减税,自己也可以减税。现在整个国家的政策引导,无论是从财务、税收减免,包括引导基金,还有后续配套很多政策都是在鼓励高端制造。我觉得这个方向还是非常好的。
举一个我们投资的案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个企业投资时间只有两三年,但是去年开始爆发,但爆发另外的市场,本来是科研和工业,结果美容市场爆发了。因为他们发现拿皮秒激光器给女士美容祛斑效果非常好。它又有一个新的需求起来了,Iphone出了一个全面屏,也要用皮秒激光器加工,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高端的仪器,增长还是很快的,超过我们预期。
投资高端制造 要看技术也要看人
我想再问一下各位嘉宾,你们对投资高端制造的心得,还有投资逻辑,通过什么判断认为这个团队更能把这事做成?
艾民:首先高端制造业,中国现在人力成本越来越贵,人口红利不再,机器取代人,我们要赶上国际智能制造的水平,这里面有非常好、非常多的机会。从我们大米来说,我觉得核心是要全球视野看项目、选项目,创始团队从国际的视野要有领先优势,像我们投的第一个天使项目,从硅谷挖掘并回国创业,它的技术是全球最领先的,确保了我们的回报率。投了两年之后,现在已经20多倍了,有一个行业巨头也投了它一个亿。再一个是我们有很好的产业背景,我们关系非常好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包括上市公司合伙人资源,我们投了以后有很多后端的服务。
陈实:首先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只有对这个行业具体分析做判断。我们母公司是天风证券,在所有行业里都有优秀的研究员,这是我们做投资判断的基础。高端制造核心来讲是一个技术行业,所以对团队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团队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有技术的行业背景。现在能够投的新材料跟新技术来讲,它要么是一种军民融合的,就是从军队出来的一些技术,然后民用化;另外是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的成果通过有市场经验的人把它挖掘出来,在市场上能够变现,这是我们大概在看的大几块,这个项目值不值得投、能不能投、这个项目未来大概价值有多少,这是我们做的事情。
刘丽丽:我们以前主要是看中技术,从这几年开始感觉竞争非常激烈之后,我们看技术跟人,可能人还重一点,人这块主要是看团队综合能力,第二个是看老板的。
罗阗:博将资本在智能制造这块布局了不少企业,比如有一家海水淡化企业,我们会看它核心的发明专利,就是一个海水进去出来能喝的淡水在国际上也是属于领先的。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比较大的,我们会反向推断团队,就是在这些领域能够占有世界领先的一些壁垒,这样就会做出投资,投完以后也是照着我们预计的方向去发展。在智能制造这块,目前来讲,我觉得安全边际实际上比互联网企业还是高一点。我们做AI算法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其实也是从算法过渡到一个智能制造,就做一个嵌入式的解决方案。这样门槛的话,在竞争领域当中它是趋于一个领先的地位。
王浩:投资逻辑可能是往两头走,怎么样理解往两头走?一个制造公司也一样,要不掌握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很有可能90%的毛利只有10%。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行业第一是看你的核心技术。另外一方面,从我的逻辑来讲,如果核心技术没那么高的企业,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从制造行业和高端制造来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改造是一个大方向,这样可能对团队来说跨界融合能力比较强。
举一个例子,像我们投资了一家企业在过去30年是高端品牌,技术确实也是一流,因为它是做医疗器械跟移动端结合起来,再加上有一个大数据能够把这些联合起来,现在它在全国有超过300多家三甲医院。这也是一个方向。
吴晓珊:我一直在说我们是有壁垒的先进制造业,什么是有壁垒?各位说的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原则,但是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投资成长期,最基本是判断客户好不好。如果有好的客户,基本充分证明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同时在管理、人才、销售上,都是有一定的壁垒,这是我们的第一判断原则。
姚国龙:我们投资逻辑跟前面说的基本差不多,但有一点,我们对产业的趋势非常看重,行业一定要投对,不要投错,这是最主要的。像我们投装配建筑业也是一样,把行业投对了,这个企业发展起来就快一些。
米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我简单说两句,实际上投先进制造对整个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座的各位不只是要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其实在投先进制造的时候,我们是给中国创造很重要的社会价值,能够帮助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中国从过去的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尤其是总书记到2050年中国要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未来30年,中国有一批世界级硬科技企业崛起才能支撑中国这个目标,所以,我们投资先进制造业就是希望给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的冠军。它可能不像互联网那样,但是它在自己的领域把一个材料、一个芯片做到世界第一,整个国家都强大了,我相信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会得到既有很好的财务回报,又有很好的精神回报,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工业生物技术与绿色经济发展
演讲摘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寅在“工业生物技术与绿色经济发展”主题演讲中提到工业生物技术是以活细胞或者酶为工具,生产燃料、材料、化学品或进行物质加工的先进物质转化模式,可推动财富绿色增长的实现。李寅表示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有三大技术特别值得关注:人工制成细胞工厂、天然药物仿生合成,绿色生物工艺。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李寅:非常感谢投中邀请我来参加这个年会,同时也是向各位介绍研究成果。刚才有一个非常好的高端装备的论坛,米磊博士主持得很好,也是在硬科技做得非常好的典范。
我们回到这个地方,我们讲讲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我们看来加入“工业”两个字实际上是围绕着制造业体系,如何渗透制造业,如何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可能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这个研究所后面会有介绍,实际上是一个新的研究所。
今天提到很多词,中国当前的经济都是在面临下行的压力或者说经济的新常态,但是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我们一直在说的或者这几十年在说的都是人口、能源、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我们说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挑战增加,我们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新的模式来持续获得财富的增长可能也是我们各位投资人关注的问题。从科技角度上来说,科技或者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实现核心还是要靠科技。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生物技术,就是生物工程,一般是现代生物技术,只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像化学、物理学、工程学、计算科学等的交叉,用来改造生物体或者加工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来获得我们某些产品或者形成某些新的技术工艺,这是目前我们所定义的生物技术。
一说起生物技术,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生物医药,因为感觉生物医药是目前最大的生物技术,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除了生物医药之外,大家也关注到医疗保健跟大健康息息相关。除了跟人类相关的医疗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很广泛,无论是在媒体还是在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对转基因有不同的认识。我个人在这个地方的观点,在转基因方面要让公众有选择权,转基因在科学上是没有问题的。第三个方面在工业领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我们说现在的工业只是一个化学、化工链,对我们来说是生物链,通过生物技术的方法来生产出目前能够支撑我们日常生活的材料、食品、医药。
我们给工业生物技术的简单定义是以活细胞或者酶为工具,生产燃料、材料、化学品或进行物质加工的先进物质转化模式,最重要的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
传统的技术是可以实现财富的增长,但是它同时会带来很多污染的排放,因为它很多时候是基于要素的驱动,基于我们化石能源使用所带来的财富增长。绿色的生物技术同样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包括就业、GDP等,但是不会带来同比例的污染增长,这是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考量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也是合成生物学,被称为是我们未来颠覆性技术,也被认为是目前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大家在深圳对华大基因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按照人类所希望的目标把基因信息写在生物体内,我们就有可能按照我们认为的想法来设计任意一个可以为工业服务的新生物体。在我们回头看科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自然生命的范畴不断突破。包括第一个全合成化学基因组在生命体中的复制,我们可以合成自然不存在的生命遗传物XNA,我们现在可以创建出非天然的氨基酸所形成的基因组序列,我们也可以打破自然界原有功能限制,赋予核糖体新功能。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有三大技术是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第一大是人工制成细胞工厂,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人工合成的微生物,利用再生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新品子。细胞工厂是我们现在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的技术支撑。举一个例子,丙二醇是生产聚酯纤维原料PTT的关键原料,市场需求达百万吨,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目前发展非常之快,应该说综合产能全世界达到三千多万吨。第二个趋势就是天然药物仿生合成,中国有一大批天然药物都是通过种植这些植物提取出来的,但是目前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以把从植物中合成出的所有基因拿出来放到一个啤酒发酵罐中提取出来。青蒿素数的前提就是青蒿酸,除了青蒿素还有紫杉醇等。还有一个新的进展就是吗啡类药物,原来或者是通过化学合成,或者通过生物检查提取出来,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第三个重大趋势就是绿色生物工艺,它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它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大家都吃过头孢菌素五和核黄素,这些已经在工业上运行了十几年的历史显著证明了他们可以很显著降低能耗、降低废水材料,甚至降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特别像OECD对生物工业有一个非常乐观的估计,在目前来说我们说工业生物在整个生物技术里大概只占5%不到的份额,他们预计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能够达到三分之一。
我们这个研究所是一个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共建的研究所,它大概现在是五百多人的体量。这个研究所的战略使命就是构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态路线来促进生物学的工业化,我们说原来是生物科学为生物科学,生命技术归生命技术,但是现在他们之间的桥梁已经不是那么明显。
围绕着刚才所说的三个重大趋势,研究所做了一些工作,比方说我们在利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塑料。第一个例子是丁二酸,目前在山东建设成了5万吨级生产线上。第二个是D-乳酸,中试成本低于国外50%,现在在山东建设成了万吨级的生产线。这些对减少中国石油量做了贡献。我们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产品叫L-丙氨酸,现在我们做成一步生物发酵工艺,它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当前制造业普遍下行的情况,一个单一产品能够达到50%以上的毛利率完全是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而且这一家企业就这一个技术在新三板里面是被追捧的企业。
研究所在植物组分、色素、香料、营养化合物建成了完成的体系,一步一步把它生产出来,其中我们以一个人造皂苷为例,用一千平米的工业发酵车间,生产一年可以实现替代十万亩种植面积。这样一个技术的大部分使用,将来显著降低耕地的情况。
我们这个研究所是一个新所,成立不到五年时间,专利有397项,PCT申请国际专利18项,有9项进入国家阶段,授权专利101件。我们目前已经和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百家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目前我们是每四天形成一个发明专利,每两天和一个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我们研究所目前成立一个专业运营平台叫BLOINN,我们是把平台+人才+环境+资本+运营,聚焦了一批生物制造企业和海内外创新项目。为了打造这样的产业环境,我们也想借助这样的平台做一个小广告,今年11月8号在天津,我们非常欢迎大家能够来共同见证这些年国内外生物工业、工业生物的快速发展,在里头寻找机会。我们BLOINN也设立一些种子基金,我们结合国家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计划发起一支5亿元产业基金,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企业,我们也是在这个场合下欢迎各位感兴趣的GP能够在会后和我们很好的谈一谈这些事情。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们做中国生物工业的发起者或者引领者还是有些使命感,这个使命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化”,就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种植模式的改变通过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业技术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希望新技术向产业渗透提高工业竞争力,我们希望工业化的发展实现财富美好、环境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李博士的精彩演讲。中国健康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预计未来5年有望达到10万亿左右的产值。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人口老年化加速、医药产业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接下来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医疗器械高端化和进口替代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题演讲】重塑世界格局的中国力量-国产医疗器械新机遇
演讲摘要
鼎鑫资本合伙人邓宁在主题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中国力量——国产医疗器械新机遇”演讲中表示,中国的医疗市场前景非常巨大,中国科研力量正在逐步崛起,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疗健康产业,整个医疗领域正在进入人才红利期,资本市场投入也在持续加大。这五点构成了中国力量现在正在重塑世界医疗格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另外一个医疗健康产业的主体。
在这个巨大医疗变革下,邓宁认为以下一些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首先顺应国家政策,重点看好进口替代;第二,重点关注分级诊疗下来的基层医疗方向;第三,在一些大病种挖掘一些具体项目;第四个是药械组合;第五点是大数据的应用,像人工智能、精准医疗都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另外,在线支付,包括远程诊疗这些大数据应用场景都会非常多。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投中,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会议,也非常荣幸能够在各位在座的专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来分享一下我们在医疗领域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重塑世界格局的中国力量”,为什么选这个主题呢?因为我接下来演讲的内容跟大会的主题是十分契合的,也就是中国目前正在崛起,中国力量正在重塑整个世界医疗格局。
中国医疗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 医疗领域正在进入人才红利期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为各位分享,第一个是中国医疗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在这种变革下分享一下我们投资策略和关注到的一些投资机会。中国医疗发生的变革,我会从五个小点来跟大家分享,第一点就是中国医疗市场前景非常大,这是国家一直都有共识的地方。第二是中国的科研力量正在崛起,这一点可能跟一些人的认识有一些不同。第三点是整个医疗领域正在进入一个人才红利期。接下来包括国家的一些政策,资本市场一直是非常支持治疗产业的发展。
首先,经济和社会极大的推动整个医疗的需求。包括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显著,我相信这两点大家一直是非常有共识的。我想强调一点就是中国目前人均的医疗器械费用仅仅只是6美元,对比发达国家的100美元还有不少差距,说明了本身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是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和机会的。
第二,中国生命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都在迎来爆发临界点。一是中国技术的突破,Cell杂志同日刊登3篇中国学者论文;二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科学的持续投入和人才的积累,导致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另外,国家大力鼓励医疗技术创新,国家加快创新新医疗器械审批,包括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很可能在国内同步上市,甚至包括在全球上市。
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中国医疗技术水平开始与国际水平同步接轨,一是中国医疗市场十分大,中国拥有海量的医疗数据,像精准医疗、人工智能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内始终有大量的应用。另外,医生和监管机构理念正在发生蝶变,他们更主动积极拥抱新的技术革命。这个月我参加了一个会,各种专家、各种教授对于新的技术其实是持一个非常开放、非常欢迎的态度。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基础科研投入情况图表,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科研研发投入是持续增长的,到了2014年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已经超过欧盟,远远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医疗技术和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处于一个爆发的前夜。
第三,国家政策一直大力支持医疗产业。比如推出多项市场化政策,包括鼓励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行业监管新规定,包括创新产品加速审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此外,国家一直在鼓励创新人才的引进,包括“千人计划”的政策,深圳市政府的“孔雀团队”激励政策,这种扶持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第四,医疗领域人才红利期。从1978年至今,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超过400万,大部分是高层次人才。其中医疗领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人就有两千多人,华人是创新药的主力军,像贝达、信达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巨大的机遇下,更多的创业者会涌现到医疗领域,人才红利在医疗领域会得到一个充分的释放。
我想主要的创业者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就是归国创新创业团队,而且这个归国的速度呈现明显加速的态势,像今年8月份的报道哈佛博士归国普利瑞,他们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机遇,毅然回国发展,也是非常看重国内的科研场景,侧面也在推动中国科研往前走。第二类是中国本土具有专业背景的创业团队,当我们看到一些本土创业团队时,依然会对他们非常有信心。第三类创业者就是连续创业者,又与外部技术团队融合,这样强强融合反而能产生一些化学效应,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相信,在中国巨大机遇下,更多的创业者会涌入医疗领域,人才红利会得到充分的释放。
第五,就是资本市场持续对于医疗投入是一个加大的状况。我们来看全国的数据,2016年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家企业,金额超过1800亿元。上百家上市公司跨界杀入医疗健康领域。
A股市场一直非常支持健康医疗行业,持续给予医药医疗板块非常高的市盈率,40倍-60倍的市盈率。同期对比,迈瑞在海外上市的市盈率只有18倍,所以迈瑞坚持回归A股。
据不完全统计,专业医疗投资机构今年已经达到200家,如果要包括含医疗方向的机构可能会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另外,我们还观察到,药械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像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今年也纷纷收购医疗市场,加速药品和机械的融合,加速形成闭环。
综上所述,中国的医疗市场前景非常巨大,中国科研力量正在逐步崛起,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疗健康产业,整个医疗领域正在进入人才红利期,资本市场投入也在持续加大。这五点构成了中国力量现在正在重塑世界医疗格局,我们非常相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另外一个医疗健康产业的主体。
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策略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们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策略。
医疗健康领域是一个非常健关键的领域。我本人学生物学工程,也算是科班出身,但其实这个领域是非常难的,依然强调投资就是投人、投团队、投企业。
首先我们会重点看创始人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就是要有大的格局、有担当、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例如,团队从2011年开始创业,经过6-7年的时间终于研发成功,这种对产品的执着和追求,是我们要找的企业家精神。
第二点,主要看一个团队的研发和销售合理的搭配。如果企业有了一定先进技术,它的销售收入基本上能够做到2000万元。如果说它的销售收入要做到5000万甚至1亿元,这就需要企业除了拥有一定的研发技术,还需要有比较好的研发渠道和销售团队,而且一定要熟悉中国的医疗市场,熟悉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熟悉中国的注册资本。因此,我们觉得整个创业团队的研发和销售的搭配是十分合理、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康纳生物从深圳引入一个非常专业、有多点研发经验的团队,两者强强联合,形成了比较好的化学效应。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销售规模就已经过亿源,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第三点,我们还会看企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否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而不仅仅是只是技术本身。我们更希望和企业是具有一个平台性的体系,在这个平台上有一系列产品的延伸。
在这个巨大医疗变革下,我们关注以下一些投资机遇。
首先顺应国家政策,重点看好进口替代。我们依然觉得进口替代是投医疗的一个重点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把国外先进技术吸收过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降低成本,通过微创新和再创新使得国产的战争达到同等进口产品甚至超越进口产品的水平。我们沿着进口替代的路线,先后投资了一系列中早期医疗器械项目,比如博辉瑞进,它是做生物材料的公司。
第二个大的方向,重点关注分级诊疗下来的基层医疗方向。为什么会关注这个基层医疗方向呢?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中国的医疗市场和海外市场有很大不同,其实并不能完全对照美国的先进技术或者欧洲先进技术,我们相信国内一定有属于属于中国特色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其二,我们相信好的医疗服务不仅要为条件较好的人群服务,而且要为更有需求的基层人民服务。其三,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市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超过了90万家,国家近几年也在一直大力支持基层医疗的建设。这些都说明中国在持续加大基层医疗建设的投入。康纳生物主打产品健康一体机覆盖人群是超过60万,它配合当地政府不仅采集和测量当地居民的数据,而且还会将这些数据统一上传,这样就打通了整个基层医疗和上级医疗部门互联互通的问题。其实它做的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也是一个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
第三个大的方向,我们会在一些大病种挖掘一些具体项目,比如消化道,胶囊胃镜产品本身是弥补传统胃镜的产品,它能够更加无创、更加快速检测,我们判断像胶囊胃镜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另外像心血管、骨科,我们也在挖掘大的机会。
第四个是药械组合,包括胶囊给药,它是通过胶囊将药物精准地送到人体指定的部位,然后在小肠壁上注射药,物效果非常好。另外是载药球囊,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第五点是大数据的应用,像人工智能、精准医疗都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另外,在线支付,包括远程诊疗这些大数据应用场景都会非常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分享,我们将继续助力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期待与各位共同推动中国变革的医疗力量。
请关注,谢谢!
【圆桌论坛】生命科学专场
演讲摘要
在下午的“生命科学专场”圆桌论坛中,仙瞳资本董事长刘牧龙、信中利资本高级合伙人、联合执行总裁陈丹,鼎鑫资本合伙人邓宁,澳银资本合伙人李晋,德诺资本创始合伙人林云峰,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刘缨,美敦力中国基金 执行董事施永辉,恒泰华盛总经理伍秀婷就生命科学话题进行了探讨,本场论坛由仙瞳资本董事长刘牧龙主持。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刘牧龙(主持人):感谢投中提供这个场合跟大家交流,也感谢在场的来宾。在这里由我主持本次的专场,下面请各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于仙瞳资本的刘牧龙,仙瞳主要做生命科技领域的投资比较多一点,所以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这一场主持。
陈丹:我叫陈丹,我来自于信中利资本,是信中利的高级合伙人,同时也是负责公司大健康板块的投资。信中利成立于1999年,算是最老的一批PE和VC机构,现在管理规模120多亿,投资的企业大概七八十家。我们是2015年挂牌新三板,现在在新三板上挂牌的PE/VC机构也是比较少的,大健康领域是我们公司所谓九大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今天非常有幸参加投中年会,谢谢!
邓宁:大家好,我是鼎鑫资本的邓宁,主要合伙人都是来自于国内一线顶级机构。鼎鑫资本主要专注于中早期投资,目前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三十亿。我们主要是专注于Pre-A轮和A轮投资,而且绝大部分是独家投资。
李晋:大家好,我叫李晋,现在是澳银资本的合伙人。澳银资本有人民币基金,也有美元基金。我们目前主要投资阶段是在早期投资A轮为主,主要投资领域基本上70%是在A轮投资,还有少部分TMT。
林云峰:大家好,我叫林云峰,我是德诺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德诺资本是一个国际基金,最主要针对两个领域,一个是医疗健康领域,还有一个是创新科技。我们现在管理的基金大部分是美元基金,但是随着中国医疗技术还有很多新项目的出现,我们认为非常有前景,所以我们未来会很大精力放在中国市场。在过去的投资里,我们坚持专注、国际化,另外在退出方面保持灵活,所以有很多国际并购退出的案子,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对话。
刘缨:我叫刘缨,我是软银中国资本的合伙人,可能大家觉得TMT是它投资擅长领域,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医疗投资已经是占了整个基金三分之一还要多的量,我们同期管理的有美元基金,也有人民币基金。我们现在投资医疗会在三个方向上,医疗器械还有生物技术,还有医疗服务。
施永辉:大家好,我叫施永辉,是美敦力中国基金的执行董事。美敦力在全球大概150多个国家有这样的业务,在中国有20多年运营历史,去年的业务收入差不多有110亿人民币。在中国做直接投资,美敦力做了十几年,投资过中国最早的也是处于行业领袖地位的几家很重要的医疗器械公司,比威高控股,比如最近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全国领先的外科企业公司。美敦力医疗基金是由原先美敦力中国医疗团队出来做的这支基金,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们最主要的投资方向还是一些中早期的医疗器械设备和专科服务公司。我们是希望和医疗创业者以及在座的投资同行一起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把更好创新的医疗技术产品带给中国的患者,谢谢!
伍秀婷:大家好,我是来自恒泰华盛的伍秀婷,很高兴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也见到台下有很多以前跟我们深度合作的朋友。我们是一家在2013年成立的私募基金,以一级市场的投资股权和并购为主,我们的合伙人都是来自于原来的大牌PE基金还有券商和投行,所以我们的投资策略也是比较清晰的。过去大概跟我们通过定增和各种方式合作的上市公司有四十多家。我们项目有很明确的退出通道,并且通过一些跟上市公司的深度合作来提高我们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率,比如跟施总原来也是有过合作。其实这样的案例在现在我们这个基金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我们会跟产业投资人深度合作做一些基金或者共同做一些项目,产业投资人会带来很多资源。我们成立到现在在医疗上面投了比较大的项目,包括迈瑞医疗。我在基金里面主要负责医疗板块的投资,希望各位尤其是做中早期的GP以后可以多多跟我们交流,谢谢!
刘牧龙(主持人):谢谢各位!今天讨论的主题定得非常好,叫生命科技。其实大家可能在医药医疗投资上讲医药投资、医疗投资讲得多一些,但是以生命科技作为今天主题的概括,我觉得是非常有深意的,在座的嘉宾以投医疗器械为主,包括有投医药的,所以我是有非常好的了解。今天讨论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跟人工智能有关,这是将来市场上大家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话题。我们今天讲的就是人工智能在医疗上面的应用,我们目前把它叫做医学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另外一个环节也是一直持续的投资热点,那就是精准医疗,自从奥巴马2015年提这个概念,持续地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下面我们先说一下医学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场景基层先行 研发需入高端医院
李晋:其实澳银对人工智能这块一直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从我们的理解来讲,我们觉得人工智能其实不属于一个品牌,也不属于一个行业,它其实是属于一类技术的盒子。在我们公司内部专门有一个小组,我们是希望把它作为底层技术打通,它不只是适用于医疗,其实在TMT领域也有很多应用。具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在技术层,还有一个是在应用层。目前我们看了很多人工智能的项目,我们的感觉是目前在图象识别、在语音识别领域来讲,我们觉得在技术领域还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或者在这个领域来讲国内公司或者跟国际一流厂家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有些地方会更强,像科大讯飞这些公司都是比较知名的。在技术领域,我们的理解来讲,如果是在一些成熟领域,初创公司其实机会并不是特别大,除非是在特别细分的领域,更多机会是在BAT巨头。在这方面如果是作为并购,其实想象空间并不那么大,所以我们会关注在应用层的项目。应用层项目在医疗这边现在大家看得比较多的是跟影像与跟病理的结合,因为在图像识别领域,目前技术领域已经比较成熟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方向大家看得比较多的原因。
事实上我看下来,个人的感觉还是不特别成熟,为什么这么讲?首先从识别的技术角度来讲,我们看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差别并不是那么大,我们觉得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东西。另外是在临床这块,大家知道病理方面,病理切片方面也是要求比较高的,医院医生需要非常多年的经验。总体来讲,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刘缨:国内做医疗图像、AI这块,我们的感觉是在三五年里面有销售的可能性很小,我觉得这可能跟同行业的沟通起来也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布局,因为我们认为这还是一个方向。人工智能对于医疗来讲,我们可能更多认为它是一个工具,因为算法都一样。我觉得每个公司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真的花了很多东西去做,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事情,比如这个团队,它真的很能够跟这些医院沟通好。现在在大医院里看片子的医生是不屑于用的,除非你是有批文或者是有收费的标准可能可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入,我觉得还会投放得更多,但是在基层医院看片子的医生基本是没有的。通过一定的筛选可能能把一定的病患量真正在基层医院里发现。我们也配备了一个国家医保政策,国家医保政策为什么向下沉?实际上地方财政收入,它希望把医保、社保能够用在当地,它不愿意病患把医保带到上一级的医院。国家的政策和地方的医院已经有基层医疗的需求,我们现在看到人工医疗能够应用的场景可能真的是在基层,而不是在很高端的医院。但是你说去做模型、去做研发还是必须要在高端医院进行。
技术或能倒逼人工智能融入医院场景
施永辉:其实我也想提醒一点,就是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它是很特殊的环境,医疗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我们看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替代一些基本的审计性工作,如果你拿一个人工智能诊断的东西拿到病人或者医院里用,将来出了事情那后果追责是比较严重的。医院很难冒这个风险,这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在监管层面的推动。
但人工智能作为医生辅助来用的,我觉得这点是比较明确的。从我们看人工智能能够怎么样提高治疗效果,应该说是诊断和治疗效果两方面,我们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去考虑它带来的变化,软件其实更多的是影像,比如业内很多家公司都在做深度学习影像识别的工具。另外一个是硬件,不能算完全的人工智能,它应该是半人工智能,做手术切除那一项最终还是要靠医生决定,但是它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和机器精准制造和定位可以减轻一些人工的误差。比如医疗影像这块更为成熟一些。刚才两位已经讲了很多,我能补充的是这块目前还是作为一个医生最终诊断的工具,比如像FDA现在走在行业的前面,它能把图像识别生成参数给医生判断,这样是判断临床诊断风险和收益的结果。
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有关于这样的软件在推,实际上最终的使用还需要一点时间。另外,我觉得付费方式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最终如果说它是一个工具,最终是针对医生或者是针对医院,必须有一个支付方,但它又不提供直接的治疗效果,这点要看什么样的医院去做,现在进展还非常不清楚。至少我们现在看到大多数的大医院,他们自己觉得我的人通过了很好的培训,不用人工智能也能做,我的患者没法承担这个增加的额外成本,医院也没法花这个钱。这块随着技术的推进可能也要倒逼一下,什么样的医院会使用这种合适的场景。
看好手术定位的人工智能产品
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在美国和中国对制造类的智能产品还是看得比较多的,我们相对来说更看好带有手术定位的人工智能产品,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的手术技术;另外是做神经和手术定位的公司,这个公司能够很好把手术部位定位,这样能够减少医生的误差。近期内这种所谓半智能的产品,我觉得投资机会相对大一些。
伍秀婷:我很同意刚刚李总和施总说的,其实现在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我们国家的水平跟国外的差距并不大,但在人工智能和医疗结合这部分,我觉得未来的竞争更多是在医疗大数据,因为只有真正掌握足够多的大数据,你的人工智能才会越做越好。现在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应用,一方面是影像普通的读取,还有一些辅助诊断。我们国家确实也存在医患供求比较紧张的现状,所以确实也需要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一个难题,现在像各大巨头,和阿里投资的万东也嵌入了人工智能医疗的结合,包括百度也专门成立一个事业部做该部分的投资,所以未来这一定是一个投资的方向。我相信未来在某些公司能掌握足够多医院大数据的时候,人工智能和医疗才能有完美的结合,就像现在大家知道病例书写是比较混乱的。我相信台下有很多中早期的机构也开始布局医疗大数据,未来我们也希望能有这样一家医疗大数据公司出来,跟人工智能有完美的结合。另外,在辅助诊断这块,其实人工智能是可以解决远程诊断和慢病管理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这一块应该也是以后人工智能一个比较有可能应用的领域。
人工智能+医疗收费是难题
林云峰:在人工智能里,我们内部是把它做这样一个划分,它其实涉及到临床诊断,二是远程监控,三是对于药物研发。我觉得远程监控方面,刚才伍总这边讲到的是慢病管理以及从里头总结一些治疗方案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新药的研发,因为人工智能的引入,比如我们在看晶体的预测,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算法大大缩短了时间。也包括了基因和某些晶体可能导致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发现CRO公司也在逐步往这个方向靠拢。简单来说对人工智能是一个还需要时间来培养的机会,但是这里头有两波人,一方面是原来搞IT的往人工智能转,还有一类是原来做医药或者做医疗方面的他们能拿得到电子病例,只要他们能够把这个处理得比较好,引入一些新的算法,这样反而有可能把电子病例这些资源串起来,尤其是医院和药厂之间的资源。从用户这里收钱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从药厂以及医院倒是有可能,但是怎么把这个利益链构造起来是非常考验人的。一般IT类的公司,我们发现能做好的不是特别多。
刘牧龙:谢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学习了一下,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一个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但是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和医疗的时候显然没有那么热。刚才几位嘉宾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做了精彩的分享。我想有几个关键词可以重复一下,一个是数据,第二个是辅助,第三个是应用。我想再补充一下,连起来,我们把它叫串联、联通,这是一个关键词,我认为基本反映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或者医疗上应用总体的特点。数据的痛点在哪儿?数据的痛点在联通,因为医疗的数据不像普通的数据那么容易把它打通,所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石。第二个就是辅助,刚才施总也讲到,讲得非常好。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其实目前我们认为最恰当的定位是辅助,所有直接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上的应用都是要非常慎重的,这里涉及到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词就是应用,那么怎么样应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发展呢?我想要嵌入到基础的细分上,这里就不展开了,各位投资人可能要把关注点放在应用上,定位放在辅助上,痛点放在联通上。
下面我们进入另外一个讨论的话题就是精准医疗,我想这也是这几年来大家持续关注的。我们首先请信中利的陈总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精准医疗的投资度尚不集中
陈实:谢谢刘总。刚才听了各位对人工智能的分享,其实我也很想讲两句,但是我觉得其实每一点都有嘉宾点到了。一样的,人工智能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我觉得真真正正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变成现实的可能还是在精准医疗这个领域会有一些企业,不管是初创的,还是国际的大药企,在这个方面确实有比较大的突破来改变现在整个医疗的状况。说起来精准医疗,其实也就是两段了,一段就是精准的诊断,一段就是精准的治疗,不论是在诊断这个环节还是在治疗环节,其实我们都能够看得到很多不同的点,而且我觉得在精准治疗这个领域来讲跟传统医疗相比有比较大的分别,因为精准医疗我觉得假设的条件,以前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太清楚我们的病到底什么原因,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医生做诊断,包含很多中医上尤其如此,我只是根据你的脉象,而说不出机理。而精准医疗,分析到你因为有这样的基因,导致跟其他基因相比更容易患某些疾病。当然大家都知道基因只是我们去获得或者患上某些疾病一个基本的原因,我们还有很多外部的,比如饮食习惯或者你的生活习惯、你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我觉得还有好多。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有一个是科学家能够从基因的角度对你这个人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做提前的预防,同时当你患上这种疾病以后能够给予非常精准的一个治疗。从投资人的角度,我认为精准医疗方面的投资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那么来看一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投资领域,在精准诊断上看,我们看到有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是一些仪器提供商,我们看到仪器提供商都是大公司垄断了。其实中国大部分的投资机会可能是集中在中游,我们提供医疗诊断的服务,有很多很多家,不同的公司可能在这个地方布局,但实际上在这个地方,哪一家比哪一家更有竞争优势其实也很难讲。还有一点是跟刚才话题相关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我觉得在现在的阶段太早的了,因为人工智能第一个是算法,第二个是数据,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很多数据没有获取的时候无论我的算法多么好可能都不可能应用到我们实际的行业中去。对于我们讲,基因诊断除了上游、中游还有一个下游,就是我做完诊断以后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就是对于医疗数据怎么读取或者怎么解释,这样一批公司,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
这个是我就简略说一下。
然后说到治疗这块,也就是我得了某种疾病,可能在过去我真正不太清楚我得了什么病要吃什么药,而精准医疗就是要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知道原来你是因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方面,那么我针对你这个主要方面把钱花在刀刃上。我觉得应该这么讲,作为一个大健康的投资,最近这几年还是看到了很多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建树公司。还有一点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精准医疗的投资集中度没有那么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到一个好的技术可以一个药治疗很多种或者广普的,我觉得是没有的。它非常分散,所以也足够让我们不同的投资人在相关领域找到相对应的投资标的。我觉得这点跟传统的医疗投资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分别。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刘牧龙(主持人):谢谢陈总,有请鼎鑫邓总。
邓宁:陈总分享得非常好。精准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里面出现的投资机会,我们也看到非常多。就像刚才陈总讲到的,有基因检测、3D打印,包括我之前讲到的一些胶囊给药,准确来说也是一个精准医疗。医疗市场是非常大的,比方谷歌3D打印,精准医疗很多就是在于大数据的应用和临床的结合,谷歌的3D打印是更精细化、更个性化为个人定制,这样的需求是相当大的。
像谷歌的3D打印技术在美国去年仅仅只是有一个相关草案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在不断完善。我想精准医疗跟上一个话题人工智能有类似的,就是在监管层明显处于落后,比如刚才我提到像一些胶囊给药到底是定义为器械还是药物,到目前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包括目前谷歌的3D打印缺乏一些临床指导意见、临床指导制度,这方面是不断完善的。总体来说,整个精准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但是我们投资人还是需要细细分别每个细分的方向,可能未来监管的道路还需要比较长的路去走。
刘牧龙(主持人):谢谢!
施永辉:我们站在生态系的角度看行业整体的机会,如果我们看医疗技术以后的方向上不外乎是:一能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效果,二是减少对病人的伤害,三是成本更低。
临床效果里面是怎么样增加治疗的靶向性,从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都是这样的。从减少创伤的角度就是能吃药解决的就不要开刀,能开的最好创口少一点,能微创就不要做大的开创。我们其实在减少肢体创伤方面,在医疗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机会,其实行业内很多的,国内很多公司也在推,像开胸的产品,很多人年纪大没办法接受这样的创伤,用微创的方法去做。我们也合作过这样的案例,用这种方法去推进,用微创的治疗方法减轻对病人的损伤,不一定是行业特别大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小而美的机会,但是它的投资机会是非常高的,也值得我们投资人关注。
林云峰:关于精准治疗,我还想补充一下,首先精准医疗,我们德诺德本这边是正当其时,一方面是这个技术比较成熟,一个是大家不要去看检测类不要单看病前检测,还有肿瘤的检测,它在已经接受完治疗以后持续的检测,也就是说每三个月做一次检测这个量是巨大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很看好这块,就是未来它的市场巨大,因为医生能接受的、病人能接受这样的东西,而且它精准度更高了。比如,现在肿瘤检测类可以做到万分之一或者更高的精准度了,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关于治疗类的,我们一点看法就是对药物研发,以及制药企业影响非常巨大。因为精准医疗的推进最后是把病人更细的细分,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做一个小的群组,可能某一些化学类的药物对他是有效的。所以,未来我们的CRO会发生一点很微妙的变化,制药企业会更细分,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些机会,一些更多的新药会推出市场。
精准医疗,大家都讲得很好,是不是它没有问题呢?其实不是的,我们看最大的问题是它太贵了,比如那个小女孩艾米莉接受白血病的治疗花了47.5万美金,其实这对精准医疗的推进有很大的障碍。我们一方面看到这个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只能在精准医疗里面选择,比如从药物研发再往检测、再往深度治疗类,这是我们遵循的路径在走,供大家参考。
刘牧龙(主持人):谢谢!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坐到下面学习,也谈点自己的感想。仙瞳在2010年时投资主题里就包括精准医疗。谈到精准医疗这个行业发展和投资上的一些现状,我总结一下大概是两个重点的词语,一个是机遇,一个是挑战。
陈总可能谈机遇多一些,骆总和其他几位谈挑战多一些。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应用,我认为所谓应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落地问题,就是我们谈精准医疗,但是真正这个精准医疗怎么样落地成商业模式,怎么样去落地成在医疗上的产品应用,这是值得投资人和产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真正去做的时候,需要下手的时候,发现没有那么多可以下手的投资机会。
精准医疗是一个大的系统,分狭义上的精准医疗,也分广义上的。广义上的精准医疗应该包括精准诊断、精准医学、精准预防、精准治疗、精准药物开发,所以它是一个大的生态体系。这些生态体系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精准医疗是我们精准医疗的基础,没有精准医学就不会有精准医疗。我们为什么要精准呢?是因为还不够精准。哪些地方不够精准呢?越复杂的地方越不精准,所以,这些提供了我们投资者思路,比如说骆总刚才重点谈到了像肿瘤医学领域的应用。这是关于精准医疗,总体上我们去看它、认识它的视角。
最后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精准的技术很有意思,和人工智能也很有关系。精准的过程就是一种智慧的过程,人工智能在精准医学、精准医疗上一定上能用的,其实我们不能光讲数据,数据以后怎么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是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个关注的方向,那就是精准的药物开发。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展望,药物开发一直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大家非常痛苦的领域,因为失败率非常高,花的钱实在是太多了。我想人工智能也好,是精准医学的手段,在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会带来一次药物精准开发的一次革命,我们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看到药物开发的成功率,借助这个手段会逐步的提高。
最后感谢各位投中举办的讨论,感谢各位来宾,感谢嘉宾的精彩分享,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