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概: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Designing with the Mind in Mind,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UI设计准则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加以形象的例子,比起官方的《ios9UI设计准则》它更有趣些。整本书分为14个章节,小编将其化为眼睛(1-6)、脑部(7-9)及其他(10-14)。适合深度阅读。
第一章
有句古话是“眼见为实”,但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感知和我们看到的是存在偏差的,文中指出造成这种偏差的因素有:过去(我们的经验)、现在(当前的环境)和将来(我们的目标)。
经验对我们认知的影响
经验,即你过去的感知,会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影响你现在的感知:先入为主、想当然和习惯。
先入为主
如果我跟你说这是一个公司新园区的地图,园区内部有五座建筑物,后两座有给自助餐厅和健身中心采光的T字形庭院。你可以看到嘛?
但如果同一幅图,我跟你说这事广告牌,上面印有“life”这个单词,你会看到吗?
先入为主的思想会影响到视觉系统的感知。也就是说我们的视觉感知是主动的,受思想所决定。交互设计原则中有一条是“操作前有预知,操作中有反馈,操作后可撤销”,那根据这条理论,“预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啦。预知会影响到用户的期望,而我们的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达到用户的期望,让用户感觉到自主控制。
想当然
书上给了个例子,一个网页上的多页对话框的Next(下一步)和Back(返回)按钮交换了位置,很多人就注意不到。因为之前的操作经验是他们觉得就应该左边是back右边是next的,这时视觉系统就被麻痹啦。
如今的设计都讲究Don‘t make me think,所以每一次改动或创新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对于主流用户已经接受的预期应该做到尽量基于这些期望的特征再去突破。
习惯性
习惯性是人们视觉系统较低层的一个现象,人类具有复杂神经系统的,对于重复刺激也会产生习惯。
这让人联想到模态视图(POPUP)这个被认为是具有最高层级的UI控件,现在地位已然不保啦。初期时,人们会对这种弹出的小窗口较为恐惧和谨慎,愿意阅读上面的信息以寻求继续工作的解决方案。然而今天,当用户手机上弹出了模态,大多用户不愿意去阅读,满脸厌恶的点击“确定”“ok”,感觉在说“你别在冒出来,让我做啥都行,烦死啦”
环境对我们认知的影响
人们在理解视觉如何工作时,常常会误认为它是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阅读的视觉感知,不完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其中也有自上而下的作用。 下图中同一个字母,由于附近字母的影响很容易被看成H或者A。
同样的视觉偏差也会出现在感官相互影响的情境中,如著名的McGurk效应,如果你观看到一个视频,其中有人说着“吧吧吧吧”,接着“嗒嗒嗒嗒”,然后“哇哇哇哇”,但音频一直是“吧吧吧吧”。但你可以通过观察说话者的嘴型运动而不是实际听到的来辨认他们的音节。
以上几个例子都包含了环境刺激产生的精神信号的输入,这个环境包括感知到的其他邻近对象和事件,甚至有环境激活的,对以往感知到的对象和事件的记忆。这些都造成了视觉偏差。
目标对我们认知的影响
如果让你找出一堆工具里的扳手,你一定能很容易找到,但如果给你一堆工具,当拿走工具后,问你是否有扳手,你就会模棱两可。当然目标不进会影响视觉感知。同样对其他感官的感知也会产生影响。最熟悉的例子就是“鸡尾酒会”效应。如果你在一个拥挤的酒会上与某人谈话,你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他说的划伤,即使身边还有许多人再对话,你对谈话的兴趣越大就越能过滤掉周围的对话。使我们的感知系统对某些特性敏感的原因是在寻找某件物品时,大脑能与先启动感官,使得它们对要寻找的东西变得非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