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今天花了半个钟的时间,速读完成了。带着“如何更好地安排好早起这段时间?如何做好每天的总结和计划?怎么让时间更好有效率的利用?这3个问题进行阅读。我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这本书,但一直把它当作心灵鸡汤来看待。所以没有去阅读它。我们对于成功励志的文章,都会想在书中找到具体的实践方法。对于大篇幅的坚持就能胜利的大道理我们很排斥。
从这本书学到了几个关键词。
目标感
作者提到7个关键人物的对标确定目标的方法。书中提到经过调研,许多人的榜样都是马云和杨澜。当然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成功人物。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他们具备影响力和财富的成功人士。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是定下这么宏大的目标,可能你连这么执行都不知道了。所以把目标不断细化成某个小领域的成功者。
我觉得确定目标的推动力也很重要。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没有教会我们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只是要求我们各科的成绩要优秀。才有机会考上好的大学。考上了好的大学之后,很多人的思考就在这里停止了。大多数的人的轨迹都是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定的路去走。在知识风暴的社会里,我们会有焦虑和恐慌,会偶尔被一些励志的故事所影响,但过不了多久可能就抛之脑后了。生命中会发生一些事件,也许是某次离别,某种失去,某些刻苦铭心,让你有这种感悟:我必须依靠自己,靠自己打拼出成绩来。我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我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
只有自身的这种强烈的意愿要成长,改变才有可能发生。目标也与信念有关。愿意去颠覆之前的一些固执的信念:我不可能做到。愿意去看到另外一种新的可能性。带着对于未知的好奇。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又会开始后悔自己荒废光阴。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确实是一项很难手把手教会的技能。正如很难教会别人如何去思考和反思。
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无意识的写作会让你产生很多灵感和想法。这些想法对于你来说有没有足够重要。这些零碎的想法就是一个个小目标。你很羡慕别人的身材;你很羡慕自由职业者;你很羡慕那些可以到处旅游的人;我要怎么做到呢,我真的有那么想(百分之几)过那样的生活。这样对自己不断地追问。。。。
执行力
1000天的小树林计划,这是作者张萌想成为一个外交官所做的事情。每天5点晨起到校园的小树林下面去学习英语。为了找这个位置,作者还进行了调查。最终选择了这个不被打扰,安静的,不会影响舍友的好地方。即使在零下10几度的冬天,也风雨无阻。可以说,如果有这种毅力,那么你的很多达不到的事情都可以实现。
对于我这个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早起,这个事情其实我已经坚持了2个半月。可以说已经领先了大多数的同事朋友。因为大部分听到这个时间,都会想着我要那么早起来干嘛。5点晨起,早起的时间不被打扰,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除去一些日常的固定要做的事情,也许我的早上就只有1个小时的阅读写作时间,因为7点半要出门上班,中间有1个小时用来做便当和梳洗打扮的时间。我曾经在做饭和阅读写作之间权衡,后来发现还是无法放弃自己带便当这件事情。这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把握,别人的成功故事都是有自己的一些场景和环境支撑的。
马上开始,是有效行动的一种准则。几乎所有的高效行动的书籍都逃不开这个原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应用。比如晨起的时间,我会有早起打卡的习惯,这个应该坚持;我也有打开购物网站的习惯,这个应该改进。早起这个时间尽量不去接触手机。手机上永远有很多夺走你注意力的地方。
我也有很多定下的要完成的事情,然后一直都没有去做,比如学习韩语,比如去旅行,比如输出多少读书笔记。分析原因还是我没有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在我的待办清单当中没有放在第一位,还有就是自己的惰性。没办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在执行的过程中反馈机制很重要,我们需要鼓励,有一起同行人。但有时候会有一种情况就是只有你在努力,别人都在刷朋友圈,看视频,你反而成为另类(这种在公司特别常见)。这时候坚持自己的想法,远离不必要的干扰和负能量就特别重要。
21天的计划,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一个事情,也许一开始你觉得100天,1000天太遥远。那就从21天开始,远离手机的诱惑,睡前不刷手机,而是想好明天3个小计划。明天晨起就去完成它。
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的学习输入不单单只来源于阅读,还有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演讲,还有自己的反思总结。这些都是自己学习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自己有没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接纳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洞察。
刚开始阅读写作的时候,我读了很多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比如《这样读书就够了》《洋葱阅读法》《学习之道》,后面发现我读思考类型的书籍的时候,会遇到障碍。比如《高维度思考》《概念式思考》《降维攻击》这些书籍认为作者的观点很值得学习,但是怎么讲看似抽象的东西类比成习以为常的东西,怎么说让别人可以听懂,教会他人的方式也可以同时让自己再次学到知识。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比如心理学的角度,人类发展的时间角度,经济学的角度。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这3个方面找到相应的依据。这样自己的视野也就开阔了。
工具的辅助,也是学习的一个法宝。比如作者提到的康奈尔笔记法。作者坚持一周大概记录10000字的读书笔记。这个方法适用于平时上班阅读时间不多,只能用周末时间学习的上班族。
日常app应用,比如小日常,番茄钟,朝夕日历。可以更好地帮你记录时间的去向,掌握时间的主动权。
平时包里带一本书,一些便签纸,笔,培养自己随时记录的好习惯。这些零散的琐碎就会构成你的学习模式。
所有的一切,如何确定目标,如何执行,如何学习都是在你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开始的。没想清楚这个事情,也许就成为“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践行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