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翦颇牧」一辈子跌宕起伏的老将──廉颇

任何团体组合,总会有一个知名度特别高的成员。

就好像披头士乐团中,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团员是约翰蓝侬;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被讨论的频率最高;战国四名将,虽然每个人都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记录,但若单就后人谈论的频率高低而言,廉颇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代表。

我会这样说,有自己的根据。

刎颈之交、负荆请罪,这两句成语讲的就是廉颇的经历。传统戏剧中,还有一出「将相和」来讲述廉颇这两段故事。

另外,廉颇也是老将的代表。《三国演义》中的老黄忠,就曾经引用廉颇的事迹当作老当益壮的代表。而廉颇最后颇为抑郁的结局,也让南宋词人辛弃疾写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句,进一步升华及流传老将的知名度。

同时,正如约翰‧蓝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在披头四团员中的言行特别显眼,甚至还有个突然被暗杀的人生结局;而廉颇在战国四名将中的举止也是特立独行,经历最为曲折多变。

这样的人特别容易被后人关注,甚至是向往,但那些真正和他相处的人又是作何感想呢?还是那句盛竹如老爷子的经典名句:「我们接着看下去。」

盛气凌人的大将

廉颇的早年事迹不详,连出生年都没纪录),但司马迁在《史记》的列传一开始就说他是「赵之良将」,可见他在战绩上有不俗的表现,这其中又以西元前283年大破齐国最为著名。

在此之后,有关廉颇的详细记录,第一条是在西元前279 年的秦赵渑池之会。当时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到秦国境内的渑池商谈同盟事宜,收到消息的赵惠文王表示:「惨了!」

原来秦昭襄王在20 年前,就曾邀请楚怀王商量同盟事宜,后来却是绑架了楚怀王,并趁机攻打一片混乱的楚国。而楚怀王本人则在秦国被关到死。有这么一个前科存在,赵惠文王根本不想参加这次的会盟。

但此时,廉颇与上大夫蔺相如表示:「你要是不去,那就表示赵国国力衰弱,到时秦国会更肆无忌惮。」于是,为了国家的面子,也为了杜绝秦国兴风作浪的机会,赵惠文王还是无奈地参加渑池之会。

在前往秦国的路上,廉颇率军护送赵王到边境,在赵王准备迈出他勇敢的第一步时,廉颇表示:「我估计这场会盟30天内就可以结束,但如果你超过30 天还不回来,请你准许我们立太子为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怕你回不来了,留个保险措施吧))

如果我是赵惠文王,去一个有绑架前科的国家已经皮皮剉了,结果底下人还一副认定自己一去不复返的样子,要人交待后事,换作是我只怕三字经早就狂喷而出。

不过赵惠文王按捺住自己的干意,回答:「准。」

在这次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廉颇并非局限在战场的一介勇夫,而是拥有大局观的大将之才……不过说话实在是直接了些,或许在现代,大家会认定他有直男癌吧。

渑池之会最终在蔺相如机敏反应下,赵国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并维持了国家威望。回国后的赵惠文王认为蔺相如功居第一,因此让蔺相如升官,地位超过了廉颇。

此时,廉颇感到心中的一股火……要爆了!

「渑池之会是因为我率大军威吓秦国作为后援,这才使国家维持了威望。蔺相如只凭着一张嘴,有什么实际功劳?何况他地位本来卑贱,让这么一个人位居高位,我不服!」

除了公开表示轻蔑,廉颇还放话表示,自己要是当面遇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好看。

蔺相如:​​「那我就躲着廉将军吧。」

从此以后,蔺相如尽量避免在朝中和廉颇见面,甚至路上听到廉颇的车在附近,就命车夫立刻改道。眼看堵不到人,廉颇就怂恿自己收养的门客对蔺相如底下的门客找碴。对于蔺相如的退让,许多人表示:「你就这么害怕廉颇吗?」

蔺相如只是淡然回答:「当日在秦国渑池,面对秦王以及他的卫士我都没在怕,我还怕一个廉颇?我忍不是因为怕,是为了赵国。廉颇是我们的良将,是赵国的倚仗,如果我的忍让可以使他保赵国平安,面子这东西何足道哉?」

真正的强大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能控制自己有所不为。

廉颇后来听到蔺相如的言论时,十分震惊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境界在蔺相如面前何等的渺小。于是他脱光上衣,上身绑好若干树枝,来到蔺相如面前表示:「对你的胸怀,我彻底的服气,我以前对不住你,现在任你处置。」蔺相如立刻解开树枝表示:「廉将军何必如此,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从此二人言归于好,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刎颈之交。

力挽危局的廉颇

之后的几年内,廉颇攻伐齐国、魏国,皆胜。然后在西元前261 年,廉颇率20 多万赵军参与了长平之战。开战初期,廉颇吃了几场败仗,之后退守百里石长城固守,开始与秦军长期对峙。虽然廉颇的表现颇为「落漆」,但再强的能人也有失常或是状况不佳的时候,所向披靡固然是众人对王牌的期待,但所谓的王牌,不也需要有在逆境中依然能稳定局面的坚强吗?

廉颇虽是小败,但最终还是保存了赵军主力并止跌回升地与秦军抗衡。对我来说这也是另一种名将风采。

可惜,廉颇的固守战术与赵孝成王急于求胜的思考不同,而观看廉颇先前说话直接、个性火爆的纪录,只怕这期间他顶撞上级的次数没少过,再加上赵国确实无法再坚持武力对峙,于是廉颇被撤换,连带导致长平之战40多万赵军全军覆没的惨况。

对于赵国来说,长平之战是个悲剧;对于廉颇来说,未能领军倒最后是个遗憾;但对于廉颇的前途来说,长平之战的结局却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

西元前251 年,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国派遣丞相粟腹出使赵国为赵王祝寿。谁知栗腹在回国后竟向燕王表示:「我看赵国的青壮年男子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坑杀,现在赵国尽是没有作战能力的孤儿寡妇,乘此良机攻赵必胜!」于是燕王决定:「发兵60 万,分两路大军攻打赵国!」

60 万是什么样的概念?即使身为战国后期第一强国的秦国,大概也只有3 次有派出60 万以上的大军(其中有一次就是长平之战),可见燕国这次是豁尽全力的趁人之危。

赵孝成王急令廉颇统兵抗击,但能给廉颇调动的可用之兵,却只有10万出头。当时燕国有20万人马正在进攻赵国北方的代城,另外,40 万主力军正直扑赵国首都邯郸,依帐面资料来看,赵军完全不是燕军的对手,但廉颇却说:「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主帅骄傲轻敌,而士兵长途跋涉已经困乏,我必将他们一举荡平!」

廉颇于是派遣另一名将领──乐乘率军5 万支援代城,并吩咐他尽量吸引北方20 万燕军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能南下和燕国主力军会合。他自己则率军8万在邯郸北方的「鄗」迎击粟腹率领的40 万燕军。面对人数稀少而且前不久遭到重大打击的赵军,粟腹的必胜感爆棚,但他却忽略了很多重点:

一、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命财产,赵人可谓拼命至极;

二、燕国的举动实在太差劲,让赵人仇恨值爆表;

三、位于四战之地的赵人,即便数量少但各个战绩优良;

四、有一个人叫廉颇。

历经一番激战,廉颇击溃燕军并将主将栗腹斩杀!

这个消息传到北方正在攻打代城的燕军,立刻让他们军心大乱,负责支援的乐乘趁此良机,率赵军大破北路燕军,俘虏其主帅。这还不是结局,廉颇接着率军追击败军,甚至直接包围了燕国都城蓟。燕国最后只能割地投降,在这场鄗代之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正好此时,担任相国的平原君赵胜刚过世,赵王就命令廉颇担任代理相国暂理国政,老将廉颇因此爬到他一生最高的位置。

老将出逃

前245 年(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攻下魏国的繁阳,由此证明老将功力依旧犀利。但也在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引发了继承者之争。部分大臣支持由在秦国当人质的世子回国继位,但郭开却拥护公子赵偃且在最后胜出,赵偃成为新一代赵王(后世称为赵悼襄王)。随后赵悼襄王决定:「任命乐乘取代廉颇的职位。」

作为代替廉颇成为赵国头牌将领的人选,这位乐圣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乐乘第一次于史册登场是在《史记‧赵世家》。大约是在西元前270 年,赵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进攻赵国的阏与。当时赵惠文王询问廉颇及乐乘是否能救援,结果他俩一起回答:阏与距离过于遥远且道路狭长不利用兵,建议赵王不要救援。(但后来赵奢却持反对意见,并且率军击破秦军,狠狠打了他俩的脸)。

接下来的日元前256 年,乐乘曾率领军队击败秦将王龁(也就是日后长平之战初期的秦国主将),可见他颇有实力。

可再接下来的记录可就让我感到错乱了。

因为根据《史记‧乐毅列传》,西元前250 年,燕国攻赵,也就是之后让廉颇扬名的鄗代之战,乐乘竟然是以燕国将领的身分参与了攻赵行动,然后在这场大败中被廉颇俘虏。随后,乐乘赌烂燕王不听自己的建议,于是愤而降赵,并担任带路党的角色,和廉颇一路杀奔至燕国首都。为了表扬乐乘的投靠,当时主政的赵孝成王封乐乘为武襄君。

可是在《战国策》的纪录,乐乘在鄗代之战本就是赵国将领,接受廉颇的指挥外,还带领一军击败燕国攻赵的北路军。

这么看来,《史记》跟《战国策》的纪录当真是差很大,甚至《史记》本身就有记载上的落差(一下是赵将,一下是燕将)。此时,这时就要提一个关键人物──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而且是诸葛亮的偶像。他本为赵将,但却被燕国重用,之后率多国联军KO 了东方第一强国的齐国。历经多年征战,齐国只剩莒和即墨2城还在坚守。结果,齐将田单趁新的燕王上台时施展反间计,让燕王撤换了乐毅。乐毅怕新燕王砍了他,于是逃回赵国。最后,田单上演战国史上最大逆转秀,一举击败燕军收复所有失地。

这下燕王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赶紧召唤乐毅希望他重新效力。但乐毅显然是对燕国感到寒心,他婉拒了燕王的邀请。燕王为了继续争取乐毅,将滞留在燕国的乐毅之子──乐间封为昌国君,乐毅则游走在燕赵两国中沟通协调。

乐乘正是乐毅的族人。

所以如果乐乘在《史记》中出现「朝为赵将,暮为燕将」的情况,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乐家本就有游走燕赵两国的先例及习惯。但是关于乐乘在鄗代之战,究竟一开始是属于燕国还是赵国?《史记》及《战国策》却出现截然不同的记载,那到底哪一个比较正确呢?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好的,在大家想骗我之前,请容我解释一下。

首先,不知道就真的只能说不知道,作为一个描述历史的人我不能瞎掰。再来,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有苦于史料不足因此只能精简纪录的状况,也就是说:连司马迁、刘向都未必有肯定答案。我们只能期待未来有新的考古资料来证明对错,举个例:曾有人怀疑孙子及孙膑是同一个人,因此怀疑司马迁说孙子与孙膑是不同人的正确性,但等到新的考古竟然挖出《孙膑兵法》,《史记》的正确性才获得证实。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为何挖出古迹或文物时会让相关领域的文史工作者兴奋个大半天,因为太多疑问可能就此迎刃而解了。(但也有反而搞的人更混乱的情形)。

虽然史料上的纪录有所冲突,但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乐乘的资历比不上廉颇。

除了廉颇本身资力雄厚,他服事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君主,并贵为代理相国,乐乘甚至担任过廉颇的下属。所以论资排辈,新任赵王的命令确实多少让人难以感到服气。

那为何乐乘能取代廉颇的地位?史料没有叙述赵王的考量,但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却可以揣测。

一、乐乘的抗秦战绩:前面提到,乐乘曾经赢过秦将王龁,而廉颇在长平之战曾败于王龁。或许新任赵王的目标是抗秦,所以重用战绩相对更优的乐乘?

二、廉颇得罪新任赵王:在司马迁的叙述中,特地把赵悼襄王的即位经过放在廉颇列传之中,或许他是想暗示:廉颇在这场继承人之争中站错队伍,这才得罪新任赵王因此被降职。

以上纯属推测,不过司马迁到是很肯定的纪录廉颇接到命令的反应:他感到心中有一股火…… 要爆了!

「乐乘有哪一点比的上我?林北要给他好看!」

于是廉颇率军攻打乐乘,还没搞清楚状况的乐乘哪里是宿将廉颇的对手?立刻跑路保命去也。发泄完怒气的廉颇,随即意识到:「闯下大祸了。」于是他决定:「我也跑路去也。」随即跑到魏国寻求政治保护了。

我思用赵人

来到魏国的廉颇虽受礼遇,但也一方面也是遭到冷冻而无所作为。若干年后,赵国屡败于秦国,赵悼襄王想起廉颇这位昔日的头号王牌,于是派使者请他出山。想要有所作为的廉颇为显示自己老当益壮,当着使者面吃下一斗米、十斤肉,并披甲跨马到处奔跑。

这里的一斤,大约是250公克,廉颇一餐吃2500公克的肉是什么概念?1盎司大约28.3公克,也就是说廉颇光肉就吃了大约89盎司 ……我的天呀!

重点是廉颇吃了那么多,还可以立刻进行极为消耗体能的骑马运动,(老ㄕ要是吃撑了去运动,大概动几下就要吐满地了),而此时的廉颇估计早超过60 岁,说不定都上看80 岁了,竟然还有这么好的胃口?大家有看过几位老人家能吃这么多?可见廉颇平时就维持极大的体能锻炼,才可以如此轻松进食的补充热量。

但遗憾的是,这位使者却已经被廉颇的政敌郭开收买。当使者回国后,赵王问他:「廉颇状态如何?」使者说:「他当着我的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披铠甲骑马演练战技。」

「这廉颇行呀!」没等赵王开心多久,使者又说:「当他吃饭时,连上三次厕所(意思就是:大小便容易失禁)。」赵悼襄王的脸顿时垮下来: 「廉颇是真的老了,这样的身体岂能为将呢?」于是决定不启用廉颇。

后来楚国也派人拉拢廉颇,廉颇就前往楚国为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要我形容此时的廉颇,很像是已经功成名就但却仍争取机会在场上奋战的资深职业运动员。

「我的成就不是以前一座座的奖杯,我的成就来自眼前证明我实力的胜利!」

但很可惜,转投楚国的廉颇还是没机会立下特别功绩。这时的廉颇除了感叹自己的无所作为,更像一些运动老将,希望自己能在感情最深的球队或家乡举办退休仪式;想起曾经的家乡、满怀感情的故国,转战过三国的廉颇慨叹:「好想再被赵国任用呀……」然后他死于楚国。

我的一己之见

一个屡遭打压,最后只能在异乡郁郁而终的老将,廉颇的悲剧形象让无数后人发出感慨。但回到最一开始老ㄕ说的:「跟廉颇一起相处的人他们又是作何感想?」还是先以约翰‧蓝侬举例,这位被后人认为是爱与梦想及和平的言论代表,就被他前妻的儿子吐槽:「我爸爸他爱世界及歌迷,但他不爱我跟我妈妈(因为他会家暴)。」而廉颇作为一代名将,在后人心中地位极为高大上,但若是当时和廉颇相处的人,只怕绝大多数人会说:「这人,难相处。」

作为一名将领,廉颇带兵实力之高毋庸置疑,但他暴躁且不甘居于人下的行事作风。却让他很难与同僚和衷共济。起先,他与蔺相如竞争,幸亏蔺相如是一个伟大的妥协者,以退为进的让廉颇服气。但在乐乘事件中,廉颇却再度爆发,轻率的发兵挑起内战。或许乐乘在能力上真的不足以取代廉颇,可你把他打跑,自己又一走了之,这又算什么?根本不顾大局又不负责任。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与人协作的能力,往往决定高度或结局。廉颇的故事并非孤例,以二战时期的美军举例,像是艾森豪或布莱德利,在战场战绩或是实战能力的评价都不如巴顿。

如此说来,廉颇的一生或许在后人来看有很强的故事性,但他那无法自制的暴脾气,恐怕让当时与他共事的人头痛不已。那就无怪乎他在楚、魏两国难有作为(因为太难搞),更因闯下大祸而难归故国了。

「最难战胜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句话绝非空话。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改善自己的习惯,很像是希腊悲剧中每天要推石头到山顶,但因为被天神种种恶搞,而在累个半死却依然失败的薛西弗斯。我们很多时候立志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但后来却又失望的发现自己似乎依然故我。

廉颇之所以幸运,是他有能力,也有让他能一展长才的舞台;不过廉颇的结局,却也是源自于他的缺点──情绪管理。虽然终其一生,廉颇未能克服自己的弱点,以至于结局让人唏嘘。但直至晚年,廉颇仍散发着惊人斗志的持续奋战,我想这对我辈后人也是一种鼓舞。

因为即便成功机会少,失败经验多,但每一次尝试,或许在那些经验却各有其独特的意义。这或许也是廉颇的老将形象背后是不同人持续流传的原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