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与图书馆结缘已两年多了。
因为工作的缘故,去图书馆大都选在周末——周六或者周日。后来,由于发现了周日上午图书馆有讲座,于是,每周日上午成了我去图书馆的固定时间。
周日清晨八点,乘坐16路公交车,在路上颠簸大约四十分钟,到交警支队站下车就到图书馆了。
那时,图书馆刚开门不久,人还不多。我进去之后,先将这一周所借之书一一归还,再挑选下周要看的书。
我爱读的,多是散文随笔一类,在三楼文学区,入口处的几排。我找书很快,因为觉得每一本都好,因此,有一段时间读了好几本北大、人大等几位知名学者如李零、孙郁和凸凹的随笔集。学者的严谨,深刻,幽默,睿智,冷静一度让我沉迷,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有一段时间,我专读古代随笔集,在文学区第五排,古代文学专柜的正中偏下,有一套历代小品,分《历代小品山水》《历代小品性灵》《历代小品笔记》《历代小品尺牍》等几类,收录唐宋至明清文人不同种类的小品文,言简意赅,语短情长,深得我的审美品味。于是一连几个月,依次借回去细细品读,大有收获。
还是古代文学区,又有几种看书名就很吸引人的书,也是一个系列,如《日记四种》《禅林四书》《怡情四书》,等等。于是翻一翻,觉得有趣,遂借回去慢慢品咂,原来大名鼎鼎陆游的《入蜀记》即在其中,跟着陆大官人一路游山玩水,真好!
此外,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李渔的《闲情偶寄》,沈复的《浮生六记》,张潮的《幽梦影》等等,都曾深深感动愉悦过我。古人文字的典雅、生活的精妙,令人艳羡,让我大有穿越的冲动。
文学类的书看了一段时间,我思忖着换个门类看一看。去年不知怎么的,一下对植物发生了浓厚的趣味。对于很多常常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我先是在网络上搜索,慢慢的就想了解得更多更细一点,这样,就在图书馆五楼自然科学区找到了很多植物类的书籍。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对这个新鲜的领域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与极大的热情。我先看到的是一本《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书不厚,是外国人的书,译笔流畅,内容更是精彩,从书里,我知道了植物有“眼睛”,能分辨不同颜色的光,还对声音有感觉,种种奇妙,不能尽述。
此后数月,又依次借阅了《种子的信念》,《那些花儿》《野花》《曲园草木》等作品,对神奇美妙的自然世界有了更多更广的了解。
今年上半年,图书馆增添了一批新书,文学区的在第四柜、五柜,多为当代散文随笔,作者也多是新面孔,我所知道的也就梁晓声和林夕。书都是很好的书,开本多为32开和24开的精巧型,封面简约大方,内容丰富醇厚,语言清新典雅,很讨人喜欢。
我借阅过其中几种,前面提到梁晓声和林夕,他们的书各读过一本;还有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这是经济畅销书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宁待的《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书中处处是爱的妙语连珠。…………
记忆最深的是苏州大学一位女教授葛芳的《隐约江南》,她的如诗如画的文风,她对浩渺太湖的依恋与深情解读,令我魂牵梦绕。每一篇文字都想轻轻地读出声来,非如此不能体会葛芳遣词造句的匠心。
自从发现图书馆七楼的讲座,我几乎每期都听,文学的,历史的,政治的,法律的……多则听完整场,少则半个小时,在教授们声情并茂地讲解中学习,记忆,与读书相比,这又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每次讲座之前一天,也就是周六,我总是提前在公众号里预约报名,第二天到图书馆还书、借书之后,就走步梯上七楼,在多功能厅门口墙上扫码签到,然后进去找一个座位坐下,一边读着所借之书,一边静待讲座的开始。其时大约九点十分,多功能厅里几乎只有我一个听众。
后来,来听讲座的读者陆续入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渐渐坐满。我印象最深的听众是一两个老人,六七十、七八十岁了,头发花白,手拄拐杖,颤颤巍巍的挪动小步,小心翼翼坐在门口前两排。只要我去一次,就必定会遇到一次,其求学之毅力真是可钦可赞!
来讲课的多是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有时候也有广播电视大学的,有时候也请党校的、文联的,甚至还有省里下来的专家。老师们讲的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五花八门的知识丰富了我们不同的需求。
我记得最深的是文联主席韓有珍讲哲学的,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军老师讲陆游、白居易的三场讲座,真是精彩绝伦!
这个市民求知讲堂,俨然成了晋城市的《百家讲坛》!
如果你要问我晋城市哪里最美,我会告诉你,除了泽州公园,就是晋城图书馆。这里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是广大市民求知的绝佳场所,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最美福地。
由多年前简陋的科技图书馆,到如今巍峨宏伟、设施齐全的晋城市图书馆;由从前的办证交押金,借书缴费,到如今免费借阅;由之前的一次借阅一本到现在一次借阅三本;加上街头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的气息可以说无处不在,等等。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市政府践行党中央文化强国理念的坚决,我们可以感受到政府提倡全民阅读的热情和努力。
我想,如果没有这些方便之门,我可能对读书也没有这么强烈的渴求吧。如果不是图书馆展示给我她的博大,深邃,我也许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灵魂,不知道在哪里漫无目的飘荡着吧。
感谢图书馆,感谢书本,我将一如既往地与图书馆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