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周五晴D33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73
《庄子》内篇 应帝王
《应帝王》从标题上不难看出,是讨论为政治天下,表达了庄子的政治思想和管理哲学。老子云:“王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应帝王》言帝王之治天下,其道相应如此。“应”是顺应的意思,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寓指有为之政祸害无穷。全篇以七个故事,寓托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从某种角度上说,通过本篇,可以学到领导之才,也可以学到如何主宰自己的生命。以往,庄子阐述的故事多是悲凉的,语言中表面的消极绝望也容易让人消沉。而在此篇中,庄子一改绝望之气,以一种无比积极上进的心态指引我们前进。
本篇在揭示主旨之后,又连设数寓,层层推进,最后终止于万象俱寂的浑沌境界,再次暗喻无为任化的绝妙意趣。而篇末以“南海”、“北海”作结,又与《逍遥游》开篇的“北冥”、“南冥”遥相呼应,说明内篇结构严谨,文意连贯。
关于本篇,严复《庄子点评?应帝王》这样总评:“此篇言治国宜听民之自由自化,故狂接舆以日中始之言为欺德。无名人之告殷阳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老聃告阳子居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郭注云:‘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此解与晚近欧西言治者所主张合。凡国无论其为君主,为民主,其主治行政者,即帝王也。为帝王者,其主治行政,凡可以听民自为自由者,应一切听其自为自由,而后国民得各尽其天职,各自奋于义务,而民生始有进化之可期。”
一
【原文】
啮缺问于王倪[1],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2]。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3]。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4],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5]。泰氏,其卧徐徐[6],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注释】
[1]啮(niè)缺、王倪:人名。[2]蒲衣子:人名,传说中的古代贤人。[3]有虞氏:虞舜。泰氏:伏羲氏。[4]要(yāo):交结,这里含有笼络的意思。[5]入于非人:进入到外物与自我相分的境地。[6]徐徐:宽缓安闲的样子。
【译文】
啮缺去请教老师王倪,问了四个问题,四个问题都说不知道。于是啮缺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蒲衣子。
蒲衣子说:“你如今知道了这种情况吗?虞舜比不上伏羲氏。虞舜心怀仁义以笼络人心,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不过他还是不曾超脱出人为的物我两分的困境。伏羲氏睡卧时宽缓安适,觉醒时悠游自得;他听任有的人把自己看作马,听任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牛;他的才思实在真实无伪,他的德行确实纯真可信,而且从不曾涉入物我两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