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秦朝的电视剧热播,让我又忆起往昔看过的与秦始皇相关的剧集和小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二。一个,是TVB1986版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另一个,是黄易2009年的小说《寻秦记》。他们都是以秦始皇的一生为主线,讲述秦始皇归国、上位,以及一统天下的过程。不过,两个故事视角不同,所以看起来各有特色。
这两部作品之后,我都有很长时间没有再看秦始皇相关的故事。主要就是因为之前的两部都太精彩,很难有作品超越它们。如果再看其他表现力、故事力不足的,总觉得觉得有些不得劲儿。
近期,网络上一些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倒是引发了我的兴趣,让我将视线拉回到秦始皇这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身上。所以,我又找来关于秦始皇的小说阅读,这次我读的是雾满拦江的小说——《秦始皇:君临天下》。
有人总结了秦始皇的人生大事的几个节点,从3岁逃亡,9岁成功返秦,13岁初登王位,22岁大权在握,39岁统一称霸。
在《秦始皇:君临天下》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完美地卡住以上时间节点。
三岁时,渣男爸爸——子楚,在利益当头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抛妻弃子,逃亡路还没开始,子楚便做出了决策——遗弃赵姬和嬴政母子。
这对被抛弃的母子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巧妙地利用赵国后宫的力量,获得名师庇佑,并在名师的羽翼下积蓄自己的力量。
小说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着墨不算多,所以,一开始看第一卷《逃亡路》时候会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当我看完第二卷《登王位》的时候,才理解到其中运筹帷幄之巧妙。
雾满拦江在《秦始皇:君临天下》中,设计了一个贯穿全书的超大的谜题:被秦国继承人抛弃的孤儿寡母,如何利用宫廷中的矛盾和名家的谋略,让自己的安危降到最低,并使得利益最大化?
这难度五星的任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智、计谋和机遇才能达成?这个问题在第二卷中慢慢浮出水面。
书中公孙龙向赵政(彼时赵政尚未认祖归宗,还没有正式改名为嬴政)传道授业解惑:
道不变,智慧不变。但道与智慧的外在表现,一定会因环境而呈现出它该有的样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才是最具成长性的,才是生命力最强大的。
追随内心的信念,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利用外界的多方力量制衡,在夹缝中求生存,正是秦始皇早期的成长之道。
在之后登王位之路和统一天下的霸业中,秦始皇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一往无前地朝着最高的那个王座迈进。
在登顶王位的路途中,必然有些戏剧化的场面和寻常人想象不到的艰险。在《秦始皇:君临天下》中,雾满拦江结合历史的进程和大量资料,通过强大的逻辑和推理,为读者谱写了一部更惊心的历史篇章,也为秦始皇的登顶之路构筑了一副更恢弘的画卷,让秦始皇的成长历程充满了精彩和可读性。
作为家长,读雾满拦江的小说,内心不免特别羡慕赵姬有个嬴政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且不提秦始皇登基后的所谓残暴,只看雾满拦江对嬴政早期的形象塑造,那绝对是要让家长竖起大拇指的。
早慧,却没有慧极易伤。
林黛玉是够早慧,可惜太敏感,生生苦(哭)死了自己。嬴政不这样,他9岁出仕,破了别人破不了的局,用智慧和强大的逻辑,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于自己手中。
坚韧,却没有至刚易折。
韩信能屈能伸,忍得胯下之辱,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助刘邦成就大业。我不清楚秦始皇,是不是在登上权力的巅峰后,焚了书才导致关于他的憋屈没有流传至后世。
根据历史大环境来推断,我觉得肯定少不的。
雾满拦江的小说,根据历史的脉络,赋予了秦始皇坚韧的性格,又给他增添了能屈能伸的砝码,总体来说逻辑缜密,情节合理,读来是很有说服力的。
孝顺,却没有旧式愚孝。
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忘。这就是旧式愚孝。
嬴政的孝顺,体现在行动上令人特别欢喜。为什么呢?他不会因为孝顺而委屈自己。
在嬴政眼里,理和道大于愚孝。如果君父的逻辑不合理(他的信仰),那么,推翻就好,正因为他有自己的信仰和魄力,他成功了。
单纯从读者的角度看,雾满拦江这部小说的剧情设置很不错,我很喜欢,但它还是有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不能给这部小说打五星的原因。
一些场景的描写略显的生硬和冗长,如果把它做成影视剧应该会摆脱这种单调感。
而秦始皇智斗燕太子的考题,对现在学过奥数的小学生来说,其实不是问题,9岁恰好是做这类奥数题的年龄。所以用现代人的逻辑思维去看这些考题,其实已经没有新意了。
当然,我看到的问题也许不是问题。可能只是因为有1986版的电视剧和2009版的小说珠玉在前,所以我才会对《秦始皇:君临天下》诸般挑剔。
即便如此,我依然强烈推荐雾满拦江这部小说,读它,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