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巴列霍是在安德森的电影《二楼传来的歌声》中所引用的诗句,“安坐的人是可爱”。安德森对巴列霍情有独钟,在他的三部曲作品中,都有引入。安德森对于美学的修养,使得他观看了艺术大师的作品,阅读了一流大师的诗歌后,内化为自身的营养,而非简单的复制和拷贝。而观看电影后,对巴列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购买了这本。
作品:《白石上的黑石》
作者:塞萨尔·巴列霍
出版社: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标题:巴列霍诗选
译者:陈黎/张芬龄
出版年:2017/12
页数:176
定价:48.00
ISBN:9787513594400
……当镌刻于匕首上的我的梦刺伤我,有让自己永栖于这行诗的愿望!
巴列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拉丁美洲诗人之一,46岁去世,写下的诗作总共不过250首左右。他的作品巨细靡遗地记录了一颗受苦的灵魂漂泊、挣扎、挖掘内在自我与探索人性秘密的过程。初读他的诗很有难度,通过电影来体会,感受到阴冷,不可避免的悲剧。
以“白石上的黑石”这一篇所命名的作品集,包含巴列霍的71首诗歌。诗歌中出现不少带有弥撒,钉死于十字架,基督等等基督教的词汇,表现了他个人的苦闷和激情。你也可以看到那些,“光的行列里”,“没有人”,“陌生的”,“死”,“下午”等带有强烈阻断情感作用的词汇。
我们发现乞求者并不是那些走过门外
被期望来敲门的过路人
反而是房子的主人
他必须把门打开
以乞求之姿将自己给予群众
这类带有情境隐喻的描写,戏剧性十足且蕴含了内在的冲突和情感。通过这样的描写形成张力,可以说是典型的辩证法的诗歌。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了巴列霍的文字魅力,往往来自于这种矛盾的情境。
有人说《Trilce》比《尤利西斯》更来的深邃,因为巴列霍比乔伊斯更饱受磨难,更历经波折。在巴列霍入狱的日子里,他与世隔绝,这种隔绝环境巴列霍全然自由地进行语言的实验,因而得以超越。
享受啊,孤儿,从随便一个古旧
角落上的吧台饮用你的水酒。
装着我那些饼干的通红的烤箱
幼儿们无数的纯净的蛋黄,
妈妈
这些句子打破了传统的造句法和排印方式,捣碎了西班牙语修辞法的成规,巴列霍并不愿意只为实验而实验,对他而言,只有源自诗人作者自身的真挚的冲动的脉动的实验,才是具有意义的。
大量的各种实验性的文字运用,比如把字的间距拉开,错位排版。这样的错位排版,实验性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了抽象思维对人类理性的打破。用文字来加强想象的动感,用事物来表达意象,比如门的开启暗示了性行为。
两扇在风中来来去去的门
阴影 对 阴影
在我们着装的侧厢里,
没有,什么人也没有:只有
敞开的门。
看完这本书,巴列霍的诗歌确实充满了技巧,感性经验压倒理性经验,甚至自创了一些词汇来达到诗的效果,“它叫作饱受名字名字名字之苦的那相同之物(lomismo)”。但我认为最动人的,让我着迷的是《白石上的黑石》这一篇。巴列霍在诗歌中预言自己将要死去,白石上放置黑石是坟墓,死亡的标志,也让人想到苦难、激情、荒谬等等,以苦涩的幽默处理这种找不到理由继续存活的不幸事实。当诗人把生命的诸多磨难打造成一块黑石,将它像艺术品一样放到白色石块之上,彰显了它的存在,产生某种隔阂,不舒服的美感,象征诗人接纳了苦难与死亡的必然。
我将在豪雨中的巴黎死去,
那一天早已经走进我的记忆。
我将在巴黎死去──而我并不恐惧──
在某个跟今天一样的秋天的星期四。
一定是星期四,因为今天(星期四)当我提笔
写这些诗的时候,我的手肘不安得
厉害,而从来从来,我不曾
感觉到像今天这样的寂寞。
巴列霍他死了,每一个人都狠狠地
锤他,虽然他什么也没做。
他们用棍子重重地揍他,重重地
用绳索;他的证人有
星期四,手肘骨
寂寞,雨,还有路……